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和起重机试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8346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包括:吊耳组件,该吊耳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砝码架(100)上;锁位组件,该锁位组件将吊耳组件锁定至靠近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的起吊位置;以及拉杆组件,该拉杆组件将吊耳组件拉动至远离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的挂钩拆钩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试验设备,包括上述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包括:吊耳组件,该吊耳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砝码架(100)上;锁位组件,该锁位组件将吊耳组件锁定至靠近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的起吊位置;以及拉杆组件,该拉杆组件将吊耳组件拉动至远离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的挂钩拆钩位置。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试验设备,包括上述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本专利技术用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专利说明】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和起重机试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和起重机试验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起重机朝着超大吨位发展,起重机在进行产品的吊载试验时,需吊载的砝码架的重量越来越大。相应地,砝码架的体积也越来越大,高度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挂钩方式是人工爬到砝码架上方进行挂钩。但是这种挂钩方式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砝码架的吊耳相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大且重,人工直接进行挂钩非常费力费时;其次,操作人员下攀爬操作时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挂钩方式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和起重机试验设备,用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砝码架的起升装置,该起升装置包括:吊耳组件,该吊耳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砝码架上;锁位组件,该锁位组件将吊耳组件锁定至靠近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的起吊位置;以及拉杆组件,该拉杆组件将吊耳组件拉动至远离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的挂钩拆钩位置。优选地,在吊耳组件的从起吊位置向挂钩拆钩位置移动的路径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吊耳组件越过挂钩拆钩位置的止挡件。优选地,吊耳组件包括连接在砝码架的两侧的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的底部铰接在砝码架的顶端。优选地,锁位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以朝向靠近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向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施加弹性预紧力。优选地,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分别包括相间隔地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以及连接在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顶部之间的横梁,其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底部铰接至砝码架,并且横梁形成与吊钩相配合的起吊部位。优选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分别包括顺次铰接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其中,第一杆件的首端和第三杆件的尾端铰接至砝码架,第三杆件的尾端的铰点比第一杆件的首端的铰点更靠近砝码架的纵向中心线。优选地,横梁连接在第一边框的第三杆件和第二边框的第三杆件之间。优选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铰点处设置有用于与拉杆组件配合使用的钩状件。优选地,拉杆组件包括手动操作的端部具有拉钩的细长杆件。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试验设备,该起重机试验设备包括上述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通过使用具有吊耳组件、锁位组件和拉杆组件的起升装置,操作人员不再需要攀爬砝码架进行挂钩操作。藉此,一方面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操作人员登高作业,消除攀爬操作产生的安全隐患,并且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试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吊耳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形;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吊耳组件处于挂钩拆钩位置的状态;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吊钩伸入起升装置时的情形;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砝码架的起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吊耳组件处于起吊位置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0砝码架 I止挡件21第一吊架 22第二吊架 201第一边框21第一吊架 22第二吊架2001第一杆件2002第二杆件 2003第三杆件3弹性件4吊钩5钩状件6细长杆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砝码架的起升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包括吊耳组件。吊耳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砝码架100上,包括靠近砝码架100的纵向中心线的起吊位置和远离砝码架100的纵向中心线的挂钩拆钩位置。更具体地,参考图2至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吊耳组件包括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其中,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分别连接在砝码架100的两侧,并且优选地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以砝码架100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地设置。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包括顶部和底部。其中,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的底部铰接在砝码架100的顶端,以实现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相对于砝码架100可转动。在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绕铰接部位进行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的顶部能够在起吊位置和挂钩拆钩位置之间移动。藉由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可以将砝码架100如吊篮一样起吊,从而使砝码架100的起吊过程更加平稳。继续参考图2至图5,由于第一吊架21和第二吊架22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下面以第一吊架2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吊架22的结构可以设计为完全相同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吊架21包括相间隔地设置的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优选地,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相对称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的底部铰接至砝码架100,并且优选地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能够同步地绕铰接部位相对于砝码架100旋转。在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绕铰接部位进行转动的情况下,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的顶部能够在起吊位置和挂钩拆钩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之间连接有横梁。该横梁一方面可以强化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在旋转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同步性,再一方面还可以形成与吊钩4相配合的起吊部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横梁连接在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的顶部的位置。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与砝码架100形成四连杆结构。具体来讲,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边框201和第二边框分别包括顺次铰接的第一杆件2001、第二杆件2002和第三杆件2003。其中,第一杆件2001的首端和第三杆件2003的尾端均铰接至砝码架100,并且,第三杆件2003的尾端的铰点比第一杆件2001的首端的铰点更靠近砝码架100的纵向中心线。由此,第一杆件2001、第二杆件2002、第三杆件2003和砝码架100组成四连杆结构,并且第一杆件2001、第二杆件2002和第三杆件2003组成的结构体可以绕第一杆件2001的首端与砝码架100的铰点和第三杆件2003的尾端与砝码架100的铰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砝码架的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装置包括:吊耳组件,该吊耳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砝码架(100)上;锁位组件,该锁位组件将所述吊耳组件锁定至靠近所述砝码架(100)的纵向中心线的起吊位置;以及拉杆组件,该拉杆组件将所述吊耳组件拉动至远离所述砝码架(100)的纵向中心线的挂钩拆钩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罗贤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