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碧云专利>正文

一种屋顶融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6987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方法,公开了一种屋顶融雪系统,包括埋设于地下的蓄水箱以及将蓄水箱中的水传输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包括将蓄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屋顶的加热管、铺设于屋顶的放热管以及将屋顶融化的雪水传回蓄水箱的回收管,加热管设有用于加热水的多级水管加热系统,放热管设有将热水喷出的旋转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融雪系统,节能环保,回收雪水并再次使用,充分地利用热能,减少电能和热能的浪费,同时安全可控,提高融雪系统的融雪效果,解决现有的融雪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利于提高融雪系统的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建筑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屋顶融雪系统。【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中由于冬季雪量过大而导致日本、欧洲、美国以及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的居民住宅屋顶被压塌,甚至造成多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而现今为了处理屋顶上的积雪,一般是通过人力爬上该屋顶用铲子等工具进行将积雪铲下这种必要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伴随着危险,还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力。近年来考虑的方法是在屋顶上设置融雪箱或者铺设放热管路,利用大功率电机加热雪堆或者热交换来达到融雪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融雪方法无法循环利用融化的雪水,仅仅单方面的使用电能或者热能,因此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热效率低下、融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屋顶融雪系统,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屋顶融雪装置雪水无法回收、资源利用率低、融雪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屋顶融雪系统,包括埋设于地下的蓄水箱以及将蓄水箱中的水传输的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将蓄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屋顶的加热管、铺设于屋顶的放热管以及将屋顶融化的雪水传回蓄水箱的回收管,所述加热管设有用于加热水的多级水管加热系统,所述放热管设有将热水喷出的旋转喷头;所述多级水管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模块和控制电路,所述加热模块的下端与加热管相连,所述加热模块的上端与放热管相连,所述加热模块由若干个加热箱组成,每个加热箱内均设有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箱通过连通管串联而成,所述加热管路设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至少有两段,每两段通水管之间形成加热空间,所述通水管的两端均合并,所述加热箱还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于加热空间内,所述控制电路与电加热装置相连。作为优选,所述蓄水箱包括蓄水箱体、过滤箱和净化箱,所述过滤箱设于蓄水箱体内部,所述过滤箱将蓄水箱体分为待过滤区和过滤区,所述净化箱设于过滤区内部,所述净化箱的一侧设有多级净化层,所述多级净化层的内部为净化区,所述待过滤区和过滤区分别与回收管和加热管连通,所述蓄水箱体还设有与净化区连通的净水管。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喷头包括空心管、固定套、转动轴、固定垫片和旋转盖,所述固定套与空心管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套设于空心管上,所述空心管的端部置于转动轴内,所述固定垫片置于固定套的内部,所述旋转盖与转动轴的顶端紧密配合,所述旋转盖的下侧面设有旋转叶片,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转动轴的顶部的内侧设有锥状凸起,转动轴的顶部的外侧设有若干矩形齿,转动轴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设于锥形凸起的附近,所述旋转盖的下侧面还开设有若干矩形齿槽,所述矩形齿槽与矩形齿相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箱包括可以活动的箱盖、箱体与电加热装置,所述箱盖与箱体的外侧设有活页,所述箱盖与箱体的内壁均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粘贴于箱盖和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箱体开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通孔,所述两个通孔的轴线相互重合,在所述通孔的内壁还设有隔热海绵;在所述箱盖上设有固定位,所述固定位与箱盖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位设于保温层的上方,所述电加热装置设于固定位的内部,所述固定位设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引线,所述引线设于箱盖的内壁与保温层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路还包括弯头与三通管,所述通水管的两端均与弯头或三通管相连,所述弯头与三通管相连,所述三通管与连通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路包括第一加热管路、第三加热管路与若干第二加热管路,所述第一加热管路设于加热模块下端的加热箱内,所述第三加热管路设于加热模块上端的加热箱内,所述第二加热管路设于第一加热管路与第三加热管路之间,所述第一加热管路设有两段通水管,所述第二加热管路设有三段通水管,所述第三加热管路设有至少三段通水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管路包括两段通水管、四个弯头与两段三通管,所述通水管为直管,每段通水管的上下两端均与弯头相连,每段三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弯头相连,位于第一加热管路下端的三通管的中间管口与加热管相连,位于第一加热管路上端的三通管的中间管口与连通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加热管路包括三段通水管、四个弯头与两段三通管,所述通水管为直管,在所述三通管上还开设有接口,其中有一段通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段三通管的接口相连,其余的每段通水管的上下两端均与弯头相连,每段三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弯头相连,所述三通管的中间管口均与连通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加热管路包括至少三段通水管、四个弯头与两段三通管,所述通水管为直管,在所述三通管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接口,其中有两段通水管的上下两端与弯头相连,其余的通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段三通管的接口相连,每段三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弯头相连,位于第三加热管路下端的三通管的中间管口与连通管相连,位于第三加热管路上端的三通管的中间管口与放热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电路设有控制开关与总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每个加热箱相连,所述总开关与电源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融雪系统,节能环保,回收雪水并再次使用,充分地利用热能,减少电能和热能的浪费,同时安全可控,提高融雪系统的融雪效果,解决现有的融雪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利于提高融雪系统的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旋转喷头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旋转盖65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屋顶的俯视图;图6-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级管路加热系统的第一加热管路61的结构示意图;图6-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级管路加热系统的第一加热管路61的使用状态图;图7-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级管路加热系统的第一加热管路62的结构示意图;图7-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级管路加热系统的第一加热管路62的使用状态图;图8-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级管路加热系统的第一加热管路63的结构示意图;图8-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级管路加热系统的第一加热管路63的使用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箱53的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级管路加热系统的加热箱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顶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的蓄水箱I以及将蓄水箱I中的水传输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包括将蓄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屋顶的加热管2、铺设于屋顶的放热管3以及将屋顶融化的雪水传回蓄水箱的回收管4,加热管2设有用于加热水的多级水管加热系统,放热管3设有将热水喷出的旋转喷头6。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热水融雪的方法,首先通过放热管将热水喷洒在屋顶上,融化屋顶的积雪,融化的雪水再通过回收管流入蓄水箱,最后加热管将蓄水箱中的水经过加热后传输给放热管,再一次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的蓄水箱(1)以及将蓄水箱(1)中的水传输的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将蓄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屋顶的加热管(2)、铺设于屋顶的放热管(3)以及将屋顶融化的雪水传回蓄水箱的回收管(4),所述加热管(2)设有用于加热水的多级水管加热系统,所述放热管(3)设有将热水喷出的旋转喷头(6);所述多级水管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模块(51)和控制电路(52),所述加热模块(51)的下端与加热管(2)相连,所述加热模块(51)的上端与放热管(3)相连,所述加热模块(51)由若干个加热箱(53)组成,每个加热箱(53)内均设有加热管路(54),所述加热箱(53)通过连通管(55)串联而成,所述加热管路(54)设有通水管(544),所述通水管(544)至少有两段,每两段通水管(544)之间形成加热空间(547),所述通水管(544)的两端均合并,所述加热箱(53)还设有电加热装置(56),所述电加热装置(56)设于加热空间(547)内,所述控制电路(52)与电加热装置(5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碧云
申请(专利权)人:蒋碧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