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279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3:41
将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与凸轮面(123)的接触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由此,在成对的2条内侧导引鞘(40)的外径稍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制动部件(110)倾倒而使抵接面(111)同时与各内侧导引鞘(40)抵接,能够将来自偏心凸轮(120)的按压力均匀地传递到各内侧导引鞘(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插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操作部和被插入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并且在插入部中设有通过来自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的动作部的插入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广泛利用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设备、例如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并且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通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并且,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喷气式发动机内或工厂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或各种处置等检查。这里,公知有如下结构: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中设有动作部、例如向多个方向弯曲自如的弯曲部。弯曲部除了提高管路内的屈曲部处的插入部的行进性以外,还使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方向可变,该观察光学系统在插入部中设置在比弯曲部靠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以下简称为前端侧)的前端部上。通常, 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弯曲部构成为,通过沿着插入部的插入方向连结多个弯曲块,例如向上下左右这4个方向弯曲自如,通过从操作部对插入到插入部内的在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的作为线状部件的4条线中的任意一方进行牵引操作,向上下左右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自如,其中,该4条线的前端固定在弯曲块内的位于最前端侧的弯曲块上。另外,伴随着线的牵引而仅有弯曲部弯曲是因为,在插入部中,在比弯曲部靠插入方向的基端侧(以下简称为基端侧)的柔软的挠性管部内的线的外周,以插入方向的前端和基端固定在挠性管部内的状态包覆有导引鞘等,即使线被牵引,导引鞘也会克服附加给导引鞘的沿着该导引鞘的延伸方向的压缩力。但是,弯曲部形成为插入方向的长度较短,即弯曲半径较小,这有利于小幅转动,因此,插入部的前端部相对于管路内的屈曲部的穿过性提高,而且,能够容易地使设于前端部的观察光学系统接近被检部位,所以是有利的。当弯曲部形成为较长时,例如如果是医疗用的内窥镜,则在将内窥镜插入大肠时,在大肠的屈曲部中,前端部与屈曲部相抵,可能容易失去视野。即,这是因为,在弯曲部较短时,在屈曲部中,前端部不容易与肠壁相抵。另外,要缩短弯曲部的长度,只要减少弯曲块的连结数即可。但是,当弯曲部形成为较短时,在使弯曲部弯曲而使前端部穿过屈曲部后,当从基端侧推入插入部而要使前端部向屈曲部的前方行进时,即,当要使弯曲部穿过屈曲部时,弯曲部顶起肠壁,产生所谓的胶着现象,弯曲部可能不容易穿过。其结果,可能会降低插入部的插入性。进而,如果是医疗用的内窥镜,则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在前端部穿过屈曲部后,通过在将前端部和弯曲部勾挂在体腔内组织上的状态下拉直插入部的基端侧而使屈曲部成为直线,然后,从基端侧推入插入部,使弯曲部穿过屈曲部。但是,此时,当弯曲部形成为较短时,由于弯曲部抵接在体腔内组织上的抵接面积较小,所以,勾挂不牢靠,在向基端侧拉直插入部时,有时前端部的勾挂脱落而无法使屈曲部成为直线,该情况下,也存在插入部的插入性降低的问题。作为其对策,例如在日本特许第485628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插入部的前端侧设置第I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在贯穿插入到插入部内的4条线的外周分别包覆有在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的作为线状部件的内侧导引鞘(内侧引导管),将该内侧导引鞘的插入方向的前端固定在第2弯曲部的前端,各内侧导引鞘的插入方向的基端能够通过固定切换部件(线状部件固定机构)同时切换为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并且,在各内侧导引鞘的外周分别包覆有外侧导引鞘(外侧引导管),将该外侧导引鞘的前端固定在挠性管部的前端,将外侧导引鞘的基端固定在比挠性管部的基端靠后方。根据这种结构,如果在解除了各内侧导引鞘的基端的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弯曲操作旋钮的操作来进行线的牵引,则能够使第I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以外侧导引鞘的前端为起点进行弯曲,另一方面,如果对线状部件固定机构进行操作、在同时固定了各内侧导引鞘的基端的状态下进行弯曲操作旋钮的操作来进行线的牵引,则能够仅使第I弯曲部以内侧导引鞘的前端为起点进行弯曲。因此,根据使用状况,能够容易地使弯曲部的长度可变,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插入部的插入性。这里,在日本特许第4856289号公报的技术中,线状部件固定机构构成为具有基材以及在相对于基材上的2个表面(上表面、底面)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2个移动部件。而且,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经由连杆机构使各移动部件进行动作,在各移动部件与基材之间分别以规定的按压力夹持2条内侧导引鞘的基端部(更具体而言为管夹),由此,能够固定各内侧导引鞘。但是,在上述日本特许第4856289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例如,在2条内侧导引鞘的基端部的粗细由于制造误差等而稍微不同的情况下等,有时很难使移动部件同时与这2条内侧导引鞘抵接(即,有时产生所谓的“单侧抵接”)。这种情况下,很难以均等的保持力固定全部内侧导引鞘,为了以规定以上的保持力固定全部内侧导引鞘,可能需要过大的操作力量。作为其对策,考虑严格地对内侧导引鞘的粗细等进行制造管理,但是,进行这种制造管理可能会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闻等。或者,还考虑使用单独与4条内侧导引鞘对应的4个移动部件构成线状部件固定机构,但是,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大型化和构造的复杂化等。另外,以上的问题不限于内窥镜,只要是在插入部的前端具有动作部的结构,在导管、各种处置器械、机械手等其他插入设备中也同样,而且,动作部也不限于弯曲部,在设于插入部的前端部内的钳子抬起台等其他动作部中也同样,进而,线状部件不限于弯曲用线、内侧导引鞘,如抬起钳子抬起台的线等,只要是由多个构成的则是同样的。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插入设备:利用小型且简单的结构,即使是较小的操作力量也能够可靠地同时固定多个线状部件,该多个线状部件用于使设于插入部中的动作部的动作状态可变。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插入设备具有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侧且通过针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的动作部,其中,该插入设备具有:相邻的2条线状部件,它们与所述动作部联动地在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方向上移动;制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移动方向和轴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具有能够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抵接的抵接面;以及按压部件,其经由能够与所述制动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抵接面的背面侧的被按压面接触的按压面向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方向按压所述制动部件并使其移动,将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所述轴间方向上的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宽度设定为比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距离短,并且,将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位置设定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附图说明】图1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是示出具有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是概略地示出图1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是示出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图2的弯曲部的第I部位和第2部位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2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入设备,该插入设备具有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侧且通过针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的动作部,其特征在于,该插入设备具有:相邻的2条线状部件,它们与所述动作部联动地在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方向上移动;制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移动方向和轴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具有能够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抵接的抵接面;以及按压部件,其经由能够与所述制动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抵接面的背面侧的被按压面接触的按压面向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方向按压所述制动部件并使其移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所述轴间方向上的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宽度被设定为比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距离短,并且,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位置被设定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7.02 JP 2012-1487091.一种插入设备,该插入设备具有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侧且通过针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的动作部,其特征在于,该插入设备具有: 相邻的2条线状部件,它们与所述动作部联动地在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方向上移动;制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移动方向和轴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具有能够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抵接的抵接面;以及 按压部件,其经由能够与所述制动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抵接面的背面侧的被按压面接触的按压面向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方向按压所述制动部件并使其移动, 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所述轴 间方向上的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宽度被设定为比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距离短,并且,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位置被设定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设备具有: 操作输入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 作为所述按压部件的偏心凸轮;以及 连杆机构,其具有将针对所述操作输入单元的操作输入转换为滑块的直进动作的连结臂、以及将所述滑块的直进动作转换为所述偏心凸轮的转动动作的凸轮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或所述按压面中的任意一方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弯曲且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具有顶部的凸曲面构成, 所述被按压面或所述按压面中的任意另一方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平坦的面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和所述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次生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