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压式水合物抑制剂注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差压式水合物抑制剂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气运输过程中为防止水合物的生成,需要加注水合物抑制剂,目前实际使用的水合物抑制剂加注装置分为电动式、气动式和重力式,在使用过程中这三种形式的水合物抑制剂加注装置均不能实现水合物抑制剂加注过程的自动启停和水合物抑制剂加注速度的自动控制。水合物的生成位置较为隐蔽,不易察觉,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易引起管道堵塞等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压式水合物抑制剂注入装置,它实现了水合物抑制剂加注过程的启停、水合物抑制剂加注速度的自动控制以及远传报警,操作简便,控制准确,节省时间。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螺栓、壳体、上游引压管一、膜片、动板、弹簧、下游引压管、活动连杆、开孔、密封垫片、储液箱、上游引压管二、注液管、远传报警装置,壳体包括前后布置的两个外壳,两个外壳由螺栓连接,壳体上设有上游引压管一与下游引压管,上游引压管一与易产生水合物的管路的上游连接,下游引压管与易产生水合物的管路的下游连接,壳体内设有竖直的膜片,膜片的中间为圆片状,材质为橡胶,膜片将壳体内的空间分割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是相对隔绝的,膜片在天然气压差下可前后移动,膜片的后方设有一个开口朝后的圆帽状的动板,动板可以前后移动,膜抵靠在动板的顶面上,动板后方连接有活动连杆和弹簧,活动连杆上有两个开孔,活动连杆插在注液管中,活动连杆后方设有远传报警器按钮,报警装置安装在控制室;储液箱前方设有上游引压管二,储液箱下方连接有注液管 ...
【技术保护点】
差压式水合物抑制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螺栓(1)、壳体(2)、上游引压管一(3)、膜片(4)、动板(5)、弹簧(6)、下游引压管(7)、活动连杆(8)、开孔(9)、密封垫片(10)、储液箱(11)、上游引压管二(12)、注液管(13)、远传报警装置(14),壳体(2)包括前后布置的两个外壳,两个外壳由螺栓(1)连接,壳体(2)上设有上游引压管一(3)与下游引压管(7),上游引压管一(3)与易产生水合物的管路的上游连接,下游引压管(7)与易产生水合物的管路的下游连接,壳体(2)内设有竖直的膜片(4),膜片(4)的中间为圆片状,膜片(4)将壳体(2)内的空间分割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是相对隔绝的,膜片(4)的后方设有一个开口朝后的圆帽状的动板(5),膜片(4)抵靠在动板(5)的顶面上,动板(5)后方连接有活动连杆(8)和弹簧(6),活动连杆(8)上有两个开孔(9),活动连杆(8)插在注液管(13)中,活动连杆(8)后方设有远传报警器按钮(14),储液箱(11)前方设有上游引压管二(12),储液箱(11)下方连接有注液管(13),在注液管(13)与活动连杆(8)之间设有密封垫片(10)。
【技术特征摘要】
1.差压式水合物抑制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螺栓(I)、壳体(2)、上游引压管一(3)、膜片(4)、动板(5)、弹簧(6)、下游引压管(7)、活动连杆(8)、开孔(9)、密封垫片(10)、储液箱(11)、上游引压管二(12)、注液管(13)、远传报警装置(14),壳体(2)包括前后布置的两个外壳,两个外壳由螺栓(I)连接,壳体(2)上设有上游引压管一(3)与下游引压管(7),上游引压管一(3)与易产生水合物的管路的上游连接,下游引压管(7)与易产生水合物的管路的下游连接,壳体(2)内设有竖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宁,郑峰,郭勇,唐建峰,王传磊,宋滨,刘争芬,赵守明,周凯,杨帆,张硕琳,解相华,宁芳,朱红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