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脱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手工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生产流水线上通过上模、中模、下模合起来,向上模、中模、下模上的型腔中注入弹性材料,形成工字型产品,然后撤去上模和下模,由于工字型产品上下两端轴向截面面积大于中部轴向截面面积,使产品卡在中模的模腔内无法脱落,现有技术中往往利用人工一个个取下,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本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手工脱模装置,使一线工人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快速顶出一排工字型产品,加快了整个生产流程,节省了人力。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手工脱模装置,包括手持部、顶杆,手持部由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二连接杆组成,在第一支撑杆上,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侧面为第一外周面,在第二支撑杆上,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侧面为第二外周面,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外周面上开设第一螺孔,第二支撑杆的第二外周面上开设第二螺孔,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沿第一连接杆中点和第二连接杆中点的连线成镜像对称,第一螺孔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的轴线,第二螺孔的轴线垂直于第二支撑杆的轴线,第一螺孔的数量和第二螺孔的数量相等;顶杆包括顶出端和连接端,当所述连接端配合安装第一螺孔时,所述连接端指向所述顶出端的方向与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撑杆的方向相同,当所述连接端配合安装第二螺孔时,所述连接端指向所述顶出端的方向与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撑杆的方向相反,所述顶出端包含一个圆滑端部,在从所述连接端指向所述顶出端的方向上,所述圆滑端部的径向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优选的,手持部上还设有保护套,保护套由弹性体材料制得,保护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1)、顶杆(2),手持部(1)由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第一支撑杆(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支撑杆(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组成,在第一支撑杆(11)上,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侧面为第一外周面,在第二支撑杆(13)上,远离第一支撑杆(11)的侧面为第二外周面;第一支撑杆(11)的第一外周面上开设第一螺孔(15),第二支撑杆(13)的第二外周面上开设第二螺孔(16),第一螺孔(15)和第二螺孔(16)沿第一连接杆(12)中点和第二连接杆(14)中点的连线成镜像对称,第一螺孔(15)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支撑杆(11)的轴线,第二螺孔(16)的轴线垂直于第二支撑杆(13)的轴线,第一螺孔(15)的数量和第二螺孔(16)的数量相等;顶杆(2)包括顶出端和连接端,当所述连接端配合安装第一螺孔(15)时,所述连接端指向所述顶出端的方向与第一支撑杆(11)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方向相同,当所述连接端配合安装第二螺孔(16)时,所述连接端指向所述顶出端的方向与第一支撑杆(11)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方向相反,所述顶出端包含一个圆滑端部,在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顶杆(2),手持部由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的第一支撑杆(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支撑杆(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组成,在第一支撑杆(11)上,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侧面为第一外周面,在第二支撑杆(13)上,远离第一支撑杆(11)的侧面为第二外周面;第一支撑杆(11)的第一外周面上开设第一螺孔(15),第二支撑杆(13)的第二外周面上开设第二螺孔(16),第一螺孔(15)和第二螺孔(16)沿第一连接杆(12)中点和第二连接杆(14)中点的连线成镜像对称,第一螺孔(15)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支撑杆(11)的轴线,第二螺孔(16)的轴线垂直于第二支撑杆(13)的轴线,第一螺孔(15)的数量和第二螺孔(16)的数量相等;顶杆(2)包括顶出端和连接端,当所述连接端配合安装第一螺孔(15)时,所述连接端指向所述顶出端的方向与第一支撑杆(11)远离第二支撑杆(13)的方向相同,当所述连接端配合安装第二螺孔(16)时,所述连接端指向所述顶出端的方向与第一支撑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德成,陈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中奕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