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和锂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707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和锂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板、两块第二极板,第一极板的双面均涂覆有活性材料层,并且第一极板沿第一极板的长度方向被连续弯折成垂直截面为Z字形;第二极板的其中一面涂覆有活性材料层,并且第二极板沿第二极板的长度方向被连续弯折成垂直截面为Z字形,所述第一极板的两个涂覆有活性材料层的面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极板的涂覆有活性材料层的面相对,在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的面之间设有隔离层,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分别还具有连接引线的接触区。对生产设备要求低,易于电极组件的加工制造,电极组件的寿命相对延长。能提高电极组件的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同容量下相对减小电极组件的体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组件和锂二次电池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设备的日益发展且对移动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作为移动设备的能量来源的电池需求也急剧增加。其中,锂二次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电压、延长的循环寿命以及低自放电率,已经商业化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极组件是构成锂二次电池的重要部分,其通常具有多组阴极板/隔离层/阳极板的结构,目前常见的主要有卷绕型电极组件和堆叠型电极组件。卷绕型电极组件是通过以下步骤制造的:将用作集流体的金属箔涂以电极活性材料层;干燥并且压制该带电极涂层的金属箔极片;将该干燥和压制的极片切割成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的带形,制成阳极板和阴极板;使用隔离层将阳极板和阴极板分隔开,并螺旋卷绕成为阳极板/隔离层/阴极板结构。然而卷绕型电极组件并不适合用于充电时正负极片均膨胀的电池,如钴酸锂/石墨体系电池,这是由于在电池充/放电循环中,其正负极会同时产生膨胀和收缩,使卷绕结构的弯曲部分容易由于应力而折断或刺破作为隔离层的隔膜,从而增加电池内部短路现象,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卷绕型电极组件还因为电极活性材料层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板、两块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的双面均涂覆有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极板沿第一极板的长度方向被连续弯折成垂直截面为Z字形;所述第二极板的其中一面涂覆有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极板沿第二极板的长度方向被连续弯折成垂直截面为Z字形,所述第一极板的两个涂覆有活性材料层的面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极板的涂覆有活性材料层的面相对,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的面之间设有隔离层,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分别还具有连接引线的接触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板、两块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的双面均涂覆有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极板沿第一极板的长度方向被连续弯折成垂直截面为Z字形;所述第二极板的其中一面涂覆有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极板沿第二极板的长度方向被连续弯折成垂直截面为Z字形,所述第一极板的两个涂覆有活性材料层的面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极板的涂覆有活性材料层的面相对,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的面之间设有隔离层,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分别还具有连接引线的接触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包括主体区与弯折区,所述主体区与所述弯折区相连,所述第一极板被连续Z字形弯折后形成具有多个相连的折叠板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被连续Z字形弯折后形成具有多个相连的折叠板的第二极板,所述弯折区为所述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上的连接相邻折叠板的区域,在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杰王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