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808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包括闪烁晶体晶条,第一硫酸钡涂层、第二硫酸钡涂层以及铝箔纸胶带,多个所述的闪烁晶体晶条之间通过第一硫酸钡涂层组装成闪烁晶体阵列,所述的第二硫酸钡涂层和铝箔纸胶带分别依次包覆在闪烁晶体阵列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可获得较高的光输出及较低的光串扰,并得到较佳的位置分辨,并获得良好的光隔离效果,使闪烁晶体阵列具有组装可重复性、成本低廉以及具有良好之收光与成像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包括闪烁晶体晶条,第一硫酸钡涂层、第二硫酸钡涂层以及铝箔纸胶带,多个所述的闪烁晶体晶条之间通过第一硫酸钡涂层组装成闪烁晶体阵列,所述的第二硫酸钡涂层和铝箔纸胶带分别依次包覆在闪烁晶体阵列的外表面。本技术提供的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可获得较高的光输出及较低的光串扰,并得到较佳的位置分辨,并获得良好的光隔离效果,使闪烁晶体阵列具有组装可重复性、成本低廉以及具有良好之收光与成像效果。【专利说明】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
本技术涉及型材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
技术介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是一种非侵入的成像技术,可反映分子代谢的显像,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时,疾病区的型态结构尚未呈现异常,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而造影成像探测器的设计则是PET系统开发中一个极重要的环节,造影成像探测器其模块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光电转换器件和闪烁晶体阵列。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闪烁晶体阵列的反射率及光收集率性能不佳,容易导致成像位置难以分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使用第一硫酸钡涂层和第二硫酸钡涂层得到较佳的反射率及光收集率,其闪烁晶体阵列可获得较高的光输出及较低的光串扰,并得到较佳的位置分辨,同时第一硫酸钡涂层和第二硫酸钡涂层亦具可拆卸性;使用铝箔纸胶带为闪烁晶体阵列的最外层封装,则可达到保护第二硫酸钡涂层并获得良好的光隔离效果,使闪烁晶体阵列具有组装可重复性、成本低廉以及具有良好之收光与成像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包括闪烁晶体晶条,第一硫酸钡涂层、第二硫酸钡涂层以及铝箔纸胶带,多个所述的闪烁晶体晶条之间通过第一硫酸钡涂层组装成闪烁晶体阵列,所述的第二硫酸钡涂层和铝箔纸胶带分别依次包覆在闪烁晶体阵列的外表面。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硫酸钡涂层和铝箔纸胶带分别依次包覆在闪烁晶体阵列的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上。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硫酸钡涂层和第二硫酸钡涂层的厚度为 0.05mm-l.0mm。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硫酸钡涂层和第二硫酸钡涂层均包括硫酸钡粉和胶水,其中所述的硫酸钡粉的颗粒细度为100-300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招箔纸胶带的厚度为0.02mm-0.1mm。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闪烁晶体阵列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使用第一硫酸钡涂层和第二硫酸钡涂层得到较佳的反射率及光收集率,其闪烁晶体阵列可获得较高的光输出及较低的光串扰,并得到较佳的位置分辨,同时第一硫酸钡涂层和第二硫酸钡涂层亦具可拆卸性;使用铝箔纸胶带为闪烁晶体阵列的最外层封装,则可达到保护第二硫酸钡涂层并获得良好的光隔离效果,使闪烁晶体阵列具有组装可重复性、成本低廉以及具有良好之收光与成像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的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的制造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闪烁晶体阵列,2、第一硫酸钡涂层,3、第二硫酸钡涂层4、铝箔纸胶带,11、闪烁晶体晶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包括闪烁晶体晶条11,第一硫酸钡涂层2、第二硫酸钡涂层3以及铝箔纸胶带4,多个所述的闪烁晶体晶条11之间通过第一硫酸钡涂层2组装成闪烁晶体阵列I,所述的第二硫酸钡涂层3和铝箔纸胶带4分别依次包覆在闪烁晶体阵列I的外表面。上述中,所述的第二硫酸钡涂层2和铝箔纸胶带4分别依次包覆在闪烁晶体阵列I的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上。使用铝箔纸胶带4为闪烁晶体阵列I的最外层封装,则可达到保护第二硫酸钡涂层3并获得良好的光隔离效果。其中,所述的闪烁晶体阵列I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硫酸钡涂层2和第二硫酸钡涂层3均包括硫酸钡粉和胶水,胶水与硫酸钡粉的质量比例为1:3-5。硫酸钡粉为白色粉末,不具毒性,难容于水,具有不潮解的特性,使用硫酸钡粉混合胶水为闪烁晶体阵列I的涂层,可得到较佳的反射率及光收集率,其闪烁晶体阵列I可获得较高的光输出及较低的光串扰,并得到较佳的位置分辨。其中,所述的硫酸钡粉的颗粒细度为100-300目。如图3所示,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硫酸钡粉进行筛分,取得颗粒细度为100-300目的硫酸钡粉;步骤二:利用精度0.1克的电子秤,取用硫酸钡粉,加入胶水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胶水与硫酸钡粉的质量比例为1:3-5,即取得第一硫酸钡涂层和第一硫酸钡涂层的硫酸钡胶水;步骤三:将多个闪烁晶体晶条组成闪烁晶体阵列,首先在欲组装之一个闪烁晶体晶条的一侧涂抹上配制好的硫酸钡胶水,利用夹具进行1+1=2的2拼组装,去除边上多余的硫酸钡胶水,放入烘箱,烘干完成后,再将2拼组装的闪烁晶体晶条的表面涂好硫酸钡胶水,再利用夹具进行2+2=4的4拼组装,以此类推再进行4+4=8的8拼组装,8+8=16的16拼组装,以得到第一硫酸钡涂层粘结的闪烁晶体阵列;步骤四:在组好的闪烁晶体阵列的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的表面均涂上硫酸钡胶水,放进烘箱烘干,以得到第二硫酸钡涂层,再利用细砂纸研磨至所需的闪烁晶体阵列之规格尺寸;步骤五:将第二硫酸钡涂层以完制的闪烁晶体阵列的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的表面贴上铝箔纸胶带,即完成闪烁晶体阵列之制造封装。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硫酸钡涂层2和第二硫酸钡涂层3的厚度为0.05mm-l.0mm ;所述的招箔纸胶带4的厚度为0.02mm-0.1mm。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加速器生产的超短半衰期同位素,如nC、13N、150、18F等作为示踪剂注入人体,参与人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利用它们发射的正电子与体内的负电子结合湮灭,从而产生方向相反(180度)的一对能量为511KeV的伽玛射线,进入闪烁晶体阵列I后形成光子,再由光电倍增管(PMT)转换成电讯号,后经计算机进行散射和随机信息的校正,并进行分析处理,将可以得到在生物体内聚集情况的三维图像。为了正确有效的捕捉由正电子湮灭所产生的伽玛光子,将闪烁晶体阵列I的五个面涂上具有良好反射率的第二硫酸钡涂层3,仅留一个输出面做为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影成像探测器闪烁晶体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闪烁晶体晶条,第一硫酸钡涂层、第二硫酸钡涂层以及铝箔纸胶带,多个所述的闪烁晶体晶条之间通过第一硫酸钡涂层组装成闪烁晶体阵列,所述的第二硫酸钡涂层和铝箔纸胶带分别依次包覆在闪烁晶体阵列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帆陈冠廷彭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晶特晶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