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101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反应池分隔为好氧区、厌氧缺氧区和厌氧区;其侧壁上设有进水孔,其底部设有刮泥机,反应池的下方设有泥斗,泥斗内设有推送装置;隔板上设有曝气装置,并且堆积有AO反应器;反应池的上部设有过水孔和过水堰;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污泥回流孔和与沉淀池的上清液抽出孔相连接的上清液回流孔;沉淀池与反应池共用一个侧壁,沉淀池下部的污泥回流孔连通沉淀池的底部;沉淀池内设有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所述污泥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孔,清水出孔位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上方;沉淀池的外侧壁上设有出水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减少了平面占地面积,能够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缺氧区反硝化过程必须的碳源,从而减少外加碳源的投加量,强化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体污染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关键问题是氮的相关指标无法稳定达标。目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中。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便是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以及在其基础上演化的各种变形工艺,该系列工艺是在水流方向上将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串联布置,即设置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其中,硝化液回流主要是把氨氮氧化形成的硝态氮回流到缺氧池,实现反硝化反应,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硝化液回流量一般为废水进水流量的2?4倍,因此回流泵设施及运行费用过多。另一个影响总氮去除的重要因素就是缺氧区碳源不足抑制了反硝化反应的充分进行,因此,为了保证脱氮效率,通常需要在缺氧区投加大量碳源,以保证反硝化反应的进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所需处理的构筑物多、污泥回流、产量大,从而造成投资大、能耗多、运行管理复杂、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脱氮工艺在新建或改造的污水处理厂的推广和应用。如何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吨水占地面积、建设费用,提高原水碳源的利用率,有效集成构筑物,实现节能降耗,降低处理厂运行费用,已成为现阶段污水处理领域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节约能源且污泥减量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内设有横向隔板将所述反应池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上方的好氧区和位于下方上部的厌氧缺氧区以及位于下方下部的厌氧区;所述反应池的侧壁上靠近反应池底部位置设有供污水进入反应池的进水孔,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有刮泥机,反应池的下方设有承接刮泥机所送污泥的泥斗,所述泥斗内设有用于将污泥送出泥斗的推送装置;对应于好氧区段,所述隔板上设有曝气装置,并且堆积有水处理用AO反应器;所述反应池的侧壁的上部设有过水孔,所述反应池的内侧壁上对应于过水孔设有过水堰;对应于缺氧厌氧区段,所述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污泥回流孔和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孔上方的上清液回流孔,该上清液回流孔通过回流管道连接沉淀池的上清液抽出孔,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沉淀池对应于过水孔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外,与所述反应池共用一个侧壁,所述过水孔即为沉淀池的入口,所述沉淀池的下部为斗状结构,并且所述污泥回流孔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沉淀池内上部位置设有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所述污泥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孔,清水出孔位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上方;对应于该清水出孔在污泥沉淀池的外侧壁上设有出水堰;所述上清液抽出孔位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下方且靠近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设置。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向反应池内吹送空气的风管。设置风管,一方面,可在池体检修时,通过风管进气,排放有害气体,实现安全检修,另一方面,通过风管定期进气,防止底部污泥板结。较好的,可以在所述厌氧区内设置有污泥浓度传感器,所述反应池的好氧区、缺氧厌氧区和厌氧区内均设有用于监测各区溶解氧浓度的溶氧仪。通过污泥浓度传感器来测定污泥浓度,作为判定污泥回流量的控制依据;通过溶氧仪来监测好氧区、缺氧厌氧区区和厌氧区内溶解的氧浓度,作为判定上清液回流量的控制依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包括多块波纹板,所述波纹板横截面为呈周期性变化的波形结构,各所述波纹板均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相邻的波纹板对称设置且相互之间间隔有间距,相邻波纹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即为排泥通道,水平设置的多根加强杆穿设在各所述波纹板上从而将这些波纹板连接在一起。相邻的所述波纹板之间还纵向设有多块隔板,这些隔板间隔设置,并且隔板的宽度大于相邻波纹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且小于相邻波纹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各所述波纹板上设有与各所述隔板相适配的卡槽或卡孔,所述隔板的两侧边插设在对应的卡槽或卡孔内,从而将各所述隔板连接在相邻的波纹板之间。不同的所述波纹板之间的隔板交错设置。所述波形结构为梯形波,该梯形波的两个腰与对应谷底之间的夹角为45°?60°,相邻波纹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与波谷腰长的比例为1:2?1:8。或者,所述波形结构为三角形波。采用梯形波、三角形波和正弦波结构的波纹板,能够形成上窄下宽的排泥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浮物量过高时,过量沉淀物所导致的排泥通道淤塞的问题。而本实施例排泥滑道上细下粗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降低沉淀装置对原水悬浮物浓度的要求,保证沉淀装置的沉淀速度。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还包括矩形框架,所述框架由十二条边棱连接而成;所述的波纹板安装在所述框架内。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可以设置多个,将这些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依次对接和/或叠合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将厌氧段、厌氧缺氧段和好氧段上下叠置,并将反应池、沉淀池和污泥储池集成一体,一方面大大减少平面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缺氧区反硝化过程必须的碳源,从而减少外加碳源的投加量,强化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性能;斗状污泥沉淀区与反应池厌氧区的连通设计及与厌氧区隔墙设计,可以实现污泥自回流,节省传统工艺中使用污泥泵回流所需的能耗,同时污泥可以实现100%的回流,保证污泥浓度和污泥停留时间,使组成污泥的尽量多的微生物能够完成生命周期,从而减少污泥产量,减轻后续污泥处理的难度;刮泥机及螺杆输送机的使用,解决了传统重力排泥管排泥技术中存在的污泥堵塞,排泥量无法控制的技术难题。优选方案中,好氧区内水处理用微型AO反应器和沉淀区内水平流垂直排泥式沉淀分离装置等技术的运用,相较传统技术,可以减小占地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优选方案中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的结构,除了保留了现有技术中水流和沉淀物的排泥方向相互垂直,互不干扰,从而避免水平流与沉淀物之间的扰动作用,防止下沉的污泥再悬浮的优点,本技术对现有技术中排泥方式进行了优化,相对于现有技术排泥通道仍然采用与水平夹角30°到60°的倾斜通道,当泥量不断增大,可能堵塞排泥通道,存在因沉淀物重量过大超出斜板承重能力而造成的斜板变形甚至坍塌的缺点,本技术中采用方向垂直的排泥滑道,当水流水平流经水流通道后,悬浮物与水流通道的边框撞击快速沉淀,沿边框下滑进入排泥通道,沉淀物沿垂直的排泥滑道可以直接沉淀至沉淀池底部,斜板无需承重,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沉淀物量过大超出斜板承重能力后出现的斜板变形或坍塌的问题,不仅保证了快速有效的沉淀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稳固可靠。相邻波纹板之间隔板的设计在波纹板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的静水区,能够降低水流对于已分离的固、液的冲击,并能有效避免水流短流现象,为固体物沉淀提供了一个不受干扰的更好的环境和足够的沉淀时间,沉淀效果更好;同时隔板的设计还可以增强装置的连接强度和抗冲击能力,保证相邻波纹板在水流冲击下的定位。本装置构造简单,占地面积极小,且简化了污泥回流等设施,并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源,省去了传统工艺中的主要耗能环节及药剂投加量,大大降低了基建和运行成本,真正达到了环保,节能,节地,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横向隔板(11)将所述反应池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上方的好氧区(12)和位于下方上部的厌氧缺氧区(13)以及位于下方下部的厌氧区(14);所述反应池的侧壁上靠近反应池底部位置设有供污水进入反应池的进水孔(15),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有刮泥机(4),反应池的下方设有承接刮泥机所送污泥的泥斗(5),所述泥斗(5)内设有用于将污泥送出泥斗的推送装置(6);对应于好氧区(12)段,所述隔板上设有曝气装置(2),并且堆积有水处理用AO反应器(3);所述反应池的侧壁的上部设有过水孔(17),所述反应池的内侧壁上对应于过水孔(17)设有过水堰(18);对应于缺氧厌氧区段,所述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污泥回流孔(19)和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孔上方的上清液回流孔(16),该上清液回流孔(16)通过回流管道连接沉淀池的上清液抽出孔,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沉淀池(7)对应于过水孔(17)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外,与所述反应池共用一个侧壁,所述过水孔(17)即为沉淀池的入口,所述沉淀池的下部为斗状结构,并且所述污泥回流孔(19)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沉淀池内上部位置设有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8);所述污泥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孔(71),清水出孔(71)位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8)的上方;对应于该清水出孔(71)在污泥沉淀池的外侧壁上设有出水堰(9);所述上清液抽出孔位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下方且靠近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8)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横向隔板(11)将所述反应池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上方的好氧区(12)和位于下方上部的厌氧缺氧区(13)以及位于下方下部的厌氧区(14); 所述反应池的侧壁上靠近反应池底部位置设有供污水进入反应池的进水孔(15),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有刮泥机(4),反应池的下方设有承接刮泥机所送污泥的泥斗(5),所述泥斗(5)内设有用于将污泥送出泥斗的推送装置(6); 对应于好氧区(12)段,所述隔板上设有曝气装置(2),并且堆积有水处理用AO反应器(3);所述反应池的侧壁的上部设有过水孔(17),所述反应池的内侧壁上对应于过水孔(17)设有过水堰(18); 对应于缺氧厌氧区段,所述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污泥回流孔(19)和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孔上方的上清液回流孔(16),该上清液回流孔(16)通过回流管道连接沉淀池的上清液抽出孔,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水泵; 所述沉淀池(7)对应于过水孔(17)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外,与所述反应池共用一个侧壁,所述过水孔(17)即为沉淀池的入口,所述沉淀池的下部为斗状结构,并且所述污泥回流孔(19)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沉淀池内上部位置设有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8); 所述污泥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孔(71),清水出孔(71)位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8)的上方;对应于该清水出孔(71)在污泥沉淀池的外侧壁上设有出水堰(9);所述上清液抽出孔位于所述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下方且靠近水平流沉淀分离装置(8)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向反应池内吹送空气的风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4)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