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及其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056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及其叶轮。其包括泵体、叶轮、泵轴、驱动电机。泵体特征在于:泵进口直径设计成极大进口,叶轮置于泵腔内的一旁,无叶腔宽度为叶轮外径的0.15~0.20倍之间。叶轮包括轮体、轮体中心的轮轴以及轮体上的叶片和副叶片。叶轮为半开多叶片式,仅有后盖板(2),无前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叶片与一般无堵塞泵叶轮叶片(叶片数较少,且叶片进出口安放角呈90°)不同,叶片进出口安放角均小于90°,并且叶片进口直径Dj较小,不仅减少叶片进口冲击损失,还增大叶片对介质的有效工作面积,进一步减少叶片进口区域的旋涡损失,从而提高效率和扬程。泵进口为一般泵进口的1.2倍左右,这样无叶腔宽度可以在不影响通过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取较小值,不仅效率和扬得到程高,较大部分长纤维、大颗粒固体不通过叶轮,从无叶腔直接进入蜗壳,抗缠绕和无堵塞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及其叶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及其叶轮,特别涉及一种主要适用于输送具有缠绕性长纤维、大颗粒的固体,或者输送流体介质中含有部分气体的无堵塞泵叶轮。属于浆料、污水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输送纸浆,污水污物介质时,泵常常因介质中夹杂各种长纤维如长塑料纤维、麻纤维、纸浆纤维和大颗粒等固体杂质而导致运行堵塞,从而影响泵的通过性能和运行效率,降低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缠绕在叶轮上的纤维不仅减小泵的有效过流面积和而造成堵塞,还需时常停机处理,维修频繁,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并耽误工业生产。因此,泵叶轮实现无堵塞和高效率运行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目前市场上抽送纸浆纤维、污水污物的泵结构形式较多,常见的产品有单双流道泵和旋流式泵。单双流道泵适合输送大颗粒、长纤维物质的流体,单流道泵叶轮由于叶片数为I片,其叶片不能得到对称布置,平衡性差,泵运行时噪声和振动相对较大;双流道泵平衡性稍好于单流道泵,但叶片比一般的离心叶片厚,抗缠绕性差,输送细长纤维时容易造成堵塞,导致泵不能 正常工作,甚至会烧毁电机。旋流式泵叶轮一般是叶轮退缩在蜗壳的后泵腔内,叶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用叶轮,包括轮体、轮体中心的轮轴、轮体正面的叶片及轮体背面的副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为多叶片式,叶片形式为圆柱形,叶片数为9~11片,叶轮为半开式叶轮,有后盖板,无前盖板,后盖板背面有副叶片,副叶片数和形式与叶片数和叶片形式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用叶轮,包括轮体、轮体中心的轮轴、轮体正面的叶片及轮体背面的副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为多叶片式,叶片形式为圆柱形,叶片数为9~11片,叶轮为半开式叶轮,有后盖板,无前盖板,后盖板背面有副叶片,副叶片数和形式与叶片数和叶片形式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用叶轮,其特征在于:叶片包角Θ为.30°~45°。叶片进口安放角^取50°~70° ;叶片出口安放角@2取40°~5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片式无堵塞泵用叶轮,其特征在于:叶轮进口直径Dj为常规离心泵计算值的0.6~0.8倍。叶片进口边与轴线平行且共面。叶片使用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雄发施卫东张启华张德胜程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