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84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0:49
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整流桥和反激电路,交流输入端与可控硅连接,可控硅与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整流桥的输出端与反激电路连接,反激电路的输出端与LED并联,变压器TR1的原边绕组N1的一端与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原边绕组N1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输入维持电流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整流桥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整流桥的输出端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二开关管M2的源极连接;第一开关管M1的漏极与整流桥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M1的源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耗较小、快速启动、适用性良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LED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可控硅正常工作,需要加入泄放电路,以提供可控硅导通的维持电流。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泄放电路。该泄放电路在母线和地之间加入电容和电阻。但是该电路泄放一直存在,功耗很大,大大降低了驱动电路的效率。在LED驱动电路中,要求尽量快速启动,以提高客户的使用舒适度。请参阅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启动电路。该电路在启动过程中通过电阻给VCC供电,并且在启动结束之后,该电阻上一直有功耗。该方法不仅启动缓慢甚至无法启动,尤其在可控硅调光器导通角度非常小的时候,而且降低了驱动器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LED驱动电路功耗较大、启动速度较慢、适用性较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功耗较小、快速启动、适用性良好的LED驱动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整流桥和反激电路,交流输入端与可控硅连接,可控硅与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连接,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与LED并联,所述反激电路包括变压器TRl,所述变压器TRl包括原边绕组NI和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整流桥和反激电路,交流输入端与可控硅连接,可控硅与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连接,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与LED并联,所述反激电路包括变压器TR1,所述变压器TR1包括原边绕组N1和副边绕组N2,原边绕组N1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原边绕组N1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电路还包括输入维持电流控制器,所述输入维持电流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二开关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输入维持电流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M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整流桥和反激电路,交流输入端与可控硅连接,可控硅与整流桥的输入端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连接,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与LED并联,所述反激电路包括变压器TRl,所述变压器TRl包括原边绕组NI和副边绕组N2,原边绕组NI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原边绕组NI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M2的漏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电路还包括输入维持电流控制器,所述输入维持电流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l与第二开关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输入维持电流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Ml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Ml的漏极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Ml的源极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电路还包括充电电路、开关和开关控制器,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管Ml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器与所述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三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Ml的栅极与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悦黄必亮任远程周逊伟
申请(专利权)人: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