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具体地说是一种天沟融雪防水卷材,所述的防水卷材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热源层,热源层的上面是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防漏电防水屏蔽层上面是覆面保护层,热源层的下面是加强层,加强层下面是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的下面是隔离层,多层层状结构复合为一体,厚度为3mm-6mm。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卷材的中心位置设置了热源层,热源层采用的是有碳纳米纤维纸构成的纳米发热层,面式发热,发热效率高,融雪速度快。防漏电防水屏蔽层设置为两层,是用废旧橡胶制成的再生丁基胶粉改性沥青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漏电防水屏蔽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尤其适用于彩钢结构屋面的维护,维护费用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沟融雪防水卷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防水和建筑融雪领域使用的防水卷材,尤其是涉及一种天沟融雪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工程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在轻钢结构工业厂房建筑中,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钢结构屋顶的天沟的尺寸也越来越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都有降雨降雪现象,在严寒的冬季,屋顶的冰雪在天沟里聚集,如果不及时融化排掉,不但容易压坏屋顶,如果形成倒灌还会对内部的机器设备造成损坏,因此对天沟融雪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彩钢屋面为金属屋面,夏季温度可达70°C _80°C,普通自粘卷材对耐热性的要求为70°C,因而钢结构的防水卷材需要更好的耐高温性能。传统的天沟融雪工程都是采用发热电缆或电伴热带为发热体,以水泥回填层为保护层。这样势必导致轻钢结构建筑天沟自重的增加,天沟的自重加上冬季雨雪的重量,很容易将屋顶压塌。有的工程为了解决天沟融雪系统的自重问题,不加水泥回填保护层,这样会使发热体裸露在空气中,融雪效果不理想。天沟融雪系统与空气直接接触会存在风吹日晒等老化问题,对融雪系统的使用寿命造成很大影响,并且现有的天沟融雪产品可更换性差,施工复杂。当融雪系统出现老化或者漏电等问题时,系统组件不易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两种不 同的功能防水和融雪通过特殊工艺复合为一体的天沟融雪防水卷材,用以解决钢结构天沟积雪漏水的难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沟融雪防水卷材,所述的防水卷材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热源层,热源层的上面是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防漏电防水屏蔽层上面是覆面保护层,热源层的下面是加强层,力口强层下面是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的下面是隔离层,多层层状结构复合为一体,厚度为3_-6_,其中热源层上设置有连接点,连接点与电源控制开关连接。在稳定的电网供应条件下,通过碳纳米纤维纸高效的电热效应产生的热量经由防漏电防水屏蔽层以及覆面保护层传送至待溶化的冰雪层。从构造的角度整个系统统一集成,不仅安全可靠,控制方便,操作简便,而且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真正的实现高效、安全、经济、可靠、实用为一体的天沟融雪防水系统。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的覆面保护层是厚度为0.02mm-0.05mm的铝箔层。所述的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厚度为Imm?3mm,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厚度为Imm ?2mm。所述的热源层的宽度依据天沟尺寸设定,宽度为20cm-50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卷材的中心位置设置了热源层,热源层采用的是碳纳米纤维纸,面式发热,发热效率高,融雪速度快。防漏电防水屏蔽层设置为两层,是用废旧橡胶制成的再生丁基胶粉改性浙青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改性浙青防漏电防水屏蔽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110°c不滑动、流淌、低落,剥离强度大于1.5N/mm。其显著的效果还在于,热源层上设有连接点,通过连接点引出导线与电源开关连接,需要用电启动时,打开电源开关,为其供电加热。本卷材自重轻,结构薄无阻水,可抗紫外线,耐高温性能好,施工简单,采用冷施工,不用明火,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彩钢结构屋面的维护,维护费用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卷材长度方向上的系统运行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图中,覆面保护层1,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2,热源层3,加强层4,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5,隔离膜层6,运行控制系统7,连接点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沟融雪防水卷材,所述的融雪防水卷材覆面保护层1,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2,热源层3,加强层4,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5,隔离层6组成。具体结构见附图1。热源层3设置在防水卷材的中心位置,热源层3的上面是厚度为Imm?3mm的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2,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2上面是厚度为0.02mm-0.05mm的覆面保护层I,覆面保护层I是铝箔层。热源层3的下面是加强层4,加强层4下面是厚度为Imm?2mm的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5,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5的下面是隔离层6,多层层状结构复合为一体,厚度为3mm-6mm。热源层3采用的是碳纳米纤维纸,碳纳米纤维纸是由碳纳米纤维沉淀而成,其电热特性的本质是在电场作用下组成纤维电子传输导致的热运动合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声子散射等。碳纳米纤维纸作为单体纤维宏观的集束体,其电热特性是基于单体纤维电子传输的激励和纤维间的接触作用的宏观表达。目前由于碳纳米纤维纸以其优越的性能、较低廉的价格广泛应用于融雪化冰工程。在稳定电力供应条件下,碳纳米纤维纸高效的电热效应产生热量。热源层3的宽度依据天沟尺寸设定,宽度为20cm-50cm。热源层3上设有连接点8,通过连接点8引出导线与电源开关7连接,需要用电启动时,打开电源开关,为其供电加热。第一、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2、是用废旧橡胶制成的再生丁基胶粉改性浙青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改性浙青防漏电防水屏蔽层,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110°c不滑动、流淌、低落),很好的粘接性能(剥离强度大于1.5N/mm)。加强层3是无纺布层厚度为0.3mm-0.6mm。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施工:施工时,先清理基层后,涂刷基层处理剂;再将卷材摊开预铺定位,碳纳米纤维纸位于天沟底部,沿长度方向铺开;然后从其底部缓缓抽出隔离膜后,用压辊压实,然后将卷材长边搭接于彩钢屋顶。经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防水卷材确实具有高强度、优良的耐高温性、耐热老化性、融雪性强等优点。施工方便,维护成本低。制作方法: 制作流程图如下所示: 1、隔离膜层6通过第二组定型对辊,对辊将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5以设定的厚度涂覆于隔离膜层6的表面。2、覆面保护层I通过第三组定型对辊,对辊将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2以设定的厚度涂覆于覆面保护层I的表面。3、加强层3和热源层4通过第四组定位对辊与防漏电防水屏蔽层复合,然后通过第一组定型对辊控制,达到指定厚度。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沟融雪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卷材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热源层,热源层的上面是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防漏电防水屏蔽层上面是覆面保护层,热源层的下面是加强层,加强层下面是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的下面是隔离层,多层层状结构复合为一体,厚度为3mm‑6mm,其中热源层上设置有连接点,连接点与电源控制开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沟融雪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卷材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热源层,热源层的上面是第一防漏电防水屏蔽层,防漏电防水屏蔽层上面是覆面保护层,热源层的下面是加强层,加强层下面是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第二防漏电防水屏蔽层的下面是隔离层,多层层状结构复合为一体,厚度为3_-6_,其中热源层上设置有连接点,连接点与电源控制开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沟融雪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冬彪,韩文涛,王彩军,李金平,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德生防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