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6116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2:37
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主体反应器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隔板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上开有小孔,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曝气头与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气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潜水泵连接,所述上腔的下部通过电磁阀与出水口连接,所述下腔的底部通过球阀与排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脱氮效率的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含有大量氮元素的废水排入水体,破坏了水体原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水中氮的排放对控制富营养化及改善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脱氮以其工艺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中。传统的生物脱氮由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两部分组成,硝化过程是在好氧条件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或硝酸氮;反硝化过程是通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环境下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氮或硝酸氮转化为氮气。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中国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碳源不足而导致的脱氮效果差,出水难以达标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碳源是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结合对可利用内、外碳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由于我国城市污水的有机负荷一般不高,利用原水内碳源进行反硝化的除氮效果一般不好,所以,需要考虑外碳源补充提供反硝化电子供体进一步提闻脱氣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脱氮活性污泥的脱氮效率较低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脱氮效率的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主体反应器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隔板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上开有小孔,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曝气头与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气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潜水泵连接,所述上腔的下部通过电磁阀与出水口连接,所述下腔的底部通过球阀与排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主体反应器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隔板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上开有小孔,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曝气头与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气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潜水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谢锴丁立斌刘流倪永炯韦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