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404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拼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平台,下料平台分别设置上下贯通的左矩形通槽和右矩形通槽,下料平台的底面设置内部包括滑道的左支脚、中支脚和右支脚,滑道上固定旋转轴,旋转轴上连接旋转辊。下料时,左旋转辊被左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左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右旋转辊被右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右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即下料时,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可顶起拼焊成品,使工人容易又安全的实现抓取拼焊成品的动作,提高了转移拼焊成品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拼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拼焊L型料片加工工序完毕后,拼焊成品需要转移至传送装置以进行下一道工序。目前转移的过程主要由人工完成,拼焊成品放置于桌面上会由于自重会紧贴桌面,工人要从桌面上取下拼焊成品以完成转移动作,需要在拼焊成品的边缘重复多次抓取的动作才能取下拼焊成品,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而且拼焊成品的边缘相对锋利,容易划伤工人手指,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可使拼焊成品与放置桌面部分分离,让抓取拼焊成品的动作容易实现、提高了转移拼焊成品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平台,所述下料平台对应两片L型料片无拼焊线的两角位置处分别设置上下贯通的左矩形通槽和右矩形通槽,所述下料平台的底面设置左支脚、中支脚和右支脚,所述左支脚内部设置第一左滑道,所述右支脚内部设置第一右滑道,所述中支脚内部设置第二左滑道和第二右滑道,所述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左旋转轴的两端,所述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右旋转轴的两端,所述左旋转轴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左旋转辊,所述右旋转轴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右旋转辊,所述左旋转辊对应左矩形通槽设置,所述右旋转辊对应右矩形通槽设置;拼焊时,所述左旋转辊被左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左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所述右旋转辊被右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右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下料时,所述左旋转辊被左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左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所述右旋转辊被右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右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其中,所述第一左滑道、第二左滑道、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均包括电机和滑道,电机启动时,电机带动滑道上下运动。其中,所述左旋转辊和右旋转辊的表面分别设置橡胶层。其中,所述左旋转辊的宽度小于左矩形通槽的宽度,所述右旋转辊的宽度小于右矩形通槽的宽度。其中,所述左支脚、中支脚和右支脚分别设置电动伸缩结构。其中,所述左支脚、中支脚和右支脚分别设置长度刻度线。其中,所述左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平台,下料平台分别设置上下贯通的左矩形通槽和右矩形通槽,下料平台的底面设置内部包括滑道的左支脚、中支脚和右支脚,滑道上固定旋转轴,旋转轴上连接旋转辊。下料时,左旋转辊被左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左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右旋转辊被右旋转轴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右矩形通槽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即下料时,左旋转辊突出于左矩形通槽,顶起拼焊成品的左侧一角,使拼焊成品的左侧一角与放置桌面分离。右旋转辊突出于右矩形通槽,顶起拼焊成品的右侧一角,使拼焊成品的右侧一角与放置桌面分离。抓取该分离出的左侧一角和右侧一角,即可容易又安全的实现抓取拼焊成品的动作。可见,该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可使拼焊成品与放置桌面部分分离,让抓取拼焊成品的动作容易实现、提高了转移拼焊成品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拼焊下料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拼焊下料装置的结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下料平台;2_左矩形通槽;3_右矩形通槽;4_左支脚;5_中支脚;6-右支脚;7_左旋转轴;8_左旋转辊;9_右旋转轴;10_右旋转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其分别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拼焊下料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和结构仰视图。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平台1,所述下料平台I对应两片L型料片无拼焊线的两角位置处分别设置上下贯通的左矩形通槽2和右矩形通槽3,所述下料平台I的底面设置左支脚4、中支脚5和右支脚6,所述左支脚4内部设置第一左滑道,所述右支脚6内部设置第一右滑道,所述中支脚5内部设置第二左滑道和第二右滑道,所述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左旋转轴7的两端,所述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右旋转轴9的两端,所述左旋转轴7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左旋转辊8,所述右旋转轴9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右旋转辊10,所述左旋转辊8对应左矩形通槽2设置,所述右旋转辊10对应右矩形通槽3设置;拼焊时,所述左旋转辊8被左旋转轴7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左矩形通槽2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所述右旋转辊10被右旋转轴9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右矩形通槽3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下料时,所述左旋转辊8被左旋转轴7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左矩形通槽2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所述右旋转辊10被右旋转轴9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右矩形通槽3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在激光拼焊完成后下料时,左旋转辊8突出于左矩形通槽2,顶起拼焊成品的左侧一角,使拼焊成品的左侧一角与放置桌面分离。右旋转辊10突出于右矩形通槽3,顶起拼焊成品的右侧一角,使拼焊成品的右侧一角与放置桌面分离。抓取该分离出的左侧一角和右侧一角,即可容易又安全的实现抓取拼焊成品的动作。可见,该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可使拼焊成品与放置桌面部分分离,让抓取拼焊成品的动作容易实现、提高了转移拼焊成品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左滑道、第二左滑道、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均包括电机和滑道,电机启动时,电机带动滑道上下运动。滑道上连接旋转轴,电机带动滑道上下运动,即带动旋转轴上下运动,上下运动的旋转轴可快速方便的运动至高于或低于矩形通槽的位置,使下料过程变得省力且方便。旋转轴上连接可旋转的旋转辊,缓冲了旋转辊接触L型料片时的冲击力,防止拼焊成品变型。其中,所述左旋转辊8和右旋转辊10的表面分别设置橡胶层。橡胶层可防止L型料片被无意划伤,保证了拼焊成品的质量。其中,所述左旋转辊8的宽度小于左矩形通槽2的宽度,所述右旋转辊10的宽度小于右矩形通槽3的宽度。左旋转辊8和右旋转辊10的宽度可根据实际下料的需要而设计。其中,所述左支脚4、中支脚5和右支脚6分别设置电动伸缩结构。左支脚4、中支脚5和右支脚6分别设置电动伸缩结构,利用电动伸缩结构可方便地调节下料平台I的高度,扩大激光拼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平台(1),所述下料平台(1)对应两片L型料片无拼焊线的两角位置处分别设置上下贯通的左矩形通槽(2)和右矩形通槽(3),所述下料平台(1)的底面设置左支脚(4)、中支脚(5)和右支脚(6),所述左支脚(4)内部设置第一左滑道,所述右支脚(6)内部设置第一右滑道,所述中支脚(5)内部设置第二左滑道和第二右滑道,所述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左旋转轴(7)的两端,所述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右旋转轴(9)的两端,所述左旋转轴(7)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左旋转辊(8),所述右旋转轴(9)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右旋转辊(10),所述左旋转辊(8)对应左矩形通槽(2)设置,所述右旋转辊(10)对应右矩形通槽(3)设置;拼焊时,所述左旋转辊(8)被左旋转轴(7)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左矩形通槽(2)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所述右旋转辊(10)被右旋转轴(9)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右矩形通槽(3)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下料时,所述左旋转辊(8)被左旋转轴(7)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左矩形通槽(2)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所述右旋转辊(10)被右旋转轴(9)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上运动至高于右矩形通槽(3)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拼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平台(I),所述下料平台(I)对应两片L型料片无拼焊线的两角位置处分别设置上下贯通的左矩形通槽(2)和右矩形通槽(3),所述下料平台⑴的底面设置左支脚(4)、中支脚(5)和右支脚(6),所述左支脚(4)内部设置第一左滑道,所述右支脚出)内部设置第一右滑道,所述中支脚(5)内部设置第二左滑道和第二右滑道,所述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左旋转轴(7)的两端,所述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连接右旋转轴(9)的两端,所述左旋转轴(7)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左旋转辊(8),所述右旋转轴(9)的中部连接可旋转的右旋转辊(10),所述左旋转辊(8)对应左矩形通槽(2)设置,所述右旋转辊(10)对应右矩形通槽⑶设置; 拼焊时,所述左旋转辊(8)被左旋转轴(7)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左矩形通槽(2)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所述右旋转辊(10)被右旋转轴(9)带动沿第一右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向下运动至低于右矩形通槽(3)的底面高度的位置后固定,下料时,所述左旋转辊(8)被左旋转轴(7)带动沿第一左滑道和第二左滑道向上运动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锦激光拼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