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碳硫联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744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硫含量检测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动碳硫联测仪。包括电弧燃烧炉、氧气源、分析控制箱、水准瓶、贮气瓶、吸收管、量气筒、硫吸收杯、滴定管和滴定液杯,所述电弧燃烧炉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连接,氧气源通过气管与电弧燃烧炉连接;所述水准瓶的上端口通过气管与氧气源连接,且水准瓶与氧气源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一,水准瓶下端通过气管与量气筒下端连接,水准瓶上设有电极一和电极二;;所述分析控制箱与上述的电磁阀、电极分别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精密传感器、电磁阀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实现碳硫含量的直接数显,检测无触点运行实现全程自动化,无需操作者参与读数计算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和易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碳硫联测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硫含量检测仪器
,特别涉及自动碳硫联测仪。
技术介绍
在各种通用五金生产企业中,为了保证加工处理后的钢材保证力学要求,需要在工艺流程确定前进行碳硫含量分析,避免产品在使用中由于强度不足导致设备故障、寿命缩短等问题。目前,碳硫含量分析一般使用气体容量法、碘量法,产品样本在电弧燃烧炉中反应后取其燃烧尾气定量分析,然后对容量瓶内的刻度进行读数和换算。由于样品在电弧燃烧炉中产生高温,仪器所处的环境温度对测试精度有一定的影响,而现有的分析测量方法需要操作人员直接操控,其测试的精度和稳定性,较大程度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专业水平,很难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测试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精确而稳定的自动碳硫联测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碳硫联测仪,包括电弧燃烧炉、氧气源、分析控制箱、水准瓶、贮气瓶、吸收管、量气筒、硫吸收杯、滴定管和滴定液杯,所述电弧燃烧炉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连接,氧气源通过气管与电弧燃烧炉连接;所述水准瓶的上端口通过气管与氧气源连接,且水准瓶与氧气源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一,水准瓶下端通过气管与量气筒下端连接,水准瓶上设有电极一和电极二,电极一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的瓶底,电极二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的上部;所述量气筒上端通过气管与贮气瓶连接,量气筒与贮气瓶之间的气管上设有吸收管,吸收管和贮气瓶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五,量气筒上端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连接,且量气筒与硫吸收杯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三,量气筒上部插设有电极三和电极四;所述滴定液杯通过气管分别与氧气源和滴定管上端连接,滴定液杯与氧气源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六,滴定管下端通过水管与硫吸收杯连接且该水管上设有电磁阀二,滴定管上端设有电极五和电极六;所述分析控制箱与上述的电磁阀、电极分别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量气筒和电磁阀三之间的气管上连接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电磁阀四,电磁阀四与分析控制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硫吸收杯下方设有内置碱石灰的废液杯,硫吸收杯上的排液口连接于废液杯上。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精密传感器、电磁阀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实现碳硫含量的直接数显,检测无触点运行实现全程自动化,无需操作者参与读数计算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和易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 1、电弧燃烧炉;2、氧气源;3、分析控制箱;4、水准瓶; 5、贮气瓶;6、吸收管; 7、量气筒;8、硫吸收杯; 9、滴定管;10、滴定液杯;11、废液杯;12、排气管; 21、电磁阀一;22、电磁阀二; 23、电磁阀三;24、电磁阀四; 25、电磁阀五;26、电磁阀六;31、电极一;32、电极二; 33、电极三;34、电极四;35、电极五;36、电极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碳硫联测仪,包括电弧燃烧炉1、氧气源2、分析控制箱3、水准瓶4、贮气瓶5、吸收管6、量气筒7、硫吸收杯8、滴定管9和滴定液杯10,所述电弧燃烧炉I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8连接,氧气源2通过气管与电弧燃烧炉I连接;所述水准瓶4的上端口通过气管与氧气源2连接,且水准瓶4与氧气源2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一 21,水准瓶4下端通过气管与量气筒7下端连接,水准瓶4上设有电极一 31和电极二 32,电极一 31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4的瓶底,电极二 32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4的上部;所述量气筒7上端通过气管与贮气瓶5连接,量气筒7与贮气瓶5之间的气管上设有吸收管6,吸收管6和贮气瓶5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五25,量气筒7上端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8连接,且量气筒7与硫吸收杯8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三23,量气筒7上部插设有电极三33和电极四34 ;所述滴定液杯10通过气管分别与氧气源2和滴定管9上端连接,滴定液杯10与氧气源2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六26,滴定管9下端通过水管与硫吸收杯8连接且该水管上设有电磁阀二 22,滴定管9上端设有电极五35和电极六36 ;所述分析控制箱3与上述的电磁阀、电极分别连接。上述量气筒7和电磁阀三23之间的气管上连接设有排气管12,排气管12上设有电磁阀四24,电磁阀四24与分析控制箱3连接。上述硫吸收杯8下方设有内置碱石灰的废液杯11,硫吸收杯8上的排液口连接于废液杯11上。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体下,电磁阀一 21和电磁阀六26断电即氧气源2输出管路处于切断状态,水准瓶4、贮气瓶5、滴定液杯10内存有液体。对零操作时,电磁阀四24通电则水准瓶4、量气筒7与外界空气连通,水准瓶4和量气筒7内的液面持平,进而通过调整水准瓶4内液量或量气筒7直读标尺使量气筒7内的最低液面与零刻度平齐。测量准备时,电磁阀一 21和电磁阀四24通电,氧气源2与水准瓶4连通进而将水准瓶4内的液体压入量气筒7内,注满量气筒7内的液面与电极三33和电极四34的触点接触,此时分析控制箱3断开电磁阀一 21和电磁阀四24电源;同时电磁阀六26通电低压氧气进入滴定液杯10,滴定液杯10内的滴定液压入滴定管9,滴定管9内的液面上升至与电机五35和电极六36接触则电磁阀六26断电,多余的滴定液由虹吸作用自动返回滴定液瓶,此时滴定管9内的液面高度与零刻度对齐。分析操作时,分析控制箱3首先根据设定执行上述的对零和准备程序,电弧燃烧炉I引弧燃烧样品则燃气进入硫吸收瓶8,经过约6秒过气时间,电磁阀三23通电燃气进入量气筒7开始取样,量气筒7内液面随之下降;此时水准瓶4内的液面上升与电机二 32接触则取样结束,电磁阀三23断电且电磁阀四24通电,量气筒7与大气接通其内部的燃气恢复至常态温度压力,延时10秒以后电磁阀四24断电切断排气管12,电磁阀五25和电磁阀一 21通电,氧气源2使量气筒内的气体压入贮气瓶5,气体经过吸收管6时其所携带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当量气筒7内气体被清空则其液面与电极三33和电极四34接触时,电磁阀一 21断电;此时贮气瓶5内的液面压力差使气体重新被压回量气筒7,二氧化碳再次被吸收管6吸收,等待气压平衡后电磁阀五25断电且分析控制箱3上的吸收状态灯熄灭;由于二氧化碳被吸收,量气筒7内的气体体积减少,且吸收前后的气体的体积差在量气7内产生高度差,分析控制箱3根据读数显示和打印测试结果。同时,电磁阀二22通电使滴定管9内的滴定液进入硫吸收杯8,进而由分析控制箱3自动控制显示分析结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碳硫联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弧燃烧炉(1)、氧气源(2)、分析控制箱(3)、水准瓶(4)、贮气瓶(5)、吸收管(6)、量气筒(7)、硫吸收杯(8)、滴定管(9)和滴定液杯(10),所述电弧燃烧炉(1)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8)连接,氧气源(2)通过气管与电弧燃烧炉(1)连接;所述水准瓶(4)的上端口通过气管与氧气源(2)连接,且水准瓶(4)与氧气源(2)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一(21),水准瓶(4)下端通过气管与量气筒(7)下端连接,水准瓶(4)上设有电极一(31)和电极二(32),电极一(31)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4)的瓶底,电极二(32)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4)的上部;所述量气筒(7)上端通过气管与贮气瓶(5)连接,量气筒(7)与贮气瓶(5)之间的气管上设有吸收管(6),吸收管(6)和贮气瓶(5)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五(25),量气筒(7)上端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8)连接,且量气筒(7)与硫吸收杯(8)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三(23),量气筒(7)上部插设有电极三(33)和电极四(34);所述滴定液杯(10)通过气管分别与氧气源(2)和滴定管(9)上端连接,滴定液杯(10)与氧气源(2)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六(26),滴定管(9)下端通过水管与硫吸收杯(8)连接且该水管上设有电磁阀二(22),滴定管(9)上端设有电极五(35)和电极六(36);所述分析控制箱(3)与上述的电磁阀、电极分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碳硫联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弧燃烧炉(I)、氧气源(2)、分析控制箱(3)、水准瓶(4)、贮气瓶(5)、吸收管(6)、量气筒(7)、硫吸收杯(8)、滴定管(9)和滴定液杯(10),所述电弧燃烧炉(I)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8)连接,氧气源(2)通过气管与电弧燃烧炉(I)连接;所述水准瓶(4)的上端口通过气管与氧气源(2)连接,且水准瓶(4)与氧气源(2)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一(21),水准瓶(4)下端通过气管与量气筒(7)下端连接,水准瓶(4)上设有电极一(31)和电极二(32),电极一(31)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⑷的瓶底,电极二(32)的触点插设于水准瓶(4)的上部;所述量气筒(7)上端通过气管与贮气瓶(5)连接,量气筒(7)与贮气瓶(5)之间的气管上设有吸收管(6),吸收管(6)和贮气瓶(5)之间的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五(25),量气筒(7)上端通过气管与硫吸收杯(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作祥居孝红郑前东周斌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管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