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407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包括框体、陶瓷块以及吸声部;所述陶瓷块嵌于所述框体内,所述陶瓷块为具有气孔的多孔陶瓷,且所述陶瓷块具有蜂窝状的贯穿表面与底面的通孔,所述吸声部设于所述陶瓷块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内底面之间。该吸声屏障使得大部分噪音能够通过陶瓷块上蜂窝状的通孔进入吸声部而被吸收,加之通孔的孔壁分布有气孔,进入通孔内的噪音被孔壁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能量完全消耗,因此该吸声屏障的吸声效果优异;陶瓷材质本身强度高、户外耐候性好,而蜂窝状结构更使得其质量较轻;该吸声屏障通过框体而被设计成单元模组形式,施工简易且成本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吸声屏障
本技术涉及吸声屏障
,具体是指一种陶瓷的吸声屏障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地铁交通的发展,车辆的行进速度越来越快,由此产生的噪音对道路两旁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道路的吸声降噪具有迫切的市场需求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目前,道路吸声降噪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在道路两边安装吸声屏障,吸声屏障使用的材料有玻璃、塑胶、金属、岩棉板、珍珠岩板等等,但实际使用中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对玻璃、金属、塑胶材料来说,由于它们材质致密,表面光滑,因而对声音的吸收很少,只是对噪声起一个遮挡作用,大量的噪声还是向空中扩散了,吸声降噪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金属和塑胶在露天下存在被腐蚀和老化的问题,使用寿命较短;而对岩棉板、珍珠岩板而言,虽然它们的孔隙率较高,吸声效果比致密材料要好,但存在强度不高,易破损的问题,而且岩棉板风化后会飘散有毒的纤维粉尘,破坏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吸声降噪效果好且易于施工的陶瓷吸声屏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包括框体、陶瓷块以及吸声部;所述陶瓷块嵌于所述框体内,所述陶瓷块为具有气孔的多孔陶瓷,且所述陶瓷块具有蜂窝状的贯穿表面与底面的通孔,所述吸声部设于所述陶瓷块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内底面之间。进一步,所述陶瓷块的所述通孔的密度为10_300cpsi。进一步,所述陶瓷块的气孔以开口气孔为主。进一步,所述陶瓷块的气孔孔径为0.01-2000 μ m。进一步,所述陶瓷块的气孔孔径为0.1-1000 μ m。进一步,所述陶瓷块的吸水率为10% -80%。进一步,所述吸声部为所述陶瓷块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内底面形成的空腔。进一步,所述吸声部为设于所述陶瓷块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内底面之间的吸声材料。进一步,所述框体为矩形,所述框体的侧壁高于所述陶瓷块的表面,所述框体的上沿的侧壁为向下的倾斜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所述吸声屏障的陶瓷块表面面向噪声源安装时,大部分噪音能够通过陶瓷块上蜂窝状的通孔进入吸声部而被吸收,加之陶瓷块为多孔陶瓷,使得通孔的孔壁分布有气孔,进入通孔内的噪音被孔壁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能量完全消耗,因此该吸声屏障的吸声效果优异;陶瓷材质本身强度高、户外耐候性好,而蜂窝状结构更使得其质量较轻;该吸声屏障通过框体而被设计成单元模组形式,施工简易且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吸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吸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中吸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包括框体1、陶瓷块2以及吸声部3。框体I可以为具有底面和侧壁的盒体,陶瓷块2嵌于框体I内,盒体可以是矩形或其他便于拼接的形状,而陶瓷块2可以是整块嵌于框体I内或者由多块拼接嵌于框体I内;陶瓷块2为内部具有气孔的多孔陶瓷,而气孔以开口气孔为主,气孔的孔径为0.01-2000 μ m,更优的孔径为0.1-1OOOym;陶瓷块2的吸水率为10% -80%;陶瓷块2具有蜂窝状的贯穿表面与底面的通孔21,该通孔21可以是垂直贯穿或倾斜贯穿陶瓷块2,该通孔21还可以呈曲线状,通孔21的密度为10_300cpsi (channels per square inch,每平方英寸横截面上的孔道数);吸声部3设于陶瓷块2的底面与框体I的内底面之间,吸声部3可以是空腔,也可以是吸声材料,比如吸音棉、海绵泡沫或者多孔的粘结剂;框体I的侧壁可以与陶瓷块2的表面平齐,也可以高于陶瓷块2的表面,且当框体I的上沿的侧壁11为向下的倾斜面时,既可以遮挡雨水和灰尘,还可以提高吸声效果,而框体I的下沿的侧壁11也为向下的倾斜面时,还可以防止雨水倒流入通孔内,同时还能提高吸声效果。实施例一:参考图1,所述框体I采用水泥钢筋混凝土制成,框体I呈矩形,框体I长5.0米,闻2.5米,厚0.3米;陶瓷块2由若干块拼装而成,每块长200晕米,闻200晕米,厚200晕米,陶瓷块2的吸水率为70%,所述通孔21的密度为90cpsi,孔径为0.3?3.0毫米;陶瓷块2的底面与框体I的内底面之间为空腔,该空腔构成吸声部3。实施例二:参考图2,所述框体I采用铝合金制成,框体I呈矩形,框体I长2.0米,高2.0米,厚0.4米,框体I内部被分割成180毫米X 180毫米的方格,框体I的侧壁11高于所述陶瓷块2的表面100毫米,所述框体I的上下沿的两个侧壁11均为向下的倾斜面,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所述陶瓷块2由若干块组成,每块长180毫米,高180毫米,厚150毫米,陶瓷块2的吸水率为75%,所述通孔21的密度为200cpsi,孔径为0.1?2.0毫米;陶瓷块2的底面与框体I的内底面之间为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海绵或泡沫。实施例三:参考图3,所述框体I采用混凝土制成,框体I呈矩形,框体I长100.0米,高3.0米,底边宽0.25米;陶瓷块2每块长500毫米,高300毫米,厚250毫米,陶瓷块2的吸水率为85%,陶瓷块2的通孔21密度为120cpsi,孔径为0.5?3.0毫米。将陶瓷块2用多孔混凝土粘贴在框体I的内表面;陶瓷块2的表面拼接成曲面,而多孔混凝土则作为吸声材料构成吸声部3。该吸声屏障施工简单,适合于隧道、地铁等非露天的场合应用。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技术,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陶瓷块以及吸声部;所述陶瓷块嵌于所述框体内,所述陶瓷块为具有气孔的多孔陶瓷,且所述陶瓷块具有蜂窝状的贯穿表面与底面的通孔,所述吸声部设于所述陶瓷块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内底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陶瓷块以及吸声部;所述陶瓷块嵌于所述框体内,所述陶瓷块为具有气孔的多孔陶瓷,且所述陶瓷块具有蜂窝状的贯穿表面与底面的通孔,所述吸声部设于所述陶瓷块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的内底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块的所述通孔的密度为 10_300cps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块的气孔以开口气孔为主。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陶瓷吸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块的气孔孔径为 0.01-2000 μ 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峰席红安于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于伟东蔡晓峰席红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