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903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04
所述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构成如下:快换接头Ⅰ(1)、快换接头Ⅱ(2)、作动筒(3)、后支座(4)、前支座(5)、软管(7)、液压系统(8);所述作动筒(3)具体为内部设置有一个活塞杆的液压缸结构,所述快换接头Ⅰ(1)和快换接头Ⅱ(2)分别固定在作动筒(3)的两端的外筒臂上且与作动筒(3)内筒壁相通,软管(7)具体为两根,两根软管(7)的一端均通过液压系统(8)与油箱(12)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快换接头Ⅰ(1)、快换接头Ⅱ(2)相连;所述作动筒(3)与后支座(5)固定连接,减轻机务维护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改善维护工作条件。(*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
本技术涉及开启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应用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雷达罩开启装置是飞机的随机(内/外场)地面保障设备,主要用于开启和关闭雷达罩。传统的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为机械丝杠开启方式,不但手摇力过大,而且开启设备的结构及重量也较大,给飞机雷达罩外场的使用与维护增加了较大的困难。传统雷达罩开启设备的根本问题在于纯机械传动方式传动效率低,结构庞大,费时费力。此外,新型飞机配装的均为有源相控阵雷达,与雷达天线组件安装在雷达罩内,重量较其它型号的飞机的开启重量大幅增加。开启重量的大幅增加为雷达的维护带来较大困难。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所述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构成如下:快换接头I 1、快换接头II 2、作动筒3、后支座4、前支座5、软管7、液压系统8 ;所述作动筒3具体为内部设置有一个活塞杆的液压缸结构,所述快换接头I I和快换接头II 2分别固定在作动筒3的两端的外筒壁上且与作动筒3内筒壁相通,软管7具体为两根,两根软管7的一端均通过液压系统8与油箱12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构成如下:快换接头Ⅰ(1)、快换接头Ⅱ(2)、作动筒(3)、后支座(4)、前支座(5)、软管(7)、液压系统(8);所述作动筒(3)具体为内部设置有一个活塞杆的液压缸结构,所述快换接头Ⅰ(1)和快换接头Ⅱ(2)分别固定在作动筒(3)的两端的外筒壁上且与作动筒(3)内筒壁相通,软管(7)具体为两根,两根软管(7)的一端均通过液压系统(8)与油箱(12)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快换接头Ⅰ(1)、快换接头Ⅱ(2)相连;所述作动筒(3)与后支座(5)固定连接,后支座(4)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机身(9)上,作动筒(3)的一端与前支座(5)转动连接,所述前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雷达罩开启装置构成如下:快换接头I (I)、快换接头II (2)、作动筒(3)、后支座(4)、前支座(5)、软管(7)、液压系统(8); 所述作动筒(3)具体为内部设置有一个活塞杆的液压缸结构,所述快换接头I (I)和快换接头II (2)分别固定在作动筒(3)的两端的外筒壁上且与作动筒(3)内筒壁相通,软管(7)具体为两根,两根软管(7)的一端均通过液压系统(8)与油箱(12)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快换接头I (I)、快换接头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天华郑宏伟王强叶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