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包括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设有卡持行李箱箱盖边缘的上卡槽,所述上框下端设有上密封面,所述下框设有用于卡持行李箱箱体边缘的下卡槽,所述下框上端设有与上密封面密封配合的下密封面,所述上框和下框在一侧铰接,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均由塑料注塑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不仅可使箱体和箱盖连接更加稳定,提高使用质量,还能更有效的防水,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尤其涉及一种硬壳体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
技术介绍
时下流行ABS、PC等硬壳体行李箱,硬壳体行李箱的箱盖和箱体的边缘有两种连接包裹方式,一种是软胶带和面料连接包裹,另一种是用铝合金框连接加固包裹。用软胶带和面料连接包裹的硬壳体行李箱,由于软胶带和面料的柔软特性,在用拉链将箱盖和箱体拉合时,箱盖不稳定,容易左右摆动错位,故不好拉拉链,而且箱盖的错位摆动导致拉链掉开,从而影响使用质量;而用铝合金框连接加固包裹的行李箱,虽然可使得箱体、箱盖得到稳定,但由于铝合金框的成型需要电镀和氧化,故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而且生产工艺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不仅可使箱盖稳定,而且工艺简单,低碳节能,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降低了成本。为实现 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包括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设有卡持行李箱的箱盖边缘的上卡槽,所述上框下端设有上密封面,所述下框设有用于卡持行李箱的箱体边缘的下卡槽,所述下框上端设有与上密封面密封对合的下密封面,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均由塑料注塑制成。较佳地,所述上框包括位于所述箱盖内壁的上加固片和位于所述箱盖外壁的上延伸片以及上对合部,所述上加固片与所述上延伸片连接并形成所述上卡槽,所述上对合部的表面为所述上密封面;所述下框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下加固片和位于所述箱体外壁的下延伸片以及下对合部,所述下加固片与所述下延伸片连接并形成所述下卡槽,所述下对合部的表面为所述下密封面。较佳地,所述上延伸片和所述下延伸片的外表面设有图案。较佳地,所述上加固片上设有至少一条上凹陷槽,所述下加固片上设有至少一条下凹陷槽。较佳地,所述上对合部为凹槽或凸块,相应地,所述下对合部为凸块或凹槽。较佳地,所述上对合部和所述下对合部均为锯齿,所述上对合部和所述下对合部错位密封对合。较佳地,所述上对合部和所述下对合部为错位密封对合的L型凸块。较佳地,所述上加固片和下加固片的长度均为0.l-20cm,所述上延伸片和下延伸片的长度均为0.1-lOcm,所述上加固片和下加固片的厚度均为0.2-2cm,所述上延伸片和下延伸片的厚度均为0.05-lcm,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的间距均为0.2-1.5cm。较佳地,所述上框和下框的其中一侧通过铰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利用塑料注塑制成的上框和下框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软胶带和面料和铝合金,从而不仅可使得箱体和箱盖连接更加稳定,使得箱盖和箱体更自然的开启和关闭,提高了使用质量,而且工艺简单,低碳节能,减少了污染,还降低了成本;上框和下框通过密封对合的方式代替拉链使箱盖和箱体闭合,从而可使得开箱和关箱操作更加简单快捷,还能更有效的防水。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行李箱中使用加固连接框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加固连接框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加固连接框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加固连接框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的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包括上框I和下框2。其中,所述上框I用于卡持行李箱3的箱盖31边缘,并且所述上框I固定在所述箱盖31上,用于保护箱盖31的边缘,所述上框I的固定方式可以为铆钉固定、螺丝固定、热压固定、缝纫固定或胶水粘接固定等方式。所述下框2用于卡持行李箱3的箱体32边缘,并且所述下框2固定在所述箱体32上,用于保护箱体32的边缘,所述下框2的固定方式可以为铆钉固定、螺丝固定、缝纫固定或胶水粘接或热压固定等方式,所述下框2与所述上框I对合,以使箱盖31和箱体32闭合。所述上框I和所述下框2的形状分别与箱盖31和箱体32的形状相适应,可以为方形、圆形、椭圆形、六方形、八方形或其他形状。所述上框I和下框2铰接连接,铰接的位置可以是在上框I和下框2的其中一侧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可以是该侧的整个外表面或内表面铰接,也可以是该侧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任意局部位置铰接,铰接的方式可以是采用活页,也可以是在上框I和下框2上分别直接成型可错位对合的铰接部位,并在错位对合的铰接部位上穿设钢丝连接上框I和下框2实现。所述上框I的转角处或者任意一边或任意多边设有上加厚(图中未示出)4,用于增加上框I的强度。所述下框2的转角处或者任意一边或任意多边设有下加厚件(图中未示出),用于增加下框2的强度。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上框I由塑料注塑制成,其包括位于所述箱盖31内壁的上加固片11、位于所述箱盖31外壁的上延伸片12和上对合部13。所述上加固片11与所述上延伸片12连接并形成卡持箱盖31边缘的上卡槽14。所述上加固片11的任意一侧设有至少一条上凹陷槽(图中未示出),所述上加固片11也可以在多个侧面设置上凹陷槽,且各个侧面的上凹陷槽均为一条或一条以上,上凹陷槽便于缝纫内拉带、拉链和内里布。所述上延伸片12的外表面设有图案,用于起装饰作用,图案可以是商标、数字、文字、条纹、动植物、人物、动漫公仔等等。所述上对合部13为凹槽或凸块,所述上对合部13的表面为上密封面。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上加固片11的长度LI为0.l-20cm,所述上延伸片12的长度L2为0.1-lOcm,所述上加固片11的厚度Dl为0.2-2cm,所述上延伸片12的厚度D2为0.05-lcm,所述上延伸片12和上加固片11用于增加箱盖31的强度,所述上延伸片12和上加固片11的长度越长,厚度越厚,所述上延伸片12和上加固片11对于增加箱盖31的强度效果越好。所述上卡槽14的间距D3为0.2-1.5cm,该间距与箱盖31的厚度相适应。所述下框2由塑料注塑制成,其包括位于所述箱体32内壁的下加固片21、位于所述箱体32外壁的下延伸片22和下对合部23。所述下加固片21与所述下延伸片22连接并形成卡持箱体32边缘的下卡槽24。所述下加固片21的任意一侧设有至少一条下凹陷槽(图中未示),所述下加固片21也可以在多个侧面设置下凹陷槽,且各个侧面的下凹陷槽均为一条或一条以上,下凹陷槽便于缝纫内拉带、拉链和内里布。所述下延伸片22的外表面设有图案,用于起装饰作用,图案可以是商标、数字、文字、条纹、动植物、人物、动漫公仔等等。所述下对合部23为凸块或凹槽,所述下对合部23的表面为与上对合部13的上密封面密封对合的下密封面。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下加固片21的长度L4为0.l-20cm,所述下延伸片22的长度L5为0.1-lOcm,所述下加固片21的厚度D4为0.2-2cm,所述上延伸片12的厚度D5为0.05-lcm,所述下加固片21和下延伸片22用于增加箱体32的强度,所述下延伸片22和下加固片21的长度越长,厚度越厚,所述下延伸片22和下加固片21对于增加箱体32的强度效果越好。所述下卡槽24的间距D6为0.2-2cm,该间距与箱体32的厚度相适应。实施例二请参考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上对合部13和所述下对合部23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设有卡持行李箱的箱盖边缘的上卡槽,所述上框下端设有上密封面,所述下框设有用于卡持行李箱的箱体边缘的下卡槽,所述下框上端设有与上密封面密封对合的下密封面,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均由塑料注塑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设有卡持行李箱的箱盖边缘的上卡槽,所述上框下端设有上密封面,所述下框设有用于卡持行李箱的箱体边缘的下卡槽,所述下框上端设有与上密封面密封对合的下密封面,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均由塑料注塑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包括位于所述箱盖内壁的上加固片和位于所述箱盖外壁的上延伸片以及上对合部,所述上加固片与所述上延伸片连接并形成所述上卡槽,所述上对合部的表面为所述上密封面;所述下框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下加固片和位于所述箱体外壁的下延伸片以及下对合部,所述下加固片与所述下延伸片连接并形成所述下卡槽,所述下对合部的表面为所述下密封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延伸片和所述下延伸片的外表面设有图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的封口加固连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固片上设有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善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善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