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快速多间隙真空隔离开关
本技术属于直流开断
,具体涉及一种中高压的新型快速多间隙真空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直流输电技术在大容量、远距离输配电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但是,缺少可供使用的高压直流断路器,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和制约。由于直流系统的阻抗很低,在短路电流故障发生时,短路电流的上升速率很高,因此,必须要求直流断路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可靠地切除短路故障。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各种拓扑结构的直流断路器中,中高压快速隔离开关都已经是不可或缺的装置。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真空绝缘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快速隔离开关主要还是将流质材料作为开关的绝缘材料,并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已经日益成熟的真空介质优异的绝缘耐压特性。真空介质有其独特的耐压特性。通过研究发现,当触头间隙距离范围发生变化时,真空间隙的绝缘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当真空间隙距离d大约在0.5mm范围内时,其击穿主要依赖于电场强度,击穿电压Ub随着真空间隙d的增加;当真空间隙距离增加到d ^ 2mm后,真空间隙的绝缘特性进入饱和区,击穿电压Ub随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快速多间隙真空隔离开关,包括腔体(120),伸入腔体(120)内部的主电极(101)和副电极(121),分布在主电极(101)和副电极(121)之间的载流触点(112),支撑载流触点(112)的载流触点金属载体,固定载流触点金属载体的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115′);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20)为真空腔体,所述主电极(101)和副电极(121)的一端伸入腔体(120)内部,内侧端面分别焊接有主电极导电触板(110)和副电极导电触板(119);主电极(101)与真空腔体盖板(109)通过主电极波纹管(106)连接;主电极导电触板(110)和副电极导电触板(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快速多间隙真空隔离开关,包括腔体(120),伸入腔体(120)内部的主电极(101)和副电极(121 ),分布在主电极(101)和副电极(121)之间的载流触点(112),支撑载流触点(112 )的载流触点金属载体,固定载流触点金属载体的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115');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120)为真空腔体,所述主电极(101)和副电极(121)的一端伸入腔体(120)内部,内侧端面分别焊接有主电极导电触板(110)和副电极导电触板(119);主电极(101)与真空腔体盖板(109 )通过主电极波纹管(106 )连接;主电极导电触板(110 )和副电极导电触板(119)之间,右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1)和左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3)交叉分布,右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1)和左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3)之上装载有载流触点(112);右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1)和左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3)分别通过其外侧的右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 )和左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固定密封,所述右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 )和左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的外侧均设置绝缘驱动拉杆结构或在右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的外侧设置绝缘驱动拉杆结构,而左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I 15^ )的外侧固定; 所述右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1)和左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3)在其自身安装的载流触点(112)不接触的情况下,在真空环境中彼此处于电绝缘状态;在载流触点(112)通过右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1)和/或左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3)的运动,与主电极导电触板(110)和副电极导电触板(119)之间至少形成一条通路,则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下;载流触点(112)通过右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1)和/或左载流触点金属载体(113 )的运动,与主电极导电触板(110)和副电极导电触板(119)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真空间隙,则开关处于隔离状态下。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新型快速多间隙真空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和左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的外侧均设置绝缘驱动拉杆结构,具体为:右绝缘驱动拉杆(118)和左绝缘驱动拉杆(IW )分别安装在右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和左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焊接有右驱动拉杆波纹管(117)和左驱动拉杆波纹管(117')的一侧,并且分别处于右驱动拉杆波纹管(117)和左驱动拉杆波纹管(.1lT )的内部;右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和左触点载体固定密封板(115')与腔体(120 )之间,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远,马慧,王建华,耿英三,李世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