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锡坚专利>正文

改进的孔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09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孔夹结构,其包括对开式的夹页主体及凸设于该夹页主体第一侧页面上的可挠性穿条以及用以限定可挠性穿条及文件状态的定位部;其中,该定位部为一体形成于该夹页主体第二侧页面上的穿设部,该穿设部的所在位置与第一侧页面上的可挠性穿条相对应;使可挠性穿条的末端可弯曲穿过该相对应的穿设部,且该可挠性穿条末端设有卡挡部可卡抵于穿设部形成限位作用;藉此所构组成的孔夹,可达到质轻、体积扁小不占空间、制造简单成本大幅降低的实用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孔夹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其可挠性穿条的定位部为一体形成于夹页主体页面上的穿设部的创新结构空间型态。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档案夹型式相当多种,如活页夹、孔夹、夹板式活页夹等等皆是,而本技术所欲针对改良之处,是为其中的孔夹型式,其习知结构为人们所熟知,以常见的两孔夹而言,其具有一厚纸板或塑胶薄板所构成的对开式夹页主体,夹页上欲供文件组放处通过铆固一基板的方式以定位二间隔分布的可挠性弹簧条,令弹簧条可呈现立向凸伸状态,待使用者将文件的孔洞套入该等可挠性弹簧条之后,此种孔夹另附有一压条可将文件压制限位,该压条上设置有能够将弹簧条折弯固定的滑钮;此种习知孔夹结构虽已沿用许久,但于广泛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1.由于该习知孔夹成品的夹页中必须包括有压条附件,而该压条附件无论采用塑胶或金属板片制成,都因为具有一定厚度(约5mm)而增加了整体的重量,因此对业者而言,以整批货来看更存在重量大幅增加而提高运输成本的问题。2.由于该习知孔夹成品的夹页中须包括有压条附件的因素,使得此种孔夹在空夹时,仍必须保有一定侧身厚度状态以容置该压条,这对业者而言,将存在占空间,增加运输材积而提高运输成本的缺点;而对于使用者来说,若放置的文件稀少时,该孔夹同样存在占用、浪费置放空间的问题点。3.另从制造角度来说,该习知孔夹除了夹页本体与弹簧条的制造与组立过程之外,还必须再另外生产制造压条附件,且该压条附件并非一体成型,必须制成数个单元构件(压条本体、滑钮)后再加以组合而成,如此造成整体孔夹的构件组成仍旧过于繁琐,制造成本一直无法进一步节省降低的问题。因此,针对习知孔夹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轻巧、构件更精简、成本更加节省的创新结构,实有待相关业者再加以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与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孔夹结构,其主要是针对习知孔夹结构存在重量重、体积大而致各方面成本提高的缺弊及问题加以改良突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孔夹结构,其包括对开式的夹页主体;以及凸设于该夹页主体第一侧页面上的可挠性穿条,用以供文件的孔洞穿组;以及用来限定该可挠性穿条及文件状态的定位部;其中,该定位部为一体形成于该夹页主体第二侧页面上的穿设部,该穿设部的所在位置与第一侧页面上的可挠性穿条相对应;使可挠性穿条的末端可弯曲穿过该相对应的穿设部;藉此所构组成的孔夹,可达到质轻、体积扁小不占空间、制造简单成本低的实用经济效益。较佳的,该可挠性穿条的末端设有卡挡部可卡抵于穿设部,令可挠性穿条的末端不致任意脱开。较佳的,该所指卡挡部可为一凸齿,该凸齿朝末端的一侧设为斜面、另一侧设为立面,藉此,令可挠性穿条可顺畅穿过穿设部,但回缩时可利用该凸齿的立面卡抵于穿设部而达到限位作用。较佳的,该可挠性穿条可藉由该第一侧页面一体形成。较佳的,该可挠性穿条亦可为另外制成再结合固定于该第一侧页面上的结构型态。较佳的,该穿设部的型态可如下实施由第二侧页面上预先制设形成弯曲型片,该弯曲型片两端仍与第二侧页面保持连结,复将该弯曲型片的中段弯曲部向上翻掀立起,藉此即可于该弯曲部与第二侧页面之间形成可供可挠性穿条穿过的穿设部。较佳的,该夹页主体可选用下述材质制成塑胶、纸、发泡材料等。其中,该可挠性穿条一侧可设置有止滑纹。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具有下述功效1、本技术所揭示孔夹藉由该可挠性穿条的定位部是一体形成于夹页主体页面上的设计,可省略习知另外制成的压条附件,达到精简构件的目的,大幅减轻孔夹重量而能降低业者的运输成本。2、本技术所揭示孔夹通过可挠性穿条穿过一体式穿设部的结构设计,由于无压条附件,使得夹页主体的页面中仅需容置可挠性穿条,故整体孔夹于空夹时的侧身厚度可倍数缩减,因此对业者而言可大幅缩减运输及仓储成本;而对使用者来说,当内部文件较稀少时,孔夹厚度也能随之缩减而更节省置放空间。3、另从制造角度来说,本技术所揭示孔夹将可省略习知另外生产制造压条附件的加工组立过程,而该定位部可于制造夹页主体页面时藉模具规划设计一体成型,确可再降低孔夹的制造成本而更符合较佳产业利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该孔夹的立体图。图2是该孔夹单一组可挠性穿条和穿设部的立体图。图3是该孔夹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4是该孔夹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5是该孔夹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6是该孔夹结构型态的另一实施例图。图7是该孔夹结构型态的又一实施例图。附图标号说明夹页主体10第一侧页面11第二侧页面12可挠性穿条20 卡挡部21斜面211立面212 扩大面22止滑纹23文件30孔洞31 穿设部40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是本技术改进的孔夹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为一双孔式的孔夹,其包括对开式的夹页主体10,该夹页主体可为塑胶薄板;以及凸设于该夹页主体10第一侧页面11上的可挠性穿条20,本实施例为一塑胶条,其用来供文件30(如纸张、胶质活页)的孔洞31穿组;以及用来限定该可挠性穿条20及文件30状态的定位部;其中,该定位部为一体形成于该夹页主体10第二侧页面12上的穿设部40,该穿设部的所在位置与第一侧页面11上的可挠性穿条20相对应;使可挠性穿条20的末端可弯曲穿过该相对应的穿设部40,且该可挠性穿条20的末端设有卡挡部21可卡抵于穿设部40,令可挠性穿条20的末端不致任意脱开,亦即使文件30不会自行随着该可挠性穿条20末端脱出外部。藉此所构组成的改良式孔夹,可达到质轻、体积扁小不占空间、制造简单成本低的实用经济效益。其中,该可挠性穿条20可藉由该第一侧页面11一体形成;例如藉由局部冲断的方式来达成。其中,该可挠性穿条20亦可为另外制成再结合固定于该第一侧页面11上的结构型态,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可挠性穿条20为具柔韧可弯曲性的塑胶条,其结合端则设成扩大面22型式以利于稳固结合(如图2所示),至于其结合固定方式,可选用胶剂、胶带、钉扣、高周波、超声波等手段来达成。其中,该穿设部40的型态可如下实施由第二侧页面12上预先制设形成弯曲型片,该弯曲型片两端A、B仍与第二侧页面12保持连结状态,复将该弯曲型片的中段弯曲部C向上翻掀立起,藉此即可于该弯曲部C与第二侧页面12之间形成可供可挠性穿条20穿过的穿设部40。其中,该可挠性穿条20末端所设卡挡部21可为一凸齿,该凸齿朝末端的一侧设为斜面211、另一侧设为垂向的立面212,藉此,令可挠性穿条20可顺畅穿过穿设部40,但回缩时可利用该凸齿21的立面212卡抵于穿设部40而达到限位作用(如图4所示),而此作用是配合可挠性穿条20被弯曲后本身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而达成。又其中,该可挠性穿条20一侧更可设置有止滑纹23,利用该止滑纹的设置,能使可挠性穿条20于穿设部40中滑动时具有磨擦卡动的缓和作用。又其中,该夹页主体10可选用下述材质制成塑胶、纸、发泡材料等。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以下兹就本技术所揭示孔夹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欲放置文件时,先将夹页主体10的第一侧页面11与第二侧页面12打开,并使该等可挠性穿条20呈未穿入穿设部40的立向凸伸状态,如此即可将文件30依序套入呈叠置状。如图4所示,当文件30套入叠置完成后,即可将可挠性穿条20末端往第二侧页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孔夹结构,其包括对开式的夹页主体;以及凸设于该夹页主体第一侧页面上的供文件孔洞穿组的可挠性穿条;以及用来限定该可挠性穿条及文件状态的定位部;其特征是:该定位部为一体形成于该夹页主体第二侧页面上的、供所述可挠性穿条末端穿过的穿设部,该穿设部所在位置与第一侧页面上的可挠性穿条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坚
申请(专利权)人:张锡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