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辊控制系统和一种弯辊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带钢轧制领域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冷轧带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带材的尺寸精度已成为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在冷轧带钢的各种缺陷中。边浪和中浪是最常见的,若沿横切面切开,则断面呈抛物线形状。为了提高板形质量,多年来国内外都在板形问题上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比较有成效的有HC轧机、CVC技术及HVC技术等辊形控制轧机。这些都是通过加工不同凸度的辊系,改变棍子的轴向位置来实现改善带钢板形的。正弯辊力使得带钢具有中间轧制力或辊缝小,两端大的特点。适用于调节具有边浪的带钢。轧辊负弯是指当两端四个弯辊液压缸往外顶时,产生弯辊力,使得轧辊产生凸起来的变形,从而改变带钢板型。负弯辊力使得带钢具有中间轧制力或辊缝大,两端小的特点。辊缝形状往往决定于很多因素,如工作辊原始辊型,工作辊热辊型,由于工作辊磨损造成的磨损凸度等。这些对工作辊凸度精度要求高,控制角复杂,目前,国内外对轧辊的凸度补偿尚无较好的控制模型。通过改变工作辊弯辊压力来改变轧辊凸度,是最直接有效地办法。现有技术中,因各段带钢形状各种各 ...
【技术保护点】
弯辊控制系统,包括上工作辊负弯缸(1)、下工作辊负弯缸(2)、上下工作辊正弯缸(3)、液压泵和弯辊控制阀组,所述上工作辊负弯缸(1)与弯辊控制阀组的出口连接,所述下工作辊负弯缸(2)与弯辊控制阀组的出口连接,所述弯辊控制阀组出口与上下工作辊正弯缸(3)连接,所述液压泵与弯辊控制阀组的进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弯辊控制阀组由正弯控制阀组(8)和负弯控制阀组(9)组成,所述正弯控制阀组(8)出口与上下工作弯辊正弯缸连接,所述负弯控制阀组(9)出口与上辊工作负弯缸以及下辊工作负弯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弯辊控制系统,包括上工作辊负弯缸(I)、下工作辊负弯缸(2)、上下工作辊正弯缸(3)、液压泵和弯辊控制阀组,所述上工作辊负弯缸(I)与弯辊控制阀组的出口连接,所述下工作辊负弯缸(2)与弯辊控制阀组的出口连接,所述弯辊控制阀组出口与上下工作辊正弯缸(3)连接,所述液压泵与弯辊控制阀组的进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弯辊控制阀组由正弯控制阀组(8)和负弯控制阀组(9)组成,所述正弯控制阀组(8)出口与上下工作弯辊正弯缸连接,所述负弯控制阀组(9)出口与上辊工作负弯缸以及下辊工作负弯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弯控制阀组(8)和负弯控制阀组(9)中设置有伺服阀(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压阀(5),所述减压阀(5)进口与液压泵连接,减压阀(5)的出口与伺服阀⑷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李明湘,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