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釜入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2937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氯乙烯用聚合釜技术领域,是一种聚合釜入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聚合釜入料装置包括聚合釜和底座;聚合釜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聚合釜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端和第二进料端,在第一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单体管线,在第二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终止剂管线,在聚合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端,在出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氯乙烯单体、冷无离子水、分散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是同时加入的,不但节约了入料时间,还避免了聚合釜入料过程中在较低温度时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的产生,降低了聚氯乙烯树脂分子量分布宽度,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聚氯乙烯树脂性能更稳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氯乙烯用聚合釜
,是一种;该聚合釜入料装置包括聚合釜和底座;聚合釜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聚合釜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端和第二进料端,在第一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单体管线,在第二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终止剂管线,在聚合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端,在出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线。本专利技术中氯乙烯单体、冷无离子水、分散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是同时加入的,不但节约了入料时间,还避免了聚合釜入料过程中在较低温度时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的产生,降低了聚氯乙烯树脂分子量分布宽度,使本专利技术得到的聚氯乙烯树脂性能更稳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氯乙烯用聚合釜
,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聚氯乙烯的IlOm3聚合釜入料工艺采用冷无离子水、热无离子水交叉入料方式,其具体工艺过程为:在聚合釜涂釜操作后进行打冷无离子水操作,启动冷无离子泵将冷无离子水通过质量流量计后从釜底部加入聚合釜中,同时启动缓冲剂加料泵、分散剂加料泵、引发剂加料泵将缓冲剂、分散剂、引发剂加入冷无离子水管线中,缓冲剂、分散剂、引发剂通过冷无离子水带入聚合釜。缓冲剂、分散剂及引发剂等助剂先于冷无离子水加入完成后,待冷无离子水加入完成后,启动单体入料泵分别加入回收单体和新鲜单体,最后启动热无离子水泵向聚合釜内加入120°C过热无离子水,热无离子水加入完成后聚合釜内温度接近反应温度(即设定反应温度T±2°C ),开始恒温聚合反应,整个聚合入料过程耗时在65分钟。但现有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入料工艺根据热无离子水、冷无离子水温度计算加入量,由DCS控制系统自动计量加入聚合釜中,该入料工艺入料时间较长,聚合釜的利用率较低;(2)聚合温度几乎是决定聚氯乙烯树脂分子量的唯一因素,在聚合生产中聚氯乙烯树脂分子量以粘数表示,并用粘数区聚氯乙烯树脂型号。以上入料工艺中引发剂通过冷无离子水进入聚合釜内,当冷水入料完成后,氯乙烯单体加入聚合釜内,此时聚合釜温度未达到设定反应温度,由于引发剂的存在,氯乙烯单体在低于设定反应温度的条件下开始进行聚合反应,直至热无离子水入料完成后才能在设定反应温度范围内进行聚合反应,这期间部分氯乙烯单体反应生成较高粘数的聚氯乙烯树脂,导致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子量分布宽度增大,聚氯乙烯树脂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稳定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生产聚氯乙烯的IlOm3聚合釜入料工艺存在入料时间较长、聚合釜利用率低、产品聚氯乙烯树脂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聚合釜入料装置,包括聚合釜和底座;聚合釜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聚合釜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端和第二进料端,在第一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单体管线,在第二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终止剂管线,在聚合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端,在出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线,在出料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在聚合釜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出料管线上固定安装有三通,在三通上固定连接有热无离子水管线,在热无离子水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阀,在三通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热无离子水管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引发剂管线和冷无离子水管线,在冷无离子水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控制阀,在热无离子水管线和第三控制阀之间的冷无离子水管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散剂管线和缓冲剂管线,在单体管线、终止剂管线、引发剂管线、分散剂管线和缓冲剂管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单体管线、终止剂管线、引发剂管线、分散剂管线、缓冲剂管线、热无离子水管线和冷无离子水管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质量流量计。上述在单体管线上固定安装有止回阀。上述在聚合釜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端位于聚合釜内。上述在聚合釜的腔体内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的内盘管,内盘管的进液端位于聚合釜的下部外,内盘管的出液端位于聚合釜的上部外,在聚合釜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外盘管,外盘管的进液端和内盘管的出液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或/和,聚合釜为IlOM3 口 O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聚合釜入料装置的使用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在聚合釜的内壁上涂抹防粘釜剂,控制聚合釜内压力为-0.07Mpa至-0.05Mpa ;第二步,通过冷无离子水管线按重量份数向聚合釜中加入190份至200份冷无离子水、通过分散剂管线按重量份数向聚合釜中加入8.75份至10.5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的分散剂水溶液、通过缓冲剂管线按重量份数向聚合釜中加入I份至1.5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缓冲剂水溶液,使冷无离子水携带分散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一起进入聚合釜中,同时通过单体管线按重量份数向聚合釜中加入410份至420份氯乙烯单体并搅拌均匀;第三步,分散剂水溶液、缓冲剂水溶液、冷无离子水和氯乙烯单体入料完成后,通过热无离子水管线按重量份数向聚合釜中加入210份热无离子水并搅拌均匀;第四步,热无离子水入料完成后通过引发剂管线按重量份数向聚合釜中加入0.4份至0.45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引发剂水溶液并搅拌均匀,在压力为0.82Mpa至0.83Mpa、温度为56.5°C至57.5°C下反应260min至270min,反应后通过终止剂管线按重量份数向聚合釜中加入0.25份至0.35份终止剂并搅拌均匀得到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通过出料管线排出。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聚合釜入料装置的使用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在聚合釜的内壁上涂抹防粘爸剂,控制聚合爸内压力为-0.07Mpa至-0.05Mpa ;第二步,通过冷无离子水管线向聚合釜中加入19吨至20吨冷无离子水、通过分散剂管线向聚合釜中加入875千克至1050千克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的分散剂水溶液、通过缓冲剂管线向聚合釜中加入100千克至150千克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缓冲剂水溶液,使冷无离子水携带分散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一起进入聚合釜中,同时通过单体管线向聚合釜中加入41吨至42吨氯乙烯单体并搅拌均匀;第三步,分散剂水溶液、缓冲剂水溶液、冷无离子水和氯乙烯单体入料完成后,通过热无离子水管线向聚合釜中加入21吨热无离子水并搅拌均匀;第四步,热无离子水入料完成后通过引发剂管线向聚合釜中加入40千克至45千克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引发剂水溶液并搅拌均匀,在压力为0.82Mpa至0.83Mpa、温度为56.5°C至57.5°C下反应260min至270min,反应后通过终止剂管线向聚合釜中加入25千克至35千克终止剂并搅拌均匀得到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通过出料管线排出。上述冷无离子水的温度为20°C至25°C ;或/和,热无离子水的温度为110°C至120。。。上述防粘釜剂为多元酚共聚物;分散剂水溶液为聚乙烯醇水溶液;缓冲剂水溶液为碳酸氢铵水溶液;引发剂水溶液为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酯和过氧化二碳酸双按体积比为3:1配置成的水溶液。上述搅拌速率为124转/分钟至126转/分钟;或/和,聚合釜为IlOM3聚合釜。本专利技术中氯乙烯单体、冷无离子水、分散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是同时加入的,不但节约了入料时间,还避免了聚合釜入料过程中在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釜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釜和底座;聚合釜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聚合釜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端和第二进料端,在第一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单体管线,在第二进料端上固定连接有终止剂管线,在聚合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端,在出料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线,在出料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在聚合釜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出料管线上固定安装有三通,在三通上固定连接有热无离子水管线,在热无离子水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阀,在三通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热无离子水管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引发剂管线和冷无离子水管线,在冷无离子水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控制阀,在热无离子水管线和第三控制阀之间的冷无离子水管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散剂管线和缓冲剂管线,在单体管线、终止剂管线、引发剂管线、分散剂管线和缓冲剂管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张睿郝江涛詹乃瑞陈凤盛国斌姜禹陈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