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093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9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配向膜;以及若干个间隙物,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些间隙物的剖面平行第一基板的表面,剖面具有一长轴及一短轴,长轴为剖面的最长直线距离,短轴垂直于长轴,长轴的长度大于短轴的长度,且长轴的两端点与短轴的两端点之间以平滑曲线或直线连接而形成剖面,当第一基板的第一配向膜沿一第一配向方向被配向时,第一配向方向与该些间隙物的剖面的长轴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减少纵向的配向余痕不良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配向条纹在形成时,配向条纹与间隙物之间的分离点发生位置延后发生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目前市场对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彩色滤光片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平坦度需求也越高,因此发展出一种先在基板(可为彩色滤光片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制作间隙物的制程,此制程可将间隙物制作在指定的位置上,大幅提高间隙物散布的均匀性。但是,当滚筒在配向膜上沿一配向方向进行配向制程时,会因为间隙物的高度而造成滚筒的配向布毛压缩,而无法配向至间隙物后下方位置。如图la、lb、lc及Id所示,当滚筒940在配向膜910上沿配向方向950在进行配向制程时,滚筒940的配向布毛941可被模拟成流体流线。滚筒940的配向布毛941在配向膜910上进行配向后,会产生若干条配向条纹911,该些配向条纹911在圆形剖面的间隙物920表面921弧度二分之一的位置产生分离点922,使间隙物920下方位置912的配向膜910无配向条纹911,造成在后续制程中的液晶无法形成预倾角(Pre-tilt angle)与扭转角(Twist angle),而产生画素漏光现象930、930’。故当面板900点灯测试时,在多个画素960、960’间的间隙物920附近,可以发现纵向的配向余痕(Rubbing Mura)不良,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纵向的配向余痕不良的液晶显示面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配向膜;以及若干个间隙物,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间隙物的剖面平行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剖面具有一长轴及一短轴,所述长轴为所述剖面的最长直线距离,所述短轴垂直于所述长轴,所述长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短轴的长度,且所述长轴的两端点与所述短轴的两端点之间以平滑曲线或直线连接而形成所述剖面,当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配向膜沿一第一配向方向被配向时,所述第一配向方向与所述间隙物的剖面的长轴方向相同。本技术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可适用平面内开关(In Plane Switching,IPS)广视角技术及边缘电场开关(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技术。其中该些间隙物的剖面形状可为椭圆形、菱形或水滴状锥形。当滚筒在第一配向膜上沿第一配向方向进行配向制程时,滚筒的配向布毛可被模拟成流体流线。滚筒在第一配向膜上进行配向后,会产生若干条配向条纹。配向条纹在形成的同时,配向条纹与间隙物之间的分离点发生位置延后发生,使间隙物后下方位置也可以被配向,进而使液晶能形成预倾角(Pre-tilt angle)与扭转角(Twist angle),而减少画素漏光的现象。当面板点灯测试时,也可减少纵向的配向余痕(Rubbing Mura)不良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a为已知间隙物及配向膜的上视图。图1b为已知间隙物及配向膜的侧视图。图1c为已知面板点灯测试时发现纵向的配向余痕不良的示意图。图1d为已知另一种面板点灯测试时发现纵向的配向余痕不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图3a~图3f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流程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水滴状锥形间隙物及配向膜的上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椭圆形间隙物及配向膜的上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菱形间隙物及配向膜的上视图。 图7为本技术的面板点灯测试时的示意图。100、900 面板101画素110第一基板120、220、320 间隙物120a 长轴120b短轴121分离点130第一配向膜131配向条纹132后下方位置140滚筒141布毛150液晶分子160框胶170第二基板180第二配向膜190第一配向方向190’第二配向方向910配向膜911配向条纹912下方位置920间隙物921表面922分离点930、930’漏光现象940滚筒941布毛950配向方向960、960’ 画素SlOO ~SllO 步骤【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lOO:形成若干个间隙物于第一基板的表面。在本步骤中,如图3a所示,将光阻图案形成于第一基板110的表面,而形成若干个间隙物120。第一基板110可为彩色滤光片基板,其结构为在一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上制作一遮光层,即为BM层(BlackMatrix) 0再依序制作具有透光性红、绿、蓝(RGB)三原色的彩色滤光膜层。然后在滤光层上涂布一层平滑的保护层(Over Coat)。最后溅镀上透明导电膜(ITO)。图4为本技术的间隙物的上视图。间隙物120的剖面平行第一基板110的表面,该剖面具有一长轴120a及一短轴120b。长轴120a为该间隙物的剖面的最长直线距离。短轴120b垂直长轴120a,长轴120a的长度大于短轴120b的长度,且长轴120a的两端点与短轴120b的两端点之间以平滑曲线或直线连接而形成剖面。间隙物120的剖面形状可为椭圆形、菱形或水滴状锥形,在图4中以水滴状锥形表示,图5为另一间隙物220的剖面形状,其为椭圆形。图6为又一间隙物320的剖面形状,其为菱形。在本实施例中,间隙物120的剖面形状以水滴状锥形为例说明如后。步骤S102:形成第一配向膜于第一基板的表面。在本步骤中,如图3b所示,先清洗第一基板110的表面,将第一基板110表面的杂质去除,确保第一基板110上的透光导电层(Ι--,氧化铟锡)表面洁净,之后进行涂布第一配向膜130的制程。步骤S104:利用摩擦方式于第一配向膜的表面沿一第一配向方向进行配向。在本步骤中,如图3c及图4所示,利用摩擦方式于第一配向膜130的表面沿一第一配向方向190进行配向,以形成若干条配向条纹131。配向条纹131的方向与间隙物120的长轴120a方向相同。配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并提供不同液晶显示器结构所需要的预倾角(Pretilt Angle)。配向时的摩擦方式是将薄膜晶体管基板放置在一移动平台上,由装有配向布毛141的滚筒140沿一第一配向方向190以布毛141进行定向摩擦(Rubbing),以在第一配向膜130的表面形成若干条配向条纹131,以达到配向效果,其中,布毛141的材质可以是尼龙丝或人造丝。因间隙物120的剖面形状可为椭圆形、菱形或水滴状锥形,当滚筒140在第一配向膜130上沿第一配向方向190在进行配向制程时,以形成配向条纹131。邻近间隙物120之间的分离点121 (separation point)发生位置延后发生,使间隙物120后下方位置132有配向条纹。即为, 该些配向条纹131沿着该些间隙物120的表面而形成,配向条纹131在间隙物120沿第一配向方向190的中后段位置产生分离点,进而在后续制程中的液晶能形成预倾角(Pre-tilt angle)与扭转角(Twist angle),而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配向膜;以及若干个间隙物,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间隙物的剖面平行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剖面具有一长轴及一短轴,所述长轴为该剖面的最长直线距离,所述短轴垂直于所述长轴,所述长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短轴的长度,且所述长轴的两端点与所述短轴的两端点之间以平滑曲线或直线连接而形成所述剖面,当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配向膜沿一第一配向方向被配向时,所述第一配向方向与所述间隙物的剖面的长轴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配向膜; 一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配向膜;以及 若干个间隙物,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间隙物的剖面平行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剖面具有一长轴及一短轴,所述长轴为该剖面的最长直线距离,所述短轴垂直于所述长轴,所述长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短轴的长度,且所述长轴的两端点与所述短轴的两端点之间以平滑曲线或直线连接而形成所述剖面,当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配向膜沿一第一配向方向被配向时,所述第一配向方向与所述间隙物的剖面的长轴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为薄膜晶体管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色滤光片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色滤光片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薄膜晶体管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岱璟曾胜群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