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主体反应器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隔板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上开有小孔,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曝气头与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气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潜水泵连接,所述上腔的下部通过电磁阀与出水口连接,所述下腔的底部通过球阀与排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脱氮效率的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含有大量氮元素的废水排入水体,破坏了水体原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水中氮的排放对控制富营养化及改善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脱氮以其工艺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中。传统的生物脱氮由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两部分组成,硝化过程是在好氧条件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或硝酸氮;反硝化过程是通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环境下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氮或硝酸氮转化为氮气。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中国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碳源不足而导致的脱氮效果差,出水难以达标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碳源是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结合对可利用内、外碳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由于我国城市污水的有机负荷一般不高,利用原水内碳源进行反硝化的除氮效果一般不好,所以,需要考虑外碳源补充提供反硝化电子供体进一步提闻脱氣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脱氮活性污泥的脱氮效率较低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脱氮效率的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主体反应器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隔板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上开有小孔,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曝气头与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气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潜水泵连接,所述上腔的下部通过电磁阀与出水口连接,所述下腔的底部通过球阀与排泥口连接。进一步,所述主体反应器的内腔安装水位控制仪。更进一步,所述隔板为圆形隔板,所述小孔为方形小孔。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所述搅拌轴的下端安装所述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腔和隔板并伸入所述下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曝气阶段使颗粒污泥外表和内在传递溶解氧能力的差异,造成其外表和内在不同的溶氧水平,形成了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脱氮体系,初步脱氮;(2)进水和缺氧搅拌阶段使颗粒污泥能将原水中的碳源转化为内碳源储存于胞内,为后阶段的反硝化作用提供碳源,进一步脱氮;(3)与传统储碳型活性污泥装置相比,通过改进沉淀时间等选择压条件,且由于SBR污泥颗粒化的可行性,从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开始,经前期阶段运行培养出性状优良的成熟颗粒污泥,与传统储碳型活性污泥工艺中使用的普通活性污泥相比,颗粒污泥具有较高的沉降速度、较强的储碳能力与较好的脱氮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隔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和图2,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1、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12,所述的主体反应器I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14,隔板14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14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14上开有小孔15,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8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I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14的上方,所述曝气头8与转子流量计9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9与气泵10连接;所述搅拌装置12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11,所述搅拌桨11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 4,所述进水口 4与潜水泵5连接,所述上腔的下部通过电磁阀2与出水口 3连接,所述下腔的底部通过球阀6与排泥口 7连接。进一步,所述主体反应器I的内腔安装水位控制仪13。更进一步,所述隔板14为圆形隔板,所述小孔15为方形小孔。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所述搅拌轴的下端安装所述搅拌桨11,所述搅拌轴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腔和隔板并伸入所述下腔。本实施例的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1、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排泥系统。所述的主体反应器通过圆形隔板14分隔成上腔和下腔,圆形隔板上有若干方形小孔15,既能满足搅拌阶段时泥水充分混合效果,又能在曝气阶段时阻止下腔颗粒污泥进入上半空间。所述的主体反应器I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12,曝气装置的长柄磨砂曝气头8设置于圆形隔板上方,所述曝气头8通过转子流量计9与气泵10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11,所述搅拌桨设置于下腔。经过完全培养的颗粒污泥16存储于下腔。所述上腔的上部通过进水口 4与潜水泵5连接,进水量由水位控制仪13控制;所述上腔的下部通过电磁阀2与出水口 3连接,所述下腔的底部通过球阀6与排泥口 7接;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分别与进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泥系统连接。本实施例的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运行工序包括进水、搅拌、沉淀、曝气、二次搅拌、二次沉淀和出水7个单元。具体如下:原水通过潜水泵从进水口进入主体反应器,进水量由水位控制仪控制。搅拌单元:进水完毕后,启动搅拌装置搅拌,泥水充分混合。沉淀单元:搅拌后进行混合液沉淀,泥水分离。曝气单元:对上腔的混合液进行曝气,同时通过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二次搅拌单元:重新启动搅拌装置,使上腔和下腔泥水混合液通过隔板方孔充分混合。二次沉淀单元:使污泥混合液泥水分离。出水单元:泥水分离后的上清液通过电磁阀控制经出水口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主体反应器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隔板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上开有小孔,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曝气头与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气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潜水泵连接,所述上腔的下部通过电磁阀与出水口连接,所述下腔的底部通过球阀与排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碳强化脱氮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污泥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的主体反应器的内腔中部安装隔板,隔板以上的内腔为上腔,隔板以下的内腔为下腔,所述隔板上开有小孔,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头位于所述主体反应器内且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曝气头与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气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根搅拌轴带动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上腔的上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潜水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谢锴,丁立斌,刘流,倪永炯,韦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