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强度钢帘线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73621 阅读:8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5:43
一种特高强度钢帘线生产方法,将多股特高强度钢丝捻股成绳,然后进入矫直器矫直、消除残余应力,再进入虚捻器,收线成卷;其中,矫直器由垂直设置两排相互交错排列的V形轮组成,两排V形轮的水平轴线之间设一高度差,钢丝绳呈波浪形通过矫直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矫直器可以先消除帘线表面部分残余应力,然后再经过虚捻器来消除帘线的内应力,由于矫直器已经消除了部分残余应力,虚捻器调节作用会减少,转速降低,从而有效减少断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帘线生产技术,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当今消除钢丝残余应力的装置有虚捻器、矫直器等。主要针对的都是普通强度和高强度的钢丝绳,其中虚捻器由于可在线调节而成为主流消除残余扭转的装置,矫直器作为辅助装置都安装在虚捻器的后面,对钢帘线起鼓,弓高等性能进行调节。对于特高强度(抗拉强度3500MPa以上)的钢帘线虽然也适用此种装置,但由于钢丝捻制过程中残余应力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且随着强度的增加,饱和残余扭转增大,所以特高强度帘线由于强度高而使饱和扭转值很大,为消除残余扭转,虚捻器在生产单位长度的帘线内需要更快的转速,使钢丝更容易到达塑性变形阶段,产生断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有效降低钢帘线生产过程中断丝几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多股特高强度钢丝捻股成绳,然后进入矫直器矫直、消除残余应力,再进入虚捻器,收线成卷;其中,矫直器由垂直设置两排相互交错排列的V形轮组成,两排V形轮的水平轴线之间设一高度差,钢丝绳呈波浪形通过矫直器。钢丝在捻制成帘线过程中,在钢帘线表面会产生正剪切应力,然后通过虚捻器时在帘线表面产生负剪切应力达到消除帘线残余应力的作用,强度越高,产生的剪切应力越大,从而要求的虚捻器转速也越高,断丝风险也越大,而本专利技术通过矫直器可以先消除帘线表面部分残余应力(帘线通过矫直器轮子的反复弯曲来消除帘线表面的外应力,然后再经过虚捻器来消除帘线的内应力),由于矫直器已经消除了部分残余应力,虚捻器调节作用会减少,转速降低,从而有效减少断丝。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矫直器有效的消除了帘线的大部分残余应力,在保证虚捻器能起到消除残余扭转的作用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虚捻器的速度,减少单位长度帘线加捻的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特高强度钢帘线生产方法,将多股特高强度钢丝100经过加捻装置I捻股成绳,然后进入矫直器2矫直、消除残余应力,再进入虚捻器3,收线成卷;其中,矫直器2由垂直设置两排相互交错排列的V形轮组成,两排V形轮的水平轴线之间设一高度差,钢丝绳呈波浪形通过矫直器。矫直器两排轮子有0.5mm的高度差,帘线通过矫直器的V形轮时,矫直器给帘线一定的压入量,帘线在轮槽表面旋转,等同于小型虚捻器,通过几组轮子的反复弯曲旋转,达到消除帘线表面残余应力,从而降低虚捻器作用导致的加捻断丝。以2+4X0.17UT,抗拉强度3500MPa特高强度钢帘线生产作比较:用传统工艺方法生产,当车速为每分钟3000转时,此时虚捻器转速高达每分钟4100转,帘线因剧烈加捻导致在虚捻器内频繁断丝。本专利技术是钢丝先经过能有效消除帘线残余应力的矫直器,再经过虚捻器,此时虚捻器转速为每分钟3300转,理论计算扭转达到饱和时虚捻器转速为每分钟3200转,可见本专利技术钢丝经过虚捻器后刚刚达到塑性变形阶段,断丝现象明显减少,而传统工艺已经处在塑性变形阶段。断丝率统计结果,本专利技术断丝率为0.17次/吨,传统工艺为16.34次/吨,可见传统工艺几乎无法进行量产,而本专利技术断丝率降低了将近100倍,从而保证了批量生产,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高强度钢帘线生产方法,将多股特高强度钢丝捻股成绳,然后进入矫直器矫直、消除残余应力,再进入虚捻器,收线成卷;其中,矫直器由垂直设置两排相互交错排列的V形轮组成,两排V形轮的水平轴线之间设一高度差,钢丝绳呈波浪形通过矫直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强度钢帘线生产方法,将多股特高强度钢丝捻股成绳,然后进入矫直器矫直、消除残余应力,再进入虚捻器,收线成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军李建军崔世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钢精密钢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