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管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048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园管理机,旨在提供一种实际翻耕覆盖面较大,翻耕时机身具有应对震动侧翻的自调节能力,能保障耕地过程稳定高效的田园管理机。它包括动力总成、变速传动箱、机身,机身上设有扶手架、两个旱地刀组,旱地刀组包括主刀筒、副刀筒,主刀筒上设有若干内犁刀,副刀筒上设有外边犁刀,副刀筒内端具有一台阶,台阶插在邻近主刀筒外端的连接孔内,主刀筒上设有穿过台阶的连接销,台阶与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机身后部设有阻力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旱地刀组可以自我调节来适应侧倾及震动,操控难度较低;翻耕过程中的翻地面积大、翻耕效率较高且机身稳定性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田园管理机
本技术属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田园管理机。
技术介绍
田园管理机是专门为果园、菜地、温室大棚、丘陵坡地和小块地作业而设计的农机产品,其可具有配套机具二十余种,可从事近四十项农田作业,其中,小范围的耕地作业,是其核心功能,也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功能。目前的田园管理机,主要是通过多排耕地刀组来进行耕地,虽然能够实现对小块土地的翻耕,但是,由于耕地刀组的数目有限,因此在翻耕时实际翻耕到的土地面积较小,如此一来,若单是开沟问题还不大,但若需翻耕、培土比较彻底的话,则必须多次反复操作,严重影响效率;再者,田园管理机体积较小,重量也不大,人力推动其前进进行开沟、培土的过程中,由于土地往往是两侧高低不平,若操作时把握不当,极易出现机身晃动甚至侧翻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田园管理机的一些不足,提供了一种实际翻耕覆盖面较大,翻耕时机身具有应对震动侧翻的自调节能力,能保障耕地过程稳定高效的田园管理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田园管理机,包括动力总成、变速传动箱、机身,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变速传动支架、后连接架,所述的机身上设有扶手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田园管理机,包括动力总成(1)、变速传动箱(2)、机身,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11)、变速传动支架(21)、后连接架(31),其特征是,所述的机身上设有扶手架(4),所述的扶手架(4)成“V”形且开口朝向机身后上方,所述的变速传动箱(2)及动力总成(1)设于机身上,所述的变速传动箱(2)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离合、倒档的离合拉索(22)、倒档拉索(23),所述的机身下部设有左外轮(51)、右外轮(52),所述的左外轮(51)、右外轮(52)通过传动轴(5)连接至动力总成(1),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6),所述的旱地刀组(6)包括由动力总成(1)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61),所述的主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园管理机,包括动力总成(I)、变速传动箱(2)、机身,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11)、变速传动支架(21)、后连接架(31),其特征是,所述的机身上设有扶手架(4),所述的扶手架⑷成“V”形且开口朝向机身后上方,所述的变速传动箱⑵及动力总成⑴设于机身上,所述的变速传动箱(2)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离合、倒档的离合拉索(22)、倒档拉索(23),所述的机身下部设有左外轮(51)、右外轮(52),所述的左外轮(51)、右外轮(52)通过传动轴(5)连接至动力总成(I),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6),所述的旱地刀组(6)包括由动力总成(I)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61),所述的主刀筒(61)外端设有副刀筒(62),所述的主刀筒(61)上设有若干内犁刀(63),所述的副刀筒(62)的外端设有外边犁刀(64),所述的内犁刀(63)、外边犁刀(64)均由四块刀板(65)构成,所述的刀板(65)包括板身(651),所述的板身(651)外端向着一侧弯曲形成一犁钩部(652),所述的外边犁刀(64)上四块刀板(65)的犁钩部(652)均向着其自身所连副刀筒(62)的内端方向弯曲;在构成一个内犁刀(63)的四块刀板(65)中,至少一块、至多三块刀板(65)上的犁钩部(652)向着其自身所连主刀筒(6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焕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