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富足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8215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包括一空气放大器,空气放大器包括有内部通孔相通的第一壳体、斜面导气件和第二壳体,斜面导气件内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具有进气口,导气件的斜面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环形腔,压缩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到环形腔内,高速流过环形通孔从第二壳体流出,斜面导气件以及第一壳体的内部通孔内形成低压区,轻质塑料粒被大量吸入通孔后与气流汇合形成高速物流从第二壳经进料管填充到注塑机料筒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一附壁效应(Coanda Effects),只用少量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带动周围空气流动形成高压、高速气流,流量为耗气量的50倍。压缩空气经进气口流入环形腔后,高速流过环形喷嘴,这股初级气流吸附在轮廓的表面,于是在空腔中心产生一低压区,因而周围大量的空气被吸入,初级气流和周围气流汇合后就形成高速、高容量的气流从空气放大器中流出。现有的注塑机上的料筒投放系统里使用的都为吸料机构,具体结构如【CN102601964A】所公开的自动吸料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吸料筒、吸料管、吸气管、压缩空气进气管和真空机等等。工作的时候,吸料管一端放置在储料筒内,真空机启动,吸气阀门打开后,吸料筒内产生负压,吸料管在负压作用下向吸料筒内补料,通过控制面板对吸料时间和流程进行控制,只需一个工人负责储料筒的更换就行。上述方案利用真空机压缩空气产生负压实现吸料操作,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吸料管以及吸气管,还需要连接电源,整个设备成本比较高。在塑料粒上料设备中,没有利用之前阐述的流体力学原理来实现原料的输送的先例,为解决这一技术空白,因此在该领域对塑料粒上料装置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上使用的,对料筒内部进行填料的设备,具体为塑料粒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其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上料安全快速。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包括有一空气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放大器包括有内部通孔相通的第一壳体、斜面导气件和第二壳体,斜面导气件内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纹实现连接,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具有进气口,上述进气口对应于导气件的斜面,导气件的斜面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环形腔,导气件顶端环形设置有多个通孔将环形腔与第二壳体通孔连通,外部压缩空气通过导管与空气放大器进气口相连,第二壳体通过进料管与料筒内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壳体内部通孔一端呈喇叭形,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壳体内部通孔与斜面导气件接触一端呈喇叭形,斜面导气件顶端通孔具有倾斜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的倾斜角度与斜面导气件的斜面角度一致。进一步地 ,所述的压缩空气通过时间控制器来控制压缩空气的开启和关闭。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利用空气放大器原理,外部压缩空气通过导管经进气口进入到环形腔内,高速流过环形通孔从第二壳体流出,斜面导气件以及第一壳体的内部通孔内形成低压区,因此第一壳体的喇叭形端口处的轻质塑料粒被大量吸入后与气流汇合形成高速物流从第二壳体经进料管填充到注塑机料筒内。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上料装置只需要放置在储料桶内,利用外部压缩空气作为上料动力,无需连接电源,只需要更换储料桶就能持续上料,相比原有的吸料机构结构更简单、设备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操作方便,上料快速又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自动吸料机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图2中空气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空气放大器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3、4所示,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包括有一空气放大器10,所述的空气放大器10包括有内部通孔相通的第一壳体1、斜面导气件3和第二壳体2,斜面导气件3内置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之间,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4,第一壳体I与第二壳体2通过螺纹实现连接,在第一壳体I的侧壁上具有进气口 11,上述进气口 11对应于导气件3的斜面31,导气件的斜面31与第一壳体I之间形成环形腔5,导气件3顶端环形设置有多个通孔32将环形腔5与第二壳体2通孔连通,外部压缩空气50通过导管20与空气放大器进气口 11相连,第二壳体2通过进料管30与料筒40内腔相通。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I内部通孔一端12呈喇叭形,第二壳体2的内部通孔与斜面导气件3接触一端呈喇叭形,斜面导气件3顶端通孔32具有倾斜角度,其倾斜角度与斜面导气件3的斜面角度一致。使用的时候,通过时间控制器来控制外部压缩空气的开启和关闭。外部压缩空气50开启后通过导管20经进气口 11进入到环形腔5内,高速流过环形通孔31从第二壳体2流出,斜面导气件3以及第一壳体I的内部通孔内形成低压区,因此第一壳体I的喇叭形端口 12处的轻质塑料粒被大量吸入通孔后与气流汇合形成高速物流从第二壳体2经进料管30填充到注塑机料筒40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包括有一空气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放大器包括有内部通孔相通的第一壳体、斜面导气件和第二壳体,斜面导气件内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纹实现连接,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具有进气口,上述进气口对应于导气件的斜面,导气件的斜面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环形腔,导气件顶端环形设置有多个通孔将环形腔与第二壳体通孔连通,外部压缩空气通过导管与空气放大器进气口相连,第二壳体通过进料管与料筒内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粒上料装置,包括有一空气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放大器包括有内部通孔相通的第一壳体、斜面导气件和第二壳体,斜面导气件内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纹实现连接,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具有进气口,上述进气口对应于导气件的斜面,导气件的斜面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环形腔,导气件顶端环形设置有多个通孔将环形腔与第二壳体通孔连通,外部压缩空气通过导管与空气放大器进气口相连,第二壳体通过进料管与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富足
申请(专利权)人:胡富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