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状线圈、装订用具及其装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2315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旋状线圈,在以一定的间隔穿设有多个孔22的用纸20上,将螺旋状线圈2插通来将多枚用纸20装订成一体。螺旋状线圈2具有与用纸20的孔22的间隔L1不同的间隔的间距P2。螺旋状线圈2可以闭圈,也可是按照与用纸不同的间距的形状。为了将该螺旋状线圈2插入用纸20的孔22中,预先准备好线圈引导用工具10。引导用工具10具有与一连串的孔22同一间隔的间距P3,在端部形成卡合部,与螺旋状线圈2卡合。引导用工具10按照螺旋状线圈2从后方通过孔22中,塑性变形地将多枚孔22装订成一体。塑性变形后的螺旋状线圈2保持变形后的间距P2’。由此,可提供结构简单、移动性大且容易装订的螺旋状线圈、装订用具及其装订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型的装订用的。
技术介绍
在装订技术方面,有一种方法是在用纸上,以所定的间隔穿设多个孔,通过以一定的间距螺旋状卷绕的螺旋状线圈而装订成1册书本。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第1,可将书本打开360度,第2,通过使用金属制或塑料制的线圈来附带性提高耐久性,又可将制造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然而,在传统性技术中,其存在的问题是在使用以一定的间距螺旋状卷绕的螺旋状线圈进行装订时,存在多种用纸及其螺旋状线圈用间距,在规格上不能统一。例如,因混合有各种间距,故对于以5mm的间隔穿设有多个孔的用纸,有时会出现误用以6mm的间距卷绕的螺旋状线圈那种不适当的情况。并且,这种以错误选择的6mm的间距卷绕的螺旋状线圈是无法再度对其进行正确的5mm的间距的重新卷绕的操作。这对没有特殊性设备和专用装置的个人消费者来讲尤其明显。又,通常在将上述螺旋状线圈插通于用纸的孔中之后,在端部需要将螺旋状线圈折曲进行末端处理。在此场合,在采用传统技术的末端处理时,存在着以下的众所周知的问题。(1)首先,因端部折曲而难以对螺旋状线圈再利用。这是因为折曲后的金属制或塑料制的部件要想恢复为原样通常是困难的;(2)又,因将螺旋状线圈折曲而使位置固定,故要想再次将装订后的用纸取出和放入是困难的。因此,难以对装订过1次的用纸的顺序实施变更;(3)再有,为了在端部将螺旋状线圈折曲,通常需要专用的工具和化费劳力。即,在传统技术中,首先,在使用螺旋状线圈的书本装订市场上,存在着混合有各种间距的不适当的情况,并且,在采用传统的螺旋状线圈的装订方法中,存在着用纸及其螺旋状线圈的再利用性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状线圈或使用螺旋状线圈的装订用具,所述螺旋状线圈结构简单、容易使用、并可使用以与穿设于用纸的多孔间隔不同的间距卷绕的螺旋状线圈进行装订。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装订方法,所述新型的装订方法使用这种螺旋状线圈及其装订用具、将多枚用纸装订成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螺旋状线圈,所述螺旋状线圈系在以一定的间距穿设有多个孔、重叠多层的用纸上插通于各孔,对多枚用纸进行装订的螺旋状线圈,其特征在于,在非使用状态下,该螺旋状线圈的间距是一种与所述各孔间的间距不同的间隔的形态,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螺旋状线圈可以作塑性变形,以形成与所述各孔间的间距相同的间距。采用这种结构,由于螺旋状线圈可作塑性变形,因此,即使在螺旋状线圈的间距与穿设于用纸的孔的间隔不同时,也可进行多枚用纸的装订。其次,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螺旋状线圈中,其特征在于,在非使用状态下,所述螺旋状线圈是以不等间距卷绕线圈的螺旋状线圈。采用这种结构,利用移动性大的闭圈形态、按照不同间距的螺旋形状、或者不同领域中使用的螺旋形态的螺旋状线圈等的各种形态的不等间距卷绕的螺旋状线圈,可对多枚用纸进行装订。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是一种装订用具,所述2装订用具系使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螺旋状线圈,所述螺旋状线圈在以一定的间距穿设有多个孔、重叠多层的用纸上,使所述螺旋状线圈插通于各孔,对多枚用纸进行装订的螺旋状线圈,其特征在于,该装订用具具有以与所述多个孔的间距相同的间距卷绕的螺旋形状,至少在一端部具有将所述螺旋状线圈的端部卡合的卡合部。采用这种结构,不需要大型的专用装订工具或特别性的劳力,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插通螺旋状线圈、对多枚用纸进行装订的装订用具。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3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形状具有与所述螺旋状线圈的端部的形状不同的形状,通过将所述螺旋状线圈的端部插入所述卡合部内,使两者卡合,将所述螺旋状线圈的端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采用这种结构,不需要特别的操作,只要根椐螺旋状线圈和装订用具的外部形状,即可简单地将两者卡合。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利技术使用的是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螺旋状线圈和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装订用具,将以一定的间距穿设有多个孔的用纸多层重叠并装订成一体。采用这种结构,不需要以往公知的电动型或大型的装订工具,可提供一种由极其简单的工具构成的、插通螺旋状线圈即可将多层用纸装订成一体的装订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状线圈方式的简易型装订用具采用的是如上的基本结构,但螺旋状线圈最好是以铁等为主的金属制品。又,这种塑性变形只需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尤其作为特征性来讲,所述装订用具的卡合部基于装订用具和螺旋状线圈的直径与间距的不同,在弹性界限内将两者磨擦卡合成一体。并且,也可同时提供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螺旋状线圈或装订用具一体性收纳的收纳工具。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使用不等间距的螺旋状线圈进行书本装订操作的前阶段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使用不等间距的螺旋状线圈进行书本装订操作中的阶段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装订用具的端部的放大侧视图。图4为表示在不等间距的螺旋状线圈与装订用具的端部进行卡合的放大主视图。图5为表示采用不等间距的螺旋状线圈方式的简易型装订用具的、操作后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采用塑性变形的螺旋状线圈方式的末端处理的放大主视图。图7为表示采用传统技术的、使用不等间距的螺旋状线圈的装订操作分为3种形态的图。图中,1为螺旋状线圈(等间距),2为螺旋状线圈(不等间距),10为装订用具,14为卡合部,20为用纸,22为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纸说明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为了将多枚用纸20装订成一体的技术是将以一定间隔形成螺旋状的螺旋状线圈1通过穿设于用纸20侧部的一连串的孔22中来进行装订的技术。图7是表示采用传统技术的、使用螺旋状线圈1将多枚用纸20装订成一体的作业分为3种形态的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另外,该螺旋状线圈1是金属或塑料制品,间距P1与用纸的孔的中心间距离L1相同。具体地讲,若连续的每一个孔22按照中心间距离L1(参照图7a)例如、6mm的间距而形成,则螺旋状线圈1的间距P1(参照图7a)就是6mm。这样,因孔22的中心间距离L1与螺旋状线圈1的间距P1相同,故可进行顺利的装订操作。反之,当孔22的中心间距离L1与螺旋状线圈1的间距P1不同时,一般来讲,传统技术是难以进行装订操作的。实际上,不局限于设置于用纸20的孔22的中心间距离L1始终相同,而是存在着许多适合各种间距的制品。一般来讲,虽然大多是处在间距为5~6mm的范围,但因商品的供给者或国家间的市场不同等,至今无法统一标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以6mm的间隔穿设有多个孔22的用纸20,误用以5mm的间距卷绕的螺旋状线圈1等。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例如对于以6mm间距的间隔穿设有多个孔22的多枚的用纸20,可容易地使用以5mm间距卷绕的螺旋状线圈1进行装订操作。图1为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放大立体图。用纸20预先在侧部穿设有装订用的一连串的孔22。另外,本专利技术在该孔的穿设方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又,使用符号P2a、2b、2c所述的螺旋状线圈2,插通该一连串的孔22中,将多枚用纸20一体性闭合。但螺旋状线圈2与所述螺旋状线圈1不同,间距P2(参照符号P2a、P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状线圈,是一种在以一定的间距穿设有多个孔、重叠多层的用纸上插通于各孔、对多枚用纸进行装订的螺旋状线圈,其特征在于,在非使用状态下,该螺旋状线圈的间距是一种维持与所述各孔间的间距不同的间隔的形态,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螺旋状线圈可作塑性变形,以形成与所述各孔间的间距相同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诚清水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卡路事务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