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阀,具体地说是一种当炊具离开炉具时,能够使炉火自动调到最小的节能双路自动燃气阀,包括阀座、阀芯、阀体、胶垫、阀盖、顶杆、支杆、调整阀芯和弹簧,其中阀芯设置于阀座内,所述阀座的开口端与阀体相连,所述阀芯通过弹簧与所述阀座的封闭端相连,所述阀体上插装有支杆,在阀体远离所述阀芯的一侧依次设有胶垫和阀盖,所述阀盖上插装有顶杆,所述支杆通过所述顶杆作用顶起阀芯打开主气道,当所述顶杆所受外力消失时,阀芯通过弹簧作用落下关闭主气道,所述调整阀芯用于调整保持炉火为长明火状态,即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正常工作时,备用气道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能源,结构简单实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双路自动燃气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阀,具体地说是一种当炊具离开炉具时,能够使炉火自动调到最小的节能双路自动燃气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厨房用的燃气阀多为手动开启,开启和关闭都达不到理想状态。当厨师将菜炒熟后向盘里盛菜时,为了节省时间,厨师通常不会将炉具的燃气阀门关闭,这使得炉火依然处于旺火状态,浪费了燃气资源,如果在炒锅离开炉具时,炉火能够自动调整到最小状态,便能够节约燃气资源,而且也可以节省时间,无须重新开启燃气阀后再预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双路自动燃气阀,当炊具离开炉具时,能够使炉火自动调到最小状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节能双路自动燃气阀,包括阀座、阀芯、阀体、胶垫、阀盖、顶杆、支杆、调整阀芯和弹簧,其中阀座的开口端与阀体相连,阀芯即设置于由所述阀座和阀体构成的容置空间中,所述阀芯通过弹簧与所述阀座的封闭端相连;所述阀座上设有进气孔,所述阀芯上设有阀芯气孔,所述阀体上设有出气孔和导气孔,在阀体远离所述出气孔的一侧可移动地安装有调整阀芯,且所述调整阀芯的容置空间通过通气孔与所述出气孔相通,所述调整阀芯的容置空间通过备用气孔与阀芯和阀座间的空隙相通,所述阀芯的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出气孔相通,且所述导气孔在阀芯未被顶起时被所述阀芯挡住;所述进气孔、阀芯气孔、导气孔和出气孔即构成装置的主气道,所述进气孔、备用气孔、通气孔和出气孔即构成装置的备用气道,所述调整阀芯在备用气道关闭时与所述通气孔相抵;所述阀体上插装有用于顶起所述阀芯的支杆,在阀体远离所述阀芯的一侧依次设有胶垫和阀盖,所述阀盖上插装有用于顶起所述胶垫和支杆的顶杆。所述调整阀芯包括螺纹杆部、光杆部和堵头,所述调整阀芯通过所述螺纹杆部安装在阀体内,所述光杆部与所述调整阀芯的容置空间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堵头在备用气道关闭时插入到所述通气孔中。在所述调整阀芯上设有防止气体外泄的O型圈,且所述O型圈设置在备用气孔远离所述支杆的一侧。所述阀体靠近阀芯的一侧表面设有止口,所述阀芯在未被顶起时即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止口中。所述阀芯靠近阀座封闭端的一侧设有凹部,所述弹簧即安装在所述凹部中。所述阀芯上安装有防止气体外泄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阀芯气孔与导气孔之间。所述阀体远离阀芯一侧的表面设有止口,所述支杆的头部在主气道打开时即嵌入所述止口中。在所述支杆的头部设有防止气体外泄的密封圈。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在炊具离开炉具时,能够使炉火自动调到最小状态,节约资源。2、本技术可轻松开启、关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阀芯和调整阀芯同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仅调整阀芯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调整阀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I为阀座,2为阀芯,3为阀体,4为胶垫,5为阀盖,6为顶杆,7为支杆,8为调整阀芯,81为拧紧部,82为螺纹杆部,83为光杆部,84为堵头,9为弹簧,10为进气孔,11为阀芯气孔,12为备用气孔,13为O型圈,14为导气孔,15为出气孔,16为密封圈,17为通气孔,18为压杆,19为炊具,20为杠杆,21为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阀座1、阀芯2、阀体3、胶垫4、阀盖5、顶杆6、支杆7、调整阀芯8和弹簧9,其中所述阀座I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所述阀座I的开口端与阀体3通过螺栓相连,阀芯2即设置于由所述阀座I和阀体3构成的容置空间中。所述阀芯2靠近阀座I的封闭端一侧设有凹部,且所述凹部中安装有弹簧9,所述阀芯2即通过所述弹簧9与阀座I的封闭端相连,在所述阀体3靠近阀芯2的一侧表面设有侧壁为斜面的止口,所述阀芯2在未被顶起时即设置于所述阀体3上的止口中,所述阀芯2的其它表面与阀座I间均留有空隙。阀体3上插装有支杆7,所述支杆7可在所述阀体3内移动,且所述支杆7端部与所述阀芯2相抵。阀座I上设有进气孔10,阀体3上设有出气孔15和导气孔14,所述出气孔15垂直于所述支杆7设置,所述导气孔14分设于所述支杆7两侧,在阀体3远离所述出气孔15的一侧安装有调整阀芯8,且所述调整阀芯8的容置空间通过通气孔17与所述出气孔15相通,所述调整阀芯8的容置空间通过备用气孔12与阀芯2和阀座I间的空隙相通,所述阀芯2的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导气孔14与所述出气孔15相通,且当阀芯2未被顶起时,所述阀芯2将所述导气孔14挡住,所述阀芯2上安装有防止气体外泄的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21设置于所述阀芯气孔11与导气孔14之间,在所述阀芯2上还设有用于引导气体的阀芯气孔11,当所述阀芯2被顶起时,气体由进气孔10进入,经所述阀芯气孔11进入到所述导气孔14中。所述调整阀芯8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阀体3内,如图4所示,所述调整阀芯8包括拧紧部81、螺纹杆部82、光杆部83和堵头84,其中所述调整阀芯8通过螺纹杆部82安装在阀体3内,所述光杆部83与调整阀芯8的容置空间的侧壁间留有空隙以供气体通过,所述堵头84用于堵住与出气孔15相通的通气孔17,旋拧调整阀芯8的拧紧部81即可使所述调整阀芯8移动,从而堵住或打开通气孔17。在所述调整阀芯8上设有O型圈13以防止气体外泄,所述O型圈13设置于所述备用气孔12远离支杆7的一侧并能够随调整阀芯8移动。如图1所示,在阀体3远离所述阀芯2的一侧依次设有胶垫4和阀盖5,所述胶垫4和阀盖5通过螺栓与所述阀体3相连,所述阀盖5内插装有顶杆6,当所述顶杆6受外力作用被顶起时,所述顶杆6的头部通过将胶垫4顶起进而将安装在阀体3上的支杆7顶起,所述胶垫4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气体外泄。所述阀体3远离阀芯2 —侧的表面设有侧壁为斜面的止口,在所述支杆7的头部设有密封圈16,当所述支杆7被顶起时,所述支杆7的头部即嵌入阀体3上远离阀芯2 —侧的止口中,所述密封圈16即被压紧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气体外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孔10、阀芯气孔11、导气孔14和出气孔15构成了本技术的主气道,当所述顶杆6受外力作用被顶起时,顶杆6通过将胶垫4顶起进而将安装在阀体3上的支杆7顶起,从而将阀芯2顶起,主气道打开,气体由进气孔10进入后,通过阀芯气孔11进入到所述导气孔14中,进而进入到出气孔15中。当所述顶杆6所受外力消失时,阀芯2通过弹簧9作用落下,主气道关闭。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孔10、备用气孔12、通气孔17和出气孔15构成了本技术的备用气道,旋拧调整阀芯8使备用气道处于开启状态,气体由进气孔10进入后,经备用气孔12和通气孔17进入到出气孔15中。如图5所示,本技术通过一个杠杆机构与炉具相连,所述杠杆机构包括一个铰接安装在炉具上的杠杆20和一个压杆18。当炒锅等炊具19放置在炉具上时,所述炊具19即将压杆18压下,并通过杠杆20将本技术上的顶杆6顶起,主气道被打开。所述调整阀芯8可调整保持炉火为长明火状态,即当本技术正常工作时,备用气道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如图2所示,本技术正常工作时,先打开调整阀芯8,再打开燃气管路的主气阀点燃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双路自动燃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1)、阀芯(2)、阀体(3)、胶垫(4)、阀盖(5)、顶杆(6)、支杆(7)、调整阀芯(8)和弹簧(9),其中阀座(1)的开口端与阀体(3)相连,阀芯(2)即设置于由所述阀座(1)和阀体(3)构成的容置空间中,所述阀芯(2)通过弹簧(9)与所述阀座(1)的封闭端相连;所述阀座(1)上设有进气孔(10),所述阀芯(2)上设有阀芯气孔(11),所述阀体(3)上设有出气孔(15)和导气孔(14),在阀体(3)远离所述出气孔(15)的一侧可移动地安装有调整阀芯(8),且所述调整阀芯(8)的容置空间通过通气孔(17)与所述出气孔(15)相通,所述调整阀芯(8)的容置空间通过备用气孔(12)与阀芯(2)和阀座(1)间的空隙相通,所述阀芯(2)的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导气孔(14)与所述出气孔(15)相通,且所述导气孔(14)在阀芯(2)未被顶起时被所述阀芯(2)挡住;所述进气孔(10)、阀芯气孔(11)、导气孔(14)和出气孔(15)即构成装置的主气道,所述进气孔(10)、备用气孔(12)、通气孔(17)和出气孔(15)即构成装置的备用气道,所述调整阀芯(8)在备用气道关闭时与所述通气孔(17)相抵;所述阀体(3)上插装有用于顶起所述阀芯(2)的支杆(7),在阀体(3)远离所述阀芯(2)的一侧依次设有胶垫(4)和阀盖(5),所述阀盖(5)上插装有用于顶起所述胶垫(4)和支杆(7)的顶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双路自动燃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I)、阀芯(2)、阀体(3)、胶垫(4)、阀盖(5)、顶杆(6)、支杆(7)、调整阀芯(8)和弹簧(9),其中阀座(I)的开口端与阀体(3 )相连,阀芯(2 )即设置于由所述阀座(I)和阀体(3 )构成的容置空间中,所述阀芯(2 )通过弹簧(9)与所述阀座(I)的封闭端相连; 所述阀座(I)上设有进气孔(10 ),所述阀芯(2 )上设有阀芯气孔(11),所述阀体(3 )上设有出气孔(15)和导气孔(14),在阀体(3)远离所述出气孔(15)的一侧可移动地安装有调整阀芯(8),且所述调整阀芯(8)的容置空间通过通气孔(17)与所述出气孔(15)相通,所述调整阀芯(8)的容置空间通过备用气孔(12)与阀芯(2)和阀座(I)间的空隙相通,所述阀芯(2)的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导气孔(14)与所述出气孔(15)相通,且所述导气孔(14)在阀芯(2)未被顶起时被所述阀芯(2)挡住;所述进气孔(10)、阀芯气孔(11)、导气孔(14)和出气孔(15)即构成装置的主气道,所述进气孔(10)、备用气孔(12)、通气孔(17)和出气孔(15)即构成装置的备用气道,所述调整阀芯(8)在备用气道关闭时与所述通气孔(17)相抵; 所述阀体(3)上插装有用于顶起所述阀芯(2)的支杆(7),在阀体(3)远离所述阀芯(2)的一侧依次设有胶垫(4)和阀盖(5),所述阀盖(5)上插装有用于顶起所述胶垫(4)和支杆(7)的顶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忠文,
申请(专利权)人:贾忠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