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漩涡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820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漩涡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以及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介质进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漩涡发生器,所述漩涡发生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一端的锥型头,所述本体包括芯轴以及若干数量的呈螺旋状设置在芯轴侧壁的导流叶片,所述芯轴呈管状设置,并且所述锥型头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芯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对漩涡发生器方便定位、更易加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漩涡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以及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介质进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漩涡发生器,所述漩涡发生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一端的锥型头,所述本体包括芯轴以及若干数量的呈螺旋状设置在芯轴侧壁的导流叶片,所述芯轴呈管状设置,并且所述锥型头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芯轴内。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对漩涡发生器方便定位、更易加工的效果。【专利说明】一种游涡流量计
本技术涉及一种漩涡流量计。
技术介绍
漩涡流量计,通常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以及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介质进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漩涡发生器。然而传统的漩涡流量计,其芯轴与锥型头实心的呈一体设置,此种设置,对漩涡发生器的导流叶片进行车削时,不易进行定位,从而存在不易加工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漩涡发生器方便定位、更易加工的漩涡流量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漩涡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以及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介质进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漩涡发生器,所述漩涡发生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一端的锥型头,所述本体包括芯轴以及若干数量的呈螺旋状设置在芯轴侧壁的导流叶片,所述芯轴呈管状设置,并且所述锥型头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芯轴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芯轴呈管状,对导流叶片进行车削时,能够方便的进行定位,从而更易加工。并且另外单独加工好锥型头后固定在芯轴内便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本体对应各导流叶片之间的外壁设置有弧形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凹槽能够更好的导流以形成漩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芯轴对应锥型头一端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锥型头的底端与所述芯轴内壁呈螺纹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芯轴与锥型头装配的方便性与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叶片相对锥型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径向方向外凸的凸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边能够方便的将漩涡发生器固定在漩涡流量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各导流叶片的外壁均设置在同一锥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漩涡发生器能够固定在漩涡流量计的锥型介质进道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介质进道呈外宽内窄的锥台状设置,所述介质出道呈内径与介质进道的进口处内径相等的圆柱状设置,所述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之间设置有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的内径与所述介质进道内侧端的内径相等设置,并且所述中间通道一端与所述介质进道内侧端相连接,所述中间通道与所述介质出道通过锥台状通道相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对应所述中间通道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漩涡发生器产生的漩涡在流量传感器位置的流速,从而提高了流量测量精度,并且由于所述介质出道呈内径与介质进道的进口处内径相等的圆柱状设置,也不影响流量的测量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壳体对应所述介质进道内侧端位置设置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介质进道通过第一通孔相导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力传感器对介质压力进行监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壳体对应所述介质出道靠近所述锥台状通道位置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与所述介质进道通过第二通孔相导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腔内并且通过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介质出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对介质温度进行监测,并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该位置内,不易受介质冲刷而影响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有罩壳,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分别卡设在所述罩壳内,并且所述罩壳分别与所述第一凹腔以及第二凹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罩壳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稳固的将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进行固定,并防止介质泄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对应流量传感器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取压孔以及取压孔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取压孔进行取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漩涡发生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漩涡发生器本体的纵向截面图;图4为图1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技术公开的漩涡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101与介质出道102的壳体I以及流量传感器2,所述壳体I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3,连接座3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4,所述流量传感器2与所述表头组件4相电连接,所述介质进道101的进口处设置有漩涡发生器5,所述漩涡发生器5包括本体51以及设置在本体一端的锥型头52,所述本体51包括芯轴5101以及若干数量的呈螺旋状设置在芯轴5101侧壁的导流叶片5102,所述芯轴5101呈管状设置,并且所述锥型头52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芯轴5101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芯轴5101呈管状,对导流叶片5102进行车削时,能够方便的进行定位,从而更易加工。并且另外单独加工好锥型头52后固定在芯轴内便可。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本体51对应各导流叶片5102之间的外壁设置有弧形凹槽510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凹槽5103能够更好的导流以形成漩涡。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芯轴5101对应锥型头52 —端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锥型头52的底端与所述芯轴5101内壁呈螺纹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芯轴5101与锥型头52装配的方便性与稳固性。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叶片5102相对锥型头52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径向方向外凸的凸边51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边能够方便的将漩涡发生器固定在漩涡流量计内。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各导流叶片5102的外壁均设置在同一锥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漩涡发生器能够固定在漩涡流量计的锥型介质进道内。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介质进道101呈外宽内窄的锥台状设置,所述介质出道102呈内径与介质进道101的进口处内径相等的圆柱状设置,所述介质进道101与介质出道102之间设置有中间通道103,所述中间通道103的内径与所述介质进道101内侧端的内径相等设置,并且所述中间通道103 —端与所述介质进道101内侧端相连接,所述中间通道103与所述介质出道102通过锥台状通道104相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2设置在壳体I对应所述中间通道103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漩涡发生器产生的漩涡在流量传感器2位置的流速,从而提高了流量测量精度,并且由于所述介质出道102呈内径与介质进道101的进口处内径相等的圆柱状设置,也不影响流量的测量精度。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与所述表头组件4相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6,壳体I对应所述介质进道101内侧端位置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漩涡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以及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介质进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漩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漩涡发生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一端的锥型头,所述本体包括芯轴以及若干数量的呈螺旋状设置在芯轴侧壁的导流叶片,所述芯轴呈管状设置,并且所述锥型头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芯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举胜李民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福鑫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