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492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26
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它由船身、前部动力系统和尾部动力系统组成。船身采用木材、塑胶或玻璃钢制成;前部动力系统包括一组、两组或多组结构和功能相同的桨叶旋转式手摇推进装置,为小船提供推力。尾部动力系统包括两个独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的桨叶旋转式左推进器和右推进器,尾部动力系统除产生推力外还用来控制方向。使用时没有明显的尾迹,也没有严重的拍水现象,效率高,无大水花。可用作水上交通工具及体育游乐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
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属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人力船。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人力船大多采用手摇桨,操作不稳定,只有熟练的人们才能划,且效率较低;传统的采用螺旋桨的脚踏船,尽管驱动方便,但效率较低,螺旋桨制造工艺复杂,且使用时会产生尾迹;传统的脚踏明轮船的推进装置桨叶平面始终过转轴,使用时存在拍水现象,水花较大,且有效推力不超过半个周期,能量损失大,效率较低,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传统人力船的上述不足,专利技术一种效率较高的采用类似明轮推进装置的桨叶旋转式人力船。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由船身、前部动力系统和尾部动力系统组成。船身采用木材、塑胶或玻璃钢制成。前部动力系统包括一组或多组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手摇推进装置,它们与尾部动力系统前后等距排列于船身上;每组手摇推进装置都包括:手摇曲轴、左推进装置、右推进装置和座椅。手摇推进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手摇曲轴水平布置且与船身纵向对称面垂直,手摇曲轴的左端通过轴承与船身左侧壁相连,并穿过船身左侧壁外露于船身的左边,手摇曲轴的右端通过轴承与船身右侧壁相连,并穿过船身右侧壁外露于船身的右边,该两个穿过处均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左推进装置和右推进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它们分别对称布置于船身的左右两侧;左推进装置与手摇曲轴的左端相连,右推进装置与手摇曲轴的右端相连。左推进装置由左转臂、左桨叶、左桨轴、左导向杆、左导向器和左支撑件组成;左转臂的一端与手摇曲轴的露出船身左侧的左端垂直固连,左转臂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左桨轴的右端垂直连接,左桨轴靠左转臂的左侧安装,左桨轴的左端与左桨叶固连于左桨叶的根部并靠近左桨叶的前缘处,左桨轴与左桨叶的前缘平行;左桨叶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左转臂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左桨叶的前缘垂直,左导向杆的下端与左桨叶固连于该端面,左导向杆与过该端面的左桨叶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左导向杆与左桨轴垂直,左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左导向器;左导向器由左直线轴承紧密穿过左关节轴承组合而成;左导向器安装于船身的左侧的上方,且置于左转臂旋转平面的左侧,左导向器通过左支撑件与船身相连;左导向器至手摇曲轴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左转臂长度与左桨叶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以便左桨叶顺利旋转;左导向杆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左导向器内而不脱落。右推进装置由右转臂、右桨叶、右桨轴、右导向杆、右导向器和右支撑件组成;右转臂的一端与手摇曲轴的露出船身右侧的右端垂直固连,右转臂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右桨轴的左端垂直连接,右桨轴靠右转臂的右侧安装,右桨轴的右端与右桨叶固连于右桨叶的根部并靠近右桨叶的前缘处,右桨轴与右桨叶的前缘平行;右桨叶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右转臂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右桨叶的前缘垂直,右导向杆的下端与右桨叶固连于该端面,右导向杆与过该端面的右桨叶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右导向杆与右桨轴垂直,右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右导向器;右导向器由右直线轴承紧密穿过右关节轴承组合而成;右导向器安装于船身的右侧的上方,且置于右转臂旋转平面的右侧,右导向器通过右支撑件与船身相连;右导向器至手摇曲轴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右转臂长度与右桨叶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以便右桨叶顺利旋转;右导向杆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右导向器内而不脱落。手摇曲轴的穿过船身左侧的一端、手摇曲轴的穿过船身右侧的一端、左转臂、右转臂、左桨轴和右桨轴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左桨轴和右桨轴处于同一直线上。左导向器和右导向器的连线与手摇曲轴轴线平行,且处于手摇曲轴轴线的正上方。座椅固定在手摇曲轴的后方且左右居中于船身内,供手摇推进装置的操作人员就座。尾部动力系统包括尾座椅及两个独立的尾左推进器和尾右推进器,尾部动力系统除产生推力外还用来控制方向。尾座椅靠近船尾安装并左右居中于船身内,供尾部动力系统的操作人员就座。尾左推进器与尾右推进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相同,它们靠近船尾分别对称布置于船身纵向对称面的左右两侧;尾左推进器由左手摇曲柄、左轴、尾左转臂、尾左桨叶、尾左桨轴、尾左导向杆、尾左导向器和尾左支撑件组成;左轴水平布置,且与船身纵向对称面垂直,左轴的右端与左手摇曲柄相连,左轴通过固定在船身尾部左侧壁上的轴承与船身相连,此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左轴的左端与尾左转臂的一端垂直固连,尾左转臂的另一端与尾左桨轴的右端垂直固连,尾左桨轴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尾左桨叶连接于尾左桨叶的根部并靠近尾左桨叶的前缘处,尾左桨轴与尾左桨叶的前缘平行,尾左桨叶能绕尾左桨轴灵活转摆,但尾左桨叶不能沿尾左桨轴作轴向直线运动;尾左桨叶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尾左转臂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尾左桨叶的前缘垂直,尾左导向杆的下端与尾左桨叶固连于该端面,尾左导向杆与过该端面的尾左桨叶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尾左导向杆与尾左桨轴垂直,尾左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尾左导向器;尾左导向器由尾左直线轴承紧密穿过尾左关节轴承组合而成;尾左导向器安装于船身的尾部左侧的上方,且置于尾左转臂旋转平面的左侧,尾左导向器通过尾左支撑件与船身相连,尾左导向器靠近尾左桨轴的旋转圆周安装,但尾左导向器至左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尾左转臂长度与尾左桨叶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以便尾左桨叶顺利旋转;尾左导向杆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尾左导向器内而不脱落;尾右推进器由右手摇曲柄、右轴、尾右转臂、尾右桨叶、尾右桨轴、尾右导向杆、尾右导向器和尾右支撑件组成;右轴与左轴布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该直线与船身的铅垂纵向对称面垂直,右轴的左端与右手摇曲柄相连,右轴通过固定在船身尾部右侧壁上的轴承与船身相连,此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右轴的右端与尾右转臂的一端垂直固连,尾右转臂的另一端与尾右桨轴的左端垂直固连,尾右桨轴的右端通过轴承与尾右桨叶连接于尾右桨叶的根部并靠近尾右桨叶的前缘处,尾右桨轴与尾右桨叶的前缘平行,尾右桨叶能绕尾右桨轴灵活转摆,但尾右桨叶不能沿尾右桨轴作轴向直线运动;尾右桨叶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尾右转臂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尾右桨叶的前缘垂直,尾右导向杆的下端与尾右桨叶固连于该端面,尾右导向杆与过该端面的尾右桨叶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尾右导向杆与尾右桨轴垂直,尾右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尾右导向器;尾右导向器由尾右直线轴承紧密穿过尾右关节轴承组合而成;尾右导向器安装于船身的尾部右侧的上方,且置于尾右转臂旋转平面的右侧,尾右导向器通过尾右支撑件与船身相连,尾右导向器靠近尾右桨轴的旋转圆周安装,但尾右导向器至右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尾右转臂长度与尾右桨叶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以便尾右桨叶顺利旋转;尾右导向杆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尾右导向器内而不脱落。尾左导向器和尾右导向器的连线与左轴轴线平行,且处于左轴轴线的正上方。左手摇曲柄和右手摇曲柄结构相同,抓手位置均套有一个活动的套筒,以便手抓握左手摇曲柄和右手摇曲柄转动时不会与手发现相对摩擦而伤害手心。同理,所有的手摇曲轴的抓手横杆的抓手位置也套有活动的套筒。左桨叶、右桨叶、尾左桨叶和尾右桨叶均采用刚性平板桨或翼型桨。为得到满意的效率,手摇曲轴、左导向器、右导向器、左轴、右轴、尾左导向器和尾右导向器的安装高度满足:当该船满载时,左导向杆的延长线在前方与左桨轴旋转圆周相切的切点、右导向杆的延长线在前方与右桨轴旋转圆周相切的切点、左导向杆的延长线在后方与左桨轴旋转圆周相切的切点和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由船身(10)、前部动力系统(1)和尾部动力系统(7)组成,其特征在于:前部动力系统(1)包括一组、两组或多组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手摇推进装置(2),每组手摇推进装置(2)都包括:手摇曲轴(3)、左推进装置(4)、右推进装置(5)和座椅(6);手摇曲轴(3)水平布置且与船身(10)纵向对称面垂直,手摇曲轴(3)的左段通过轴承与船身(10)左侧壁相连,并穿过船身(10)左侧壁外露于船身(10)的左边,手摇曲轴(3)的右段通过轴承与船身(10)右侧壁相连,并穿过船身(10)右侧壁外露于船身(10)的右边,该两个穿过处均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左推进装置(4)和右推进装置(5)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它们分别对称布置于船身(10)的左右两侧;左推进装置(4)与手摇曲轴(3)的左端相连,右推进装置(5)与手摇曲轴(3)的右端相连;左推进装置(4)由左转臂(41)、左桨叶(42)、左桨轴(43)、左导向杆(44)、左导向器(45)和左支撑件(46)组成;左转臂(41)的一端与手摇曲轴(3)的露出船身(10)左侧的左端垂直固连,左转臂(4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左桨轴(43)的右端垂直连接,左桨轴(43)靠左转臂(41)的左侧安装,左桨轴(43)的左端与左桨叶(42)固连于左桨叶(42)的根部并靠近左桨叶(42)的前缘处,左桨轴(43)与左桨叶(42)的前缘平行;左桨叶(42)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左转臂(41)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左桨叶(42)的前缘垂直,左导向杆(44)的下端与左桨叶(42)固连于该端面,左导向杆(44)与过该端面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左导向杆(44)与左桨轴(43)垂直,左导向杆(44)的上端穿过左导向器(45);左导向器(45)由左直线轴承(451)紧密穿过左关节轴承(452)组合而成;左导向器(45)安装于船身(10)的左侧的上方,且置于左转臂(41)旋转平面的左侧,左导向器(45)通过左支撑件(46)与船身(10)相连;左导向器(45)至手摇曲轴(3)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左转臂(41)长度与左桨叶(42)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左导向杆(44)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左导向器(45)内而不脱落;右推进装置(5)由右转臂(51)、右桨叶(52)、右桨轴(53)、右导向杆(54)、右导向器(55)和右支撑件(56)组成;右转臂(51)的一端与手摇曲轴(3)的露出船身(10)右侧的右端垂直固连,右转臂(5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右桨轴(53)的左端垂直连接,右桨轴(53)靠右转臂(51)的右侧安装,右桨轴(53)的右端与右桨叶(52)固连于右桨叶(52)的根部并靠近右桨叶(52)的前缘处,右桨轴(53)与右桨叶(52)的前缘平行;右桨叶(52)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右转臂(51)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右桨叶(52)的前缘垂直,右导向杆(54)的下端与右桨叶(52)固连于该端面,右导向杆(54)与过该端面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右导向杆(54)与右桨轴(53)垂直,右导向杆(54)的上端穿过右导向器(55);右导向器(55)由右直线轴承(551)紧密穿过右关节轴承(552)组合而成;右导向器(55)安装于船身(10)的右侧的上方,且置于右转臂(51)旋转平面的右侧,右导向器(55)通过右支撑件(56)与船身(10)相连;右导向器(55)至手摇曲轴(3)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右转臂(51)长度与右桨叶(52)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右导向杆(54)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右导向器(55)内而不脱落;手摇曲轴(3)的穿过船身(10)左侧的一段、手摇曲轴(3)的穿过船身(10)右侧的一段、左转臂(41)、右转臂(51)、左桨轴(43)和右桨轴(53)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左桨轴(43)和右桨轴(53)处于同一直线上;左导向器(45)和右导向器(55)的连线与手摇曲轴(3)轴线平行,且处于手摇曲轴(3)轴线的正上方;座椅(6)固定在手摇曲轴(3)的后方且左右居中于船身(10)内;尾部动力系统(7)包括尾座椅(71)及两个独立的尾左推进器(8)和尾右推进器(9),尾座椅(71)靠近船尾(12)安装并左右居中于船身(10)内;尾左推进器(8)与尾右推进器(9)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相同,它们靠近船尾(12)分别对称布置于船身(10)纵向对称面的左右两侧;尾左推进器(8)由左手摇曲柄(81)、左轴(82)、尾左转臂(83)、尾左桨叶(84)、尾左桨轴(85)、尾左导向杆(86)、尾左导向器(87)和尾左支撑件(88)组成;左轴(82)水平布置,且与船身(10)纵向对称面垂直,左轴(82)的右端与左手摇曲柄(81)相连,左轴(82)通过固定在船身(10)尾部左侧壁上的轴承与船身(10)相连,此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左轴(82)的左端与尾左转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叶旋转式人力船,由船身(10)、前部动力系统(1)和尾部动力系统(7)组成,其特征在于:前部动力系统(1)包括一组或多组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手摇推进装置(2),每组手摇推进装置(2)都包括:手摇曲轴(3)、左推进装置(4)、右推进装置(5)和座椅(6);手摇曲轴(3)水平布置且与船身(10)纵向对称面垂直,手摇曲轴(3)的左端通过轴承与船身(10)左侧壁相连,并穿过船身(10)左侧壁外露于船身(10)的左边,手摇曲轴(3)的右端通过轴承与船身(10)右侧壁相连,并穿过船身(10)右侧壁外露于船身(10)的右边,该两个穿过处均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左推进装置(4)和右推进装置(5)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它们分别对称布置于船身(10)的左右两侧;左推进装置(4)与手摇曲轴(3)的左端相连,右推进装置(5)与手摇曲轴(3)的右端相连;左推进装置(4)由左转臂(41)、左桨叶(42)、左桨轴(43)、左导向杆(44)、左导向器(45)和左支撑件(46)组成;左转臂(41)的一端与手摇曲轴(3)的露出船身(10)左侧的左端垂直固连,左转臂(4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左桨轴(43)的右端垂直连接,左桨轴(43)靠左转臂(41)的左侧安装,左桨轴(43)的左端与左桨叶(42)固连于左桨叶(42)的根部并靠近左桨叶(42)的前缘处,左桨轴(43)与左桨叶(42)的前缘平行;左桨叶(42)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左转臂(41)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左桨叶(42)的前缘垂直,左导向杆(44)的下端与左桨叶(42)固连于该端面,左导向杆(44)与过该端面的左桨叶(42)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左导向杆(44)与左桨轴(43)垂直,左导向杆(44)的上端穿过左导向器(45);左导向器(45)由左直线轴承(451)紧密穿过左关节轴承(452)组合而成;左导向器(45)安装于船身(10)的左侧的上方,且置于左转臂(41)旋转平面的左侧,左导向器(45)通过左支撑件(46)与船身(10)相连;左导向器(45)至手摇曲轴(3)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左转臂(41)长度与左桨叶(42)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左导向杆(44)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左导向器(45)内而不脱落;右推进装置(5)由右转臂(51)、右桨叶(52)、右桨轴(53)、右导向杆(54)、右导向器(55)和右支撑件(56)组成;右转臂(51)的一端与手摇曲轴(3)的露出船身(10)右侧的右端垂直固连,右转臂(5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右桨轴(53)的左端垂直连接,右桨轴(53)靠右转臂(51)的右侧安装,右桨轴(53)的右端与右桨叶(52)固连于右桨叶(52)的根部并靠近右桨叶(52)的前缘处,右桨轴(53)与右桨叶(52)的前缘平行;右桨叶(52)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右转臂(51)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右桨叶(52)的前缘垂直,右导向杆(54)的下端与右桨叶(52)固连于该端面,右导向杆(54)与过该端面的右桨叶(52)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右导向杆(54)与右桨轴(53)垂直,右导向杆(54)的上端穿过右导向器(55);右导向器(55)由右直线轴承(551)紧密穿过右关节轴承(552)组合而成;右导向器(55)安装于船身(10)的右侧的上方,且置于右转臂(51)旋转平面的右侧,右导向器(55)通过右支撑件(56)与船身(10)相连;右导向器(55)至手摇曲轴(3)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右转臂(51)长度与右桨叶(52)的最大宽度即最大弦长之和;右导向杆(54)的长度应足够确保其上端始终在右导向器(55)内而不脱落;手摇曲轴(3)的穿过船身(10)左侧的一端、手摇曲轴(3)的穿过船身(10)右侧的一端、左转臂(41)、右转臂(51)、左桨轴(43)和右桨轴(53)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左桨轴(43)和右桨轴(53)处于同一直线上;左导向器(45)和右导向器(55)的连线与手摇曲轴(3)轴线平行,且处于手摇曲轴(3)轴线的正上方;座椅(6)固定在手摇曲轴(3)的后方且左右居中于船身(10)内;尾部动力系统(7)包括尾座椅(71)及两个独立的尾左推进器(8)和尾右推进器(9),尾座椅(71)靠近船尾(12)安装并左右居中于船身(10)内;尾左推进器(8)与尾右推进器(9)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相同,它们靠近船尾(12)分别对称布置于船身(10)纵向对称面的左右两侧;尾左推进器(8)由左手摇曲柄(81)、左轴(82)、尾左转臂(83)、尾左桨叶(84)、尾左桨轴(85)、尾左导向杆(86)、尾左导向器(87)和尾左支撑件(88)组成;左轴(82)水平布置,且与船身(10)纵向对称面垂直,左轴(82)的右端与左手摇曲柄(81)相连,左轴(82)通过固定在船身(10)尾部左侧壁上的轴承与船身(10)相连,此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左轴(82)的左端与尾左转臂(83)的一端垂直固连,尾左转臂(83)的另一端与尾左桨轴(85)的右端垂直固连,尾左桨轴(85)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尾左桨叶(84)连接于尾左桨叶(84)的根部并靠近尾左桨叶(84)的前缘处,尾左桨轴(85)与尾左桨叶(84)的前缘平行;尾左桨叶(84)的根部端面即靠近尾左转臂(83)旋转平面的一端的端面与尾左桨叶(84)的前缘垂直,尾左导向杆(86)的下端与尾左桨叶(84)固连于该端面,尾左导向杆(86)与过该端面的尾左桨叶(84)的弦线在同一直线上,尾左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