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996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1:19
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以车辆自身配置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在停驶时可利用任何方向的来风及太阳光,随时随地发电并充入蓄电池,在行驶时更能将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头阻力风变害为利,用来发电而且风越大发电能力越强,使车跑的越远。彻底解决了电动车“腿短”的弱点,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便捷性。为普及电动车,减少燃油尾气对空气,特别是城市空气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使电动汽车达到了绿色、环保、节能、价廉、便捷的技术方案,其由:车头盖、车顶篷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车顶风力发电机,和车头风力发电机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领域,涉及一种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驱动的电动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二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动车因为绿色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的电动汽车:一是油、电混合动力车,其在长途或郊区用传统的燃油做动力行驶,进入市区用蓄电池的电力行驶以减少燃油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但是因双动力配置成本大、售价高、推广普及难;另一种是: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因铅酸电池重量大,储电量小,而同体积的锂电池虽储电量提高,但成本高和携带同体积燃油的燃油车相比,行驶里程相差甚大。因此腿短及无法像燃油车可随时加油的便捷性差,更使其遭遇推广应用难的困境。因此极需专利技术一种造价低、跑的远、便捷实用的纯电动汽车,而这种车的关键是:靠电动汽车自身配置的风、光互补发电设备能靠自身发电,延长行驶里程的技术。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蓄电池式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便捷性差而造成的推广、普及、应用难的困境,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其和现有最接近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能的供给方式,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都可以依靠自身的装置为蓄电池充电,及使用电能行驶的技术方案,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以车辆自身配置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在停驶时可利用任何方向的来风及太阳光,随时随地发电并充入蓄电池,在行驶时更能将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头顶风变害为利,用来发电而且风越大发电能力越强,使车跑的越远,从而使电动汽车达到了绿色、环保、节能、价廉、便捷的技术方案,其由:车头盖、车顶篷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车顶风力发电机,和车头风力发电机组成。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头盖、车顶篷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有别于现在的汽车上:单纯起保护、遮挡及提高舒适度的单纯顶篷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现有车顶篷的顶上,设置一个由四角柱支撑起的,在车顶风力发电机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附加顶篷,及兼做车头盖的前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车头盖及车顶的外露面,只要有太阳光照射就能自身发电的技术,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顶风力发电机,有别于现在最接近的立轴固定桨片风力发电机,而本专利技术的风力发电机,其四个扇叶都安装在,以兼做立轴的风力发电机转子,为中心的上下两个十字形扇架之间的扇立柱上,在风的吹动之下带动直流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将风能转变为电能,每个扇叶都能在不同位置,在风的作用下自动摆动,做到无论任何方向的来风,扇叶都能在314度范围内做有用功的技术方宾,其设计是:固定在发电机转子立轴上的,上、下两个十字形扇架,呈尖头朝向顺时针方向的横V字形,这样不仅强度高,而且能自身能起兜风作用,顺时针旋做有用功;,十字形扇架的外端为,将上、下十字形扇架对应端固定连接,斜置尖头朝顺时针方向的,后敞口梯形扇立柱,其也能起兜风作用,做有用功,顺时针旋转,后敞口扇立柱尖头后的内钝角的角度:以保证扇尖头的内角是锐时,扇叶转到4点30分到9点的范围内: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边呈90度垂直状态;在10点30分以后,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边呈45度角状态为准;在后敞口扇立柱的梯形短边外侧,安有合叶同扇叶做活动联接;每个后敞口扇立柱钝角两个边的外侧,设上、下减震消音弹性软垫,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每个扇叶的运动轨迹为:扇尖在4点30分位置时,扇叶在扇尖3?内的风吹动下,迅速、无声的向5点方向摆动到扇面和十字形扇架边线呈90度角位置,这样扇叶锐角尖后的瓦棱面长边内侧被风吹,变为瓦棱面长边外侧面被风直吹,最大限度接受风吹作用力,使扇叶顺时针继续旋转;并且在9点到10点31分的46度时,扇锐角尖及扇叶在迎面顶风作用下,始终保持以最小面积的线状尖,面对着迎面顶风,将风阻减小到最小状态;在扇叶继续转到过10点30分以后,扇叶的锐角尖朝向立轴的外侦牝会紧贴到后面后敞口扇立柱的弹簧或弹性软垫之上,使其扇面和十字形扇架边线呈45度角状态,在顶风情况下,将作用在扇叶锐角尖外侧及锐角尖后的瓦棱面长边内侧上的风力,分解成矢量横向推力,从而推动扇叶按顺时针方向围绕立轴转动到12点位置;从此开始,扇叶锐角尖后的瓦棱面长边内侧及扇尖兜都被风直接吹动,扇叶按顺时针方向围绕立轴转动,一直到4点30分钟位置,扇叶在吹在扇尖兜的风作用下,向5点钟方向摆动,每个扇叶从而完成360度的转动;为了加强强度及充分利用风力,在相邻的两个十字形扇架端头设尖头朝外缘的侧V字形加强梁,并在加强梁、十字形扇架、后敞口扇立柱内根据它们长度设数个加强片;车顶上使立轴风力发电机高效的四个锐角尖、兜式扇叶的每个扇叶是,有一面瓦棱面长边的梯形兜状,其迎风扇尖是锐角,当转动到迎风位置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小风阻,扇尖后面的外缘是平面短边,尖头后面的内缘是一个小平面,其和平面短边之间有加强肋,小平面的上、下两端用合页和后敞口扇立柱上、下两端做活动连接,小平面之后是瓦棱面长边,扇叶的上、下有加强板,所述的一 种纯电动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头风力发电技术,有别于现在最接近的,燃油车的由内燃机驱动旋转的降温风扇,其特征在于:这种高效横轴风力发电机是:在发电机转子的横轴前端,吹直于横轴的圆盘之上,在360度圆周上均匀分布八个扇叶,每个扇叶呈去尖平底扇形,扇叶以40度正负4度的斜倾角,通过扇叶插槽均匀固定在圆盘之上,扇叶大小以八个扇叶的垂直投影面积之和,达到全部360度圆面积95%以上为准,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吹在扇叶所在的360度面积内,风能的95%作用在扇叶上,而且因为每个扇叶以40度正负4度的斜面迎风,所以风能作用力的1/2以上矢量力变为横向推力,推动扇叶和横轴转动发电,风扇的前面是栅格网安全风罩,两个横轴风力发电机后面是导风板、出风口,它们可将从车头风力发电机穿过的风,引向车顶风力发电机前方,再次发挥作用,驱动车顶风力发电机发电的技术方案。四显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纯电动汽车不仅在停车时能利用自然界取之不尽的,风能、太阳能自身发电,并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而且能充分利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太阳能及风能,将阻力风变害为宝,做到风越大发电能力越强,跑得更远。彻底解决了电动车“腿短”的弱点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便捷性。为普及电动车,减少燃油尾气对空气特别是城市空气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真正做到环保、节能、底碳。。五【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侧视透视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前视透视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太阳能电池板I四角柱2太阳能电池板3扇叶4立轴5扇架6扇立柱7合页8软垫9瓦棱面长边10加强梁11短边12小平面13加强肋14加强板15横轴16圆盘17风罩18导风板19出风口六【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其和现有最接近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能的供给方式,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都可以依靠自身的装置为蓄电池充电,及使用电能行驶的技术方案,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以车辆自身配置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在停驶时可利用任何方向的来风及太阳光,随时随地发电并充入蓄电池,在行驶时更能将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头阻力风变害为利,用来发电而且风越大发电能力越强,行驶里程越远,从而使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以车辆自身配置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在停驶时可利用任何方向来风及太阳光,随时随地发电并充入蓄电池,在行驶时更能将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头顶风变害为利,用来发电,风越大发电能力越强,行驶里程越远,从而使电动汽车达到绿色、环保、节能、价廉、便捷的技术方案,其由:车头盖、车顶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车顶风力发电机,和车头风力发电机组成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头盖、车顶篷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有别于现在汽车上:单纯起保护、遮挡及提高舒适度的车顶篷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现有车顶篷的顶上,设置一个由四角柱(1)支撑起的,在车顶风力发电机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附加顶篷,及兼做车头盖的前太阳能电池板(2),充分利用车头盖及车顶的外露面,只要有太阳光照射就能自身发电的技术,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顶风力发电机,有别于现在最接近的立轴固定桨片风力发电机,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在车顶与附加顶篷之间的空间内设置一个扁状风力发电机,其四个扇叶(3)都安装在,以兼做立轴(4)的风力发电机转子为中心的上、下两个十字形扇架(5)之间的后敞口扇立柱(6)上,在风的吹动之下带动直流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将风能转变为电能,每个扇叶(3)都能在不同位置在风的作用下自动摆动,做到无论任何方向的来风,扇叶(3)都能在314度范围内做有用功的技术方案,其设计是:固定在发电机转子立轴(4)上的,上、下两个十字形扇架(5),呈尖头朝向顺时针方向的横V字形,这样不仅强度高,而且能自身能起兜风作用,顺时针旋做有用功;,十字形扇架(3)的外端为,将上、下十字形扇架(5)对应端固定连接,斜置尖头朝顺时针方向,后敞口梯形扇立柱(6),其也能起兜风作用,做有用功,顺时针旋转,后敞口扇立柱尖头后的内钝角的角度:以保证扇尖头的内角是锐时,扇叶(3)转到4点30分到9点的范围内:扇面和十字形扇架(5)的边呈90度垂直状态;在10点30分以后,扇面和十字形扇架(5)的边呈45度角状态为准;在后敞口扇立柱(6)的梯形短边外侧,安有合叶(7)同扇叶(3)做活动联接;每个后敞口梯形扇立柱(6)钝角两个边的外侧,设上、下减震消音弹性软垫(8),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每个扇叶(3)的运动轨迹为:扇尖在4点30分位置时,扇叶(3)在扇尖兜内的风吹动下,迅速、无声的向5点方向摆动到扇面和十字形扇架(5)边线呈90度角位置,这样最大限度的接受风吹的作用力,使扇叶(3)顺时针继续旋转;并且在9点到10点31分的46度时,扇锐角尖及扇叶(3)在迎面顶风作用下,始终保持以最小面积的线状尖,面对着迎面顶风,将风阻减小到最小状态;在扇叶3继续转到过10点30分以后,扇叶(3)的锐角尖朝向立轴(4)的外侧,会紧贴到后面后敞口扇立柱(6)的弹簧或弹性软垫(8)之上,使其扇面和十字形扇架(5)边线呈45度角状态,在顶风情况下,将作用在扇叶(3)锐角尖外侧及锐角尖后的瓦棱面长边(9)内侧上的风力,分解成矢量横向推力,从而推动扇叶(3)按顺时针方向围绕立轴(4)转动到12点位置;从此开始,扇叶(3)锐角尖后的瓦棱面长边(9)内侧及扇尖兜都被风直接吹动,扇叶(3)按顺时针方向围绕立轴(4)转动,一直到4点30分钟位置,扇叶(3)在吹在扇尖兜的风作用下,向(5)点钟方向摆动,每个扇叶(3)从而完成360度的转动;为了加强强度及充分利用风力,在相邻的两个十字形扇架(5)端头设尖头朝外缘的侧V字形加强梁(10),并在加强梁(10)、十字形扇架(5)、后敞口扇立柱(6)内根据它们长度设数个加强片;车顶上使立轴风力发电机高效的四个锐角尖、兜式扇叶(3)是:每个扇叶(3)为有一面瓦棱面长边的梯形兜状,其迎风扇尖是锐角,当转动到迎风位置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小风阻,扇尖后面的外缘是平面短边(11),尖头后面的内缘是个小平面(12),其和平面短边(11)之间有加强肋(13),小平面(12)的上、下两端用合页(7)和后敞口扇立柱(6)上、下两端做活动连接,小平面(12)之后是瓦棱面长边(9),扇叶(3)的上、下有加强板(14),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头风力发电技术,有别于现在最接近的,燃油车的由内燃机驱动旋转的降温风扇,其特征在于:这种高效横轴风力发电机是:在发电机转子的横轴(15)前端,垂直于横轴的圆盘(16)之上,在360度圆周上均匀分布八个风扇叶,每个风扇叶呈去尖平底扇形,风扇叶以40度正负4度的斜倾角,通过风扇叶插槽均匀固定在圆盘(16)之上,风扇叶大小以八个风风扇叶垂直投影面积之和,达到全部360度圆面积95%以上,这样的设计在风扇叶所在360度面积内,风能的95%作用在风扇叶上,而且因为每个风扇叶以40度正负4度的斜面迎风,所以风能作用力风扇的前...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以车辆自身配置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在停驶时可利用任何方向来风及太阳光,随时随地发电并充入蓄电池,在行驶时更能将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头顶风变害为利,用来发电,风越大发电能力越强,行驶里程越远,从而使电动汽车达到绿色、环保、节能、价廉、便捷的技术方案,其由:车头盖、车顶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车顶风力发电机,和车头风力发电机组成 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头盖、车顶篷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有别于现在汽车上:单纯起保护、遮挡及提高舒适度的车顶篷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现有车顶篷的顶上,设置一个由四角柱(I)支撑起的,在车顶风力发电机之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附加顶篷,及兼做车头盖的前太阳能电池板(2),充分利用车头盖及车顶的外露面,只要有太阳光照射就能自身发电的技术, 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专用风光互补自发电技术的,车顶风力发电机,有别于现在最接近的立轴固定桨片风力发电机,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在车顶与附加顶篷之间的空间内设置一个扁状风力发电机,其四个扇叶⑶都安装在,以兼做立轴⑷的风力发电机转子为中心的上、下两个十字形扇架(5)之间的后敞口扇立柱(6)上,在风的吹动之下带动直流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将风能转变为电能,每个扇叶(3)都能在不同位置在风的作用下自动摆动,做到无论任何方向的来风,扇叶(3)都能在314度范围内做有用功的技术方案,其设计是:固定在发电机转子立轴(4)上的,上、下两个十字形扇架(5),呈尖头朝向顺时针方向的横V字形,这样不仅强度高,而且能自身能起兜风作用,顺时针旋做有用功;,十字形扇架(3)的外端为,将上、下十字形扇架(5)对应端固定连接,斜置尖头朝顺时针方向,后敞口梯形扇立柱(6),其也能起兜风作用,做有用功,顺时针旋转,后敞口扇立柱尖头后的内钝角的角度:以保证扇尖头的内角是锐时,扇叶(3)转到4点30分到9点的范围内:扇面和十字形扇架(5)的边呈90度垂直状态;在10点30分以后,扇面和十字形扇架(5)的边呈45度角状态为准;在后敞口扇立柱(6)的梯形短边外侧,安有合叶(7)同扇叶(3)做活动联接;每个后敞口梯形扇立柱(6)钝角两个边的外侧,设上、下减震消音弹性软垫(8),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每个扇叶(3)的运动轨迹为:扇尖在4点30分位置时,扇叶(3)在扇尖兜内的风吹动下,迅速、无声的向5点方向摆动到扇面和十字形扇架(5)边线呈90度角位置,这样最大限度的接受风吹的作用力,使扇叶(3)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