图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3846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4:39
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该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被构造成形成夹持部,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可旋转摩擦部件,该可旋转摩擦部件被构造成摩擦第一可旋转部件,以便基本更新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件的表面特性;吹气机构,该吹气机构设有多个开口,被构造成朝着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吹气;以及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吹气机构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图像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需要实现加速、图像质量提高、彩色化、节能等。此外,成像装置还需要实现对于各种记录纸张,例如厚纸张、糙面纸、轧花纸、涂布纸的多介质相容性以及高处理能力(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件数目)。因此,对于例如高光泽记录纸张(诸如涂布纸),成像装置还需要形成具有比常规成像装置更高的光泽度和更高的图像质量的图像。为了形成具有更高的光泽度和更高的图像质量的图像,比以前更重要的是作为加热部件的定影辊的表面特性稳定地保持在所需状态。不过,在常规成像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定影辊(可旋转部件)的表面由于纸张经过的冲击以及由于污染物,例如纸粉或偏移的调色剂而逐渐变粗糙。因此,担心在定影辊的表面处的微小不平度(凸起和凹陷)表现为(缺陷的)图像。也就是,当由于与纸张摩擦或者由于包含来自定影辊外部的污染物等而在定影辊的表面处产生微小不平度时,定影辊的表面形状容易反映在调色剂层中。这样的特性称为图像清晰度。例如,这样,图像清晰度的程度趋向于由于调色剂熔融特性等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为了形成具有高光泽度和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比以前更重要的是定影辊的表面特性稳定地保持在所需状态。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2008-40364所述的装置中,通过使用摩擦部件(更新辊)使得由于定影辊的表面层的粗糙化方式的差异而产生的图像的不均匀光泽度在图像上更不容易显现,该摩擦部件(更新辊)用于在定影辊上重复地产生细小磨蚀(损坏)。此外,在JP-A2008-40365所述的装置中,用于与摩擦部件接触而清洁所述摩擦部件(更新辊)的清洁辊将与该摩擦部件接触。不过,一方面,能够通过使用这样的摩擦部件来保持定影辊的表面层的粗糙度,但是另一方面,在每次重复摩擦(处理)时,污染物也逐渐沉积在摩擦部件的表面层上,从而改变摩擦部件的表面特性。为了防止表面特性的变化,在如JP-A2008-40365所述的装置中使用清洁辊的情况下,清洁辊的清洁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提高清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该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被构造成形成夹持部,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可旋转摩擦部件,该可旋转摩擦部件被构造成摩擦第一可旋转部件,以便基本更新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件的表面特性;吹气机构,该吹气机构设有多个开口,被构造成朝着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吹气;以及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吹气机构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往复运动。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将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定影装置的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定影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4是用于示出更新辊的示意图。在图5中,(a)和(b)是用于示出微小硬度的测量的示意图。图6是空气清洁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空气清洁部件的喷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示出更新辊和空气清洁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空气清洁压力和清洁能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在不同压力下在更新时间和清洁能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是在空气清洁过程中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2是在空气清洁过程中的操作的时序图。图13是用于吹气部件的滑动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在图14中,(a)和(b)是用于示出滑动驱动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凸轮齿轮的凸轮位移曲线的曲线图。图16是实施例2中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顺便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数字值是参考性数字值,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下面的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示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成像装置>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成像装置100是串列(串联)类型和中间转印类型的电子照相全色激光打印机。也就是,成像装置100能够根据从主机装置200(例如个人计算机)输入至控制电路部分(控制器)101中的电图像信息而在记录材料(记录纸张)P上形成全色图像。在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中,从图1中左侧至右侧,第一至第四(四个)成像部分U(UY、UM、UC、UK)水平地以预定间隔串列地提供。各成像部分U在由此形成的图像的颜色方面不同,但是为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也就是,各成像部分U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称为鼓)1,以便沿由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圆周速度被旋转驱动。此外,成像装置100包括充电器(充电辊)2、显影装置4、初次转印充电器(初次转印辊)5和鼓清洁器6,作为能够作用在鼓1上的处理装置。充电器2使得鼓1的表面均匀充电至预定极性和预定电势。显影装置4通过显影剂(下文中称为调色剂)而显影形成于鼓1上的静电潜像。初次转印充电器5使得形成于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至后面所述的转印带8上。鼓清洁器6在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8上之后清洁鼓表面。第一成像部分UY在显影装置4中容纳黄色(Y)调色剂,并在鼓1上形成Y调色剂图像。第二成像部分UM在显影装置4中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并在鼓1上形成M调色剂图像。第三成像部分UC在显影装置4中容纳青色(C)调色剂,并在鼓1上形成C调色剂图像。第四成像部分UK在显影装置4中容纳黑色(K)调色剂,并在鼓1上形成K调色剂图像。在第一至第四成像部分U的上面提供了激光扫描仪3。激光扫描仪3使得各成像部分U的鼓1曝光于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光,因此在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尽管图中省略,但是光源装置和多面镜设置于激光扫描仪3内。通过多面镜的旋转,鼓1的表面由从光源装置发射的激光扫描。然后,扫描光的光通量通过反射镜而偏转,然后通过fθ透镜而聚焦在各成像部分U的鼓1的母线上,以便执行主扫描(光)曝光。因此,在各成像部分U的鼓1上,形成根据相关图像信号的潜像。在第一至第四成像部分U的下部部分处提供了中间转印带单元7。该单元7包括在第一成像部分UY侧的驱动辊9、在第四成像部分UK侧的拉伸辊10以及相对于带旋转方向在驱动辊9下游的二次转印对置辊11。此外,还提供了中间转印带(下文中称为带)8,作为环绕这三个辊9、10和11延伸和拉伸的柔性环形带。各成像部分U的初次转印充电器5提供于带8内侧,并经由带8的、与鼓1和充电器5接触的上部带部分而与相应鼓1的下表面相对。在各成像部分U处,鼓1和带8之间的接触部分是初次转印部分。带8通过驱动辊9以与鼓1的旋转圆周速度基本相同的速度沿由箭头示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二次转印辊12朝着二次转印对置辊11而与带8接触。带8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的接触部分是二次转印部分。在驱动辊9的带接触部分处提供了带清洁器13。在调色剂图像从带8二次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之后,该清洁器13通过清洁幅材(无纺织物)13a来清洁带表面。在中间转印带单元7下面提供了容纳记录纸张P的片材进给盒14、和记录纸张进给机构15。全色成像操作如下。成像装置100执行成像操作,使得与全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图像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该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被构造成形成夹持部,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可旋转摩擦部件,该可旋转摩擦部件被构造成摩擦第一可旋转部件,以便基本更新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件的表面特性;吹气机构,该吹气机构设有多个开口,被构造成朝着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吹气;以及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吹气机构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2 JP 2013-0490971.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i)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该第一可旋转部件和第二可旋转部件被构造成形成夹持部,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ii)可旋转摩擦部件,该可旋转摩擦部件被构造成摩擦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件的外表面;和(iii)清洁机构,该清洁机构被构造成清洁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所述清洁机构包括:(iii-i)构造成产生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机;(iii-ii)空气导管,该空气导管沿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连接至所述空气压缩机;(iii-iii)多个空气喷嘴,所述多个空气喷嘴沿纵向方向分离地布置在所述空气导管上,并且构造成允许朝着所述可旋转摩擦部件排放压缩空气;以及(iii-iv)往复运动机构,该往复运动机构被构造成当压缩空气从所述空气喷嘴朝向所述可旋转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崎计成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