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肿节风10份-12份、穿心莲16份-18份、乌点规15份-17份、竹盐3份-5份、川贝母5份-7份,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该中药制剂具有防治感冒、扁桃腺炎、鼻咽炎、急慢性咽喉肿痛、燥痒干咳、声带结节、嘶哑失音等症状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药物。
技术介绍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医学上简称URTI或URI),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位置可以在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分为病毒性(70-80%)、细菌性(占20-25%)。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感染的病原体是以病毒为主,且会合并不同的症状,较常见的是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咙痛,乃至全身症状,如倦怠、全身酸痛、头痛或发烧等。咽喉肿痛(sore throat)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又称“喉痹”。咽喉肿痛见于西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和单纯性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也是口干舌燥,感冒生病的象征。咽喉肿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任何刺激喉咙及口腔粘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它们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灰尘、香烟、废气、热饮料或食物,牙齿或牙龈感染有时也会累及咽喉、慢性咳嗽、极干燥的环境、胃酸反流及说话声音过大同样会刺激喉咙,声音撕哑是常见的副作用。目前,市场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药物也较多,包括西药和中药治疗,一般治疗以西药为主,但疗效不明显,见效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主要防治感冒、扁桃腺炎、鼻咽炎、急慢性咽喉肿痛、燥痒干咳、声带结节、撕哑失音等症状。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肿节风10份一 12份、穿心莲16份一 18份、乌点规15份一 17份、竹盐3份一 5份、川贝母5份一 7份,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优选地,上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肿节风11份、穿心莲17份、乌点规16份、竹盐4份、川贝母6份,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优选地,上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肿节风10份、穿心莲16份、乌点规15份、竹盐3份、川贝母5份,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优选地,上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肿节风12份、穿心莲18份、乌点规17份、竹盐5份、川贝母7份,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本专利技术选取的中药原料中,各药有效成份分析: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Nakai的干燥全株。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夏、秋二季采收。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性味:苦;辛;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0011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 Nees)的全草或叶。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乌点规(学名:Solallumnigrum L.ver Pauciflorum Liou),潮汕地区别名称为钮草、钮仔草、乌目菜、乌疔草、点归菜、乌归表。外地别名称为白花菜、七粒扣、五宅茄、少花龙葵。以嫩梢茎叶供食,可作汤、凉拌或炒食。在滇中、滇西南一带的沟边、林下阴湿处有分布。性味功能:乌点规味微苦、甘,性寒。内服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炎退肿。入肝肺肾经。主治:痢疾、高血压、黄疸、扁桃体炎、肺热咳嗽、牙龈出血。外治皮肤湿毒、乌疱、老鼠咬伤。有清凉散热之功,并可兼治喉痛。竹盐,是将日晒盐装入三年生的青竹中,两端以天然黄土封口,以松树为燃料,经1000°C~1500°c高温煅烧后提炼出来的物质。竹盐是以含丰富矿物的天然盐为原料,放进生长3年以上的竹筒,竹子必须选用生长在西海岸的竹子,直径为7cm,3年或5年的竹子,如果直径超过7cm,竹子中的水分很难溶入盐里,品质就得不到保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慢性炎症和细菌、病菌并没有因为药物的发展而减少或灭绝。恰恰相反,这些毒素在大量的抗生素和药物的作用下,反而产生了抗体,生命力越发旺盛。竹盐的消炎、抗菌、中和毒素的能力是惊人的。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 “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川贝母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 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贝枇杷露等,这样会增强治疗疾病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效增益为: 1、本专利技术对病毒性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有极好的疗效,具有化痰、清热、解毒和消炎作用。2、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标本根治,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痛苦。3、本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显效快、治愈率高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a按重量份数取肿节风11份、穿心莲17份、乌点规16份、川贝母6份。合并后加水浸泡I小时,然后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一与药渣; b将步骤a中所得药渣再加水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二与药渣;将滤液一与滤液二合并,静置,再次过滤,得滤液三; c将滤液三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加入竹盐4份,然后将糊精、甜蜜素与稠膏混匀,制成颗粒,烘干,即得。实施例2 a按重量份数取肿节风10份、穿心莲16份、乌点规15份、川贝母5份。合并后加水浸泡I小时,然后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一与药渣; b将步骤a中所得药渣再加水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二与药渣;将滤液一与滤液二合并,静置,再次过滤,得滤液三; c将滤液三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加入竹盐3份,然后将糊精、甜蜜素与稠膏混匀,制成颗粒,烘干,即得。 实施例3 a按重量份数取肿节风12份、穿心莲18份、乌点规17份、川贝母7份。合并后加水浸泡I小时,然后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一与药渣; b将步骤a中所得药渣再加水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二与药渣;将滤液一与滤液二合并,静置,再次过滤,得滤液三; c将滤液三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加入竹盐5份,然后将糊精、甜蜜素与稠膏混匀,制成颗粒,烘干,即得。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随机选择138例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门诊就诊者,男67例,女71例,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65岁; 2、临床主症:感冒、扁桃腺炎、鼻咽炎、急慢性咽喉肿痛、燥痒干咳、撕哑失音、声带结节; 3、治疗方法: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两次; 4、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不良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肿节风10份-12份、穿心莲16份-18份、乌点规15份-17份、竹盐3份-5份、川贝母5份-7份,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肿节风10份一 12份、穿心莲16份一 18份、乌点规15份一 17份、竹盐3份一 5份、川贝母5份一 7份,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肿节风11份、穿心莲17份、乌点规16份、竹盐4份、川贝母6份,加入药用辅料,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秦文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