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79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46
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其包括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轮,每个所述固定轮的轴向一端或两端均设有一传送轮,每个所述传送轮与所述固定轮相对应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一轴向定位环,所述传送轮轴向固定在所述固定轮与所述轴向定位环之间,所述传送轮抵持在所述固定轮上的一端设置有一摩擦传动盘,所述传送轮上开设有若干轴向的通孔,所述摩擦传动盘上对应所述传送轮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卡轴,所述若干卡轴对应的插设在所述若干通孔中,所述若干通孔中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通孔中与所述卡轴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栓,所述压缩弹簧压持在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卡轴之间,所述摩擦传动盘抵持在所述固定轮的轴向端面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
本技术涉及传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在单个的主传动轴上具有多个可调节不同扭矩的传动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轴传动是传动领域内常见的传动方式,而为了防止轴传动过程中出现传动异常(如:过载等等)导致损坏动力源,往往都会在轴传动结构中设置能够断开传动的扭矩传动结构,在额定的扭矩范围内实现动力传动,当轴传动的负载超过额定值,则一定程度的断开传动,继而保护动力源。在传统的工业加工系统中,通过传送辊轮传动产品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转矩动力源输出扭矩至传动轮,传动轮带动主轴转动,进而驱动传送轮。在拉链定型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多组链带布靠一个传送轮传动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充分的利用资源,而无需每组链带布单独传送,但是由于每组链带布的张力松紧不一致,从而导致有链带步过松造成拖带现象,而有的链带绷拉过紧,甚至使链带本身被拉长趋于断裂,影响整个工序生产品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其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通过一个动力传动主轴带动一个传送轮,而在利用同一个传送轮同时传送多组不同规格的拉链带布的时候,不同规格材质的拉链带布均承受同样的扭矩,由于不同规格的拉链带布张力松紧不一致,因此会造成有的链带布绷拉过紧,有的却稀松拖带等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其包括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轮,每个所述固定轮的轴向一端或两端均设有一传送轮,每个所述传送轮的一端均轴向抵持在相应的所述固定轮的一端,每个所述传送轮与所述固定轮相对应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一轴向定位环,所述传送轮轴向固定在所述固定轮与所述轴向定位环之间,所述传送轮抵持在所述固定轮上的一端设置有一摩擦传动盘,所述传送轮上开设有若干轴向的通孔,所述摩擦传动盘上对应所述传送轮的一侧凸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卡轴,所述若干卡轴对应的插设在所述若干通孔中,所述卡轴的轴径与所述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若干通孔中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通孔中与所述卡轴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啮合的插接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压缩弹簧压持在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卡轴之间,所述摩擦传动盘上与所述传送轮相对应的另一面抵持在所述固定轮的轴向端面上。优选于:所述通孔的内侧与所述卡轴相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内侧挡圈,所述内侧挡圈围绕出一穿孔,所述穿孔中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栓相啮合的内螺纹,所述调节螺栓插接在所述穿孔中,所述内侧挡圈与所述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一可在所述通孔中滑动的垫块,所述调节螺栓插入所述通孔中的一端顶持在所述垫块上,所述压缩弹簧压持在所述垫块与所述卡轴之间。优选于:调节螺栓上位于未插入所述穿孔中的一段上设置有一定位螺母。优选于:所述传送轮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滚针轴承。优选于:所述轴向定位环套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轴向定位环与所述传动轴之间插接有径向定位销,所述轴向定位环与所述传送轮之间设置有轴向接触轴承。优选于: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动力传输轮,所述动力传输轮为皮带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的有益效果是:一、能够实现在同一个传动轴上存在多个扭矩不同的传送轮,能够同时适用传递多种不同规格的拉链带布条;二、各个传送轮上的扭矩都可随意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个固定轮带动一个传送轮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一个固定轮带动两个传送轮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2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作更为详细说明。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其包括一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轮11,每个所述固定轮11的轴向一端或两端均设有一传送轮20,每个所述传送轮20的一端均轴向抵持在相应的所述固定轮11的一端,每个所述传送轮20与所述固定轮11相对应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一轴向定位环21,所述传送轮20轴向固定在所述固定轮11与所述轴向定位环21之间,所述传送轮20抵持在所述固定轮11上的一端设置有一摩擦传动盘30,所述传送轮20上开设有若干轴向的通孔22,所述摩擦传动盘30上对应所述传送轮20的一侧凸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22——对应的卡轴31,所述若干卡轴31对应的插设在所述若干通孔22中,所述卡轴31的轴径与所述通孔22的孔径相匹配,所述若干通孔22中均设置有压缩弹簧23,所述通孔22中与所述卡轴31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栓24,所述调节螺栓24通过螺纹啮合的插接在所述通孔22中,所述压缩弹簧23压持在所述调节螺栓24与所述卡轴31之间,所述摩擦传动盘30上与所述传送轮20相对应的另一面抵持在所述固定轮11的轴向端面上。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栓24压缩或者放松所述压缩弹簧23,进而调整所述摩擦传动盘30与所述固定轮11间的顶持压力,进而改变所述摩擦传动盘30与所述固定轮11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调整所述传动轴10传递至所述摩擦传动盘30之间的扭矩,而所述摩擦传动盘30上的扭矩通过所述卡轴31与所述通孔22之间的插接关系传递至所述传送轮20上,如图2所示,的方式可以采用一个固定轮11带动两个不同扭矩的所述传送轮20。较佳实施例:所述通孔22的内侧与所述卡轴31相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内侧挡圈25,所述内侧挡圈25围绕出一穿孔,所述穿孔中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栓24相啮合的内螺纹,所述调节螺栓24插接在所述穿孔中,所述内侧挡圈25与所述压缩弹簧23之间设置有一可在所述通孔22中滑动的垫块26,所述调节螺栓24插入所述通孔22中的一端顶持在所述垫块26上,所述压缩弹簧23压持在所述垫块26与所述卡轴31之间,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栓24推动所述垫块26在所述通孔22中滑动以压缩所述压缩弹簧23,实现增加所述摩擦传动盘30与所述固定轮11之间的摩擦力。较佳实施例:调节螺栓24上位于未插入所述穿孔中的一段上设置有一定位螺母27,利用所述定位螺母27能够预设所述调节螺栓24紧入所述穿孔中的长度,防止同一个所述传送轮20上的各个所述调节螺栓24的紧入长度不同,造成所述摩擦传动盘30与所述固定轮11之间的摩擦力不均匀,影响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较佳实施例:所述传送轮20与所述传动轴10之间设置有滚针轴承I。较佳实施例:所述轴向定位环21套接在所述传动轴10上,所述轴向定位环21与所述传动轴10之间插接有径向定位销,所述轴向定位环21与所述传送轮20之间设置有轴向接触轴承2。较佳实施例:所述传动轴10上设置有动力传输轮3,所述动力传输轮3为皮带轮,借助所属皮带轮能够有效的将动力源输出的扭矩传递至所述传动轴。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所述的新结构,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轮,每个所述固定轮的轴向一端或两端均设有一传送轮,每个所述传送轮的一端均轴向抵持在相应的所述固定轮的一端,每个所述传送轮与所述固定轮相对应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一轴向定位环,所述传送轮轴向固定在所述固定轮与所述轴向定位环之间,所述传送轮抵持在所述固定轮上的一端设置有一摩擦传动盘,所述传送轮上开设有若干轴向的通孔,所述摩擦传动盘上对应所述传送轮的一侧凸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卡轴,所述若干卡轴对应的插设在所述若干通孔中,所述卡轴的轴径与所述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若干通孔中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通孔中与所述卡轴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啮合的插接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压缩弹簧压持在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卡轴之间,所述摩擦传动盘上与所述传送轮相对应的另一面抵持在所述固定轮的轴向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轮,每个所述固定轮的轴向一端或两端均设有一传送轮,每个所述传送轮的一端均轴向抵持在相应的所述固定轮的一端,每个所述传送轮与所述固定轮相对应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一轴向定位环,所述传送轮轴向固定在所述固定轮与所述轴向定位环之间,所述传送轮抵持在所述固定轮上的一端设置有一摩擦传动盘,所述传送轮上开设有若干轴向的通孔,所述摩擦传动盘上对应所述传送轮的一侧凸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卡轴,所述若干卡轴对应的插设在所述若干通孔中,所述卡轴的轴径与所述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若干通孔中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通孔中与所述卡轴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啮合的插接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压缩弹簧压持在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卡轴之间,所述摩擦传动盘上与所述传送轮相对应的另一面抵持在所述固定轮的轴向端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不同扭矩的单轴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