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万春专利>正文

箱式自动排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653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3:49
箱式自动排污装置,属于建筑污水排放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进入管路(9)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单向管路(11),排污泵(2)与排污管路(8)间设有进出水管路(12)和蓄污池(3),进出水管路(12)底端连接蓄污池(3),蓄污池(3)管路连接排污泵(2),蓄污池(3)在近排污泵端装有出水过滤网(7);单向管路(11)连接在进出水管路(1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水中的污物过滤在蓄污池内,采用直接过滤的形式代替自然沉降污水分离效率高;且在排污时排污泵会吸取排污箱内过滤后的清水,阻力变小,水流冲击力较大,不会形成沉积,排污过程自动清除污物。(*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式自动排污装置
箱式自动排污装置,属于建筑污水排放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在建设时需要建造污水坑,以将高层建筑排放的污水进行沉降分离。传统的高层建筑排污坑如附图3所不:建造一个排污箱I后,在排污箱I上部开设一条液位控制的排水管道,将排污泵2置于箱底;高层建筑上下来的污水排坑的污水进入管路9将污水引流入排污箱I排污箱I后自然沉降,分离的上层水从排水管道14自行流出,沉降下的污物水则由排污泵排出。但是这一设计中污水引流入排污箱I后自然沉降时,污物会在排污箱I的边角等地慢慢沉积,沉积的污物慢慢凝固导致排污泵2再无法排出,排污箱I的真实容积慢慢缩小,最终无法起到污物分离的效果;而排污箱I的清理又非常的费时费力;再者,排污泵2直接抽动污物,消耗功率较大,泵身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分离率高、污物自清除轻松、彻底的箱式自动排污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箱式自动排污装置,包括污水进入管路、排污箱、排污泵和排污管路,排污箱上部设有排水管道,排污泵置于排污箱底部并连接排污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进入管路的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箱式自动排污装置,包括污水进入管路(9)、排污箱(1)、排污泵(2)和排污管路(8),排污箱(1)上部设有排水管道(14),排污泵(2)置于排污箱(1)底部并连接排污管路(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进入管路(9)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单向管路(11),单向管路(11)出口端设有进水止回阀(5);单向管路(11)与进出水管路(12)连通,进出水管路(12)上端通过出水止回阀(6)与排污管路(8)连接,进出水管路(12)下端与蓄污池(3)连通,蓄污池(3)与排污泵(2)连接,蓄污池(3)在近排污泵端装有出水过滤网(7);污水进入管路(9)内通过单向管路(11)进入蓄污池(3)的水流经出水过滤网(7)过...

【技术特征摘要】
1.箱式自动排污装置,包括污水进入管路(9)、排污箱(I)、排污泵(2)和排污管路(8),排污箱(I)上部设有排水管道(14),排污泵(2)置于排污箱(I)底部并连接排污管路(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进入管路(9)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单向管路(11),单向管路(11)出口端设有进水止回阀(5);单向管路(11)与进出水管路(12)连通,进出水管路(12)上端通过出水止回阀(6)与排污管路(8)连接,进出水管路(12)下端与蓄污池(3)连通,蓄污池(3)与排污泵(2)连接,蓄污池(3)在近排污泵端装有出水过滤网(7);污水进入管路(9)内通过单向管路(11)进入蓄污池(3)的水流经出水过滤网(7)过滤后再由排污泵(2)进入排污箱(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自动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贵良孙万春
申请(专利权)人:孙万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