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自移机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074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效快速掘进后配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自移机尾,解决了现有井下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其包括履带式底盘总成、轨道组件、移动小车以及转载部,轨道组件、转载部设置于底盘总成顶部,移动小车可移动式安装于轨道组件,移动小车前部与皮带转载机铰接,移动小车后部固定连接转载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掘-支-运作业的同步进行,提高巷道掘进效率,解决了制约大型矿井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共性关键问题,为推动新型集约化安全高效千万吨矿井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履带式自移机尾
本技术属于高效快速掘进后配套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自移机尾。
技术介绍
随着高效综采工作面的快速发展,年消耗回采巷道数量大幅度增加。然而,煤矿巷道准备不足,掘进效率不高等情况已成为制约大型矿井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共性关键问题。其中,煤矿井下运输系统便是影响巷道掘进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常用的井下运输系统设备主要有2种:①梭车、给料破碎机、顺槽皮带机搭配,②连续运输系统、顺槽皮带机搭配。第一种运输系统为间歇式运输,梭车往返运行于连续采煤机和给料破碎机之间进行受料-运输-卸料作业,在梭车往返行走途中将会产生时间浪费;而给料破碎机直接搭接于顺槽皮带机尾,较短时间内又必须进行延长皮带工作,影响生产效率。第二种运输系统为连续运输,连续运输系统受料端直接跟随连续采煤机作业,卸料端搭接于顺槽皮带上,并与之有一定的设备跟进裕度,可实现受料-运输-卸料上的连续作业。但是连续运输系统体积庞大,设备数量多,操作配合复杂,设备调机便利性不好。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够具备跟随主掘设备移动,且能实现物料顺利转运的运输设备,将会提高巷道掘进效率,最终达到安全生产、减员提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井下运输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履带式自移机尾,是在调研和分析国内外转运设备的基础上,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开采特点出发而研制满足高效快速掘进任务的后配套设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履带式自移机尾,其包括履带式底盘总成、轨道组件、移动小车以及转载部,轨道组件、转载部设置于底盘总成顶部,移动小车可移动式安装于轨道组件,移动小车前部与皮带转载机铰接,移动小车后部固定连接转载部。所述的底盘总成前下方安装前稳定靴,底盘总成后侧安装纠偏机构,前稳定靴通过倒置的双作用油缸通过销轴铰接在底盘总成上,油缸缸体一端连在底盘总成上,活塞杆一端铰链于前稳定靴的一端,前稳定靴的另外一端铰链在底盘总成上;纠偏机构包括后支撑组件、内滑动组件以及后支撑油缸和纠偏油缸组成。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小车架、钢轮组件以及空气弹簧,钢轮组件设置于小车架的底部、与轨道组件滚动配合,下车架顶部前侧设置若干组用于承载皮带装载机卸料部的空气弹簧,移动小车与皮带转载机连接处采用球铰接方式。所述的轨道组件包括前连杆、轨道、中间连杆和后连杆,其中前连杆、中间连杆和后连杆分别与底盘总成连接,作为轨道的支撑将轨道架起,轨道两端分别安装位移传感器。所述的转载部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在移动小车后部,转载部包括前盖板、箱型转载料斗、导向板以及翻转油缸,转载料斗前端顶部设置前盖板,后端后端侧部铰接导向板,翻转油缸缸体连接于转载料斗,活塞杆段连接于导向板,前盖板通过若干螺栓孔错位安装实现微调。本技术集转运、行走、系统动力提供、降尘于一体,其主要特点是转载高效可靠、整机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等。其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能量转换转载技术,转载路径合理,转运效率高;2、采用紧凑化设计,重心位置低,整机稳定性好;3、具有高效快速掘进系统动力中心功能,可对工作面设备的供电进行控制以及对相关配套设备提供动力;4、具有纠偏功能的底盘,可对设备进行强制纠偏;5、高效履带系统,运动灵活自如;6、操作简单、灵活、安全可靠;7、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安全监测监控保护装置完善。本技术实现了掘-支-运作业的同步进行,提高巷道掘进效率,解决了制约大型矿井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共性关键问题,为推动新型集约化安全高效千万吨矿井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整体结构右侧视图,图3为整机俯视图,图4为底盘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调偏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轨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移动小车结构示意图,图8为转载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水冷却系统液压原理图,其中:1_底盘总成,2-轨道组件,3-移动小车,4-转载部,5-驾驶室,6-翻转油缸,7-水冷却喷雾系统,8-电气系统,9-左、右履带架,10-履带链,11-导向张紧装置,12-行走动力单元,13-前稳定靴,14-纠偏机构,15-后支撑组件,16-内滑动组件,17-后支撑油缸,18-纠偏油缸,19-前连杆,20-轨道,21-中间连杆,22-后连杆,23-小车架,24-钢轮组件,25-空气弹簧,26-前盖板,27-转载料斗,28-导向板,29-翻转油缸,30-过滤器,31-减压阀,32-液控阀,33-压力表,34-皮带驱动电机,36-减速器,37-变频器水槽,38-喷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高效快速掘进后配套技术与装备由履带行走跨骑式锚杆钻车、皮带转载机、履带式自移机尾、迈步式自移机尾组成。皮带转载机由履带行走跨骑式锚杆钻车驱动行走直接跟随全断面掘进机,皮带转载机卸料部搭接履带式自移机尾,履带式自移机尾搭接迈步式自移机尾(顺槽皮带)。履带式自移机尾可实现自行行走,行走速度应与皮带转载机同步。履带式自移机尾作为成套装备里的重要运输设备,第一,需要具备跟随主掘设备移动的功能,由于巷道空间的限制,需要保证履带式行走底盘轻型重载,机动性高;第二,需要具备纠偏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与适应性;第三,需要在短距离内实现物料运输路径的变换,保证掘进落煤运送线路的连贯,如果转载路径不合理,会产生堆煤、回煤,严重影响工作面的连续运输能力。本技术主要由底盘总成、轨道组件、移动小车、转载部、驾驶室、液压系统、水冷却喷雾系统、电气系统等组成。底盘总成是本技术的承载部件。用于承载轨道组件、移动小车、转载部、驾驶室、液压系统、水冷却喷雾系统、电气系统。底盘总成应具备行走功能和行走状态自我调整功能。轨道组件是本技术为移动小车提供导向的部件。移动小车连接其所搭接的皮带转载机,小车钢轮在轨道组件轨道内滑动,而消除履带自移机尾和皮带转载机各自行走不同步所产生的相对位移量。移动小车是本技术连接皮带转载机和履带自移机尾的部件。小车钢轮在轨道组件轨道内滑动,而消除履带自移机尾和皮带转载机各自行走不同步所产生的相对位移量。转载部是本技术将物料从皮带转载机转运到迈步式机尾(顺槽皮带)上的部件。因为要求皮带转载机同迈步式机尾(顺槽皮带)平行布置,保证一定量的重合长度,所以履带自移机尾的转载部采用侧卸式布置。驾驶室是本技术用于操作履带式自移机尾启动、行走、调偏,皮带转载机启动、停车等动作的机构。液压系统是本技术用于控制完成履带自移机尾行走、迈步式机尾行走、皮带转载机悬挂小车升降等执行机构动作所需的系统机构。水冷却喷雾系统是本技术用于对电机、变频调速装置、皮带转载机减速器等部件的冷却和对转载部卸料口的降尘。电气系统是本技术用于控制履带式自移机尾启停、照明、报警、语音通讯及数据传输,皮带转载机启停等功能的系统机构。1、底盘总成本技术底盘总成1,主要由左、右履带架9、履带链10、导向张紧装置11、行走动力单元12、前稳定靴13、纠偏机构14组成。左、右履带架9对称布置,通过行走动力单元12来驱动履带链10做卷绕运动实现设备的行走调动。前稳定靴13安装在底盘总成I的前下方,由一倒置的双作用油缸通过销轴铰接在底盘总成I上。油缸缸体一端连在底盘总成I上,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式自移机尾,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式底盘总成(1)、轨道组件(2)、移动小车(3)以及转载部(4),底盘总成(1)承载其他各组件,移动小车(3)可移动式安装于轨道组件(2),移动小车(3)前部与皮带转载机铰接,移动小车(3)后部固定连接转载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自移机尾,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式底盘总成(I)、轨道组件(2)、移动小车(3)以及转载部(4),底盘总成(I)承载其他各组件,移动小车(3)可移动式安装于轨道组件(2),移动小车(3)前部与皮带转载机铰接,移动小车(3)后部固定连接转载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自移机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总成(I)前下方安装前稳定靴(13),底盘总成(I)后侧安装纠偏机构(14),前稳定靴(13)通过倒置的双作用油缸通过销轴铰接在底盘总成(I)上,油缸缸体一端连在底盘总成(I)上、活塞杆一端铰链于前稳定靴(13)的一端,前稳定靴(13)的另外一端铰链在底盘总成(I)上;纠偏机构包括后支撑组件(15)、内滑动组件(16)以及后支撑油缸(17)和纠偏油缸(18)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自移机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小车架(23)、钢轮组件(24)以及空气弹簧(25),钢轮组件(24)设置于小车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峰慕伟杨敬伟王佃武闫金宝李发泉李亭洁杨勤吕猛张东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