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圈和相应的自行车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709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轮圈(10)和相应的自行车车轮,所述轮圈包括:径向外部部分(12),其被构造成与自行车轮胎联接;和径向内部部分(14),其包括用于相应的辐条(17)的多个附接孔(16)。所述轮圈(10)的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包括对向的侧壁(14a、14b)和底壁(14c),在所述底壁(14c)中形成所述多个孔(16)。所述底壁(14c)被构造用以,在所述孔(16)中的至少一些孔处容纳相应的穿孔插入体(18),用于保持所述辐条的头部。所述轮圈(10)的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还包括第一曲率不连续处(14d、14e),其将所述侧壁(14a、14b)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底壁(14c)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轮圈和相应的自行车车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轮圈。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轮圈的自行车车轮。
技术介绍
已知,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部分,该径向外部部分被构造成与轮胎联接;和径向内部部分,该径向内部部分包括用于相应辐条的多个附接孔。通常,径向内部部分包括对向的侧壁和底壁,在底壁中形成上述孔。已知“对称轮圈”和“不对称轮圈”,它们是这种轮圈,即:它们的径向内部部分具有径向截面,该径向截面关于轮圈的纵分(sagittal)中间平面分别对称或不对称。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表述“纵分中间平面”指示如下平面,该平面垂直于轮圈的旋转轴线,并且穿过被安装在轮圈上的轮胎的中间。因而,纵分中间平面与被安装在轮圈上的轮胎的对称平面重合。通常,辐条在上述孔处与车轮关联,并且被定向为相对于纵分中间平面成预定倾斜度,以便获得预定外倾角。对称轮圈通常用于自行车前轮,而不对称轮圈通常用于后轮。实际上,轮圈的径向内部部分的不对称形状使得更易于获得高外倾角,其中,由于在轮毂的一侧上提供链轮组件,所以后轮特别需要高外倾角。然而,也能够在前轮中使用不对称轮圈,特别是使用碟刹时。在自行车领域,特别是竞赛自行车,特别需要制造这种轮圈,它们坚固并且可靠,同时又轻。因此,存在使轮圈的径向内部部分的壁具有低厚度的趋势,该厚度仍足以使轮圈具有期望的强度和可靠性的特征。 申请人:已经发现,被紧固的辐条的头部在相应的孔周围的接触区域中对轮圈施加相当大的应力。这种应力决定了在该孔处的张力高度集中,这涉及需要至少在底壁处提供预定厚度。同一 申请人:的EP2422959公开了对称轮圈,该对称轮圈设置有穿孔插入体,用于保持辐条的头部。辐条在轮圈的底壁上制出的相应孔处穿过插入体。插入体被布置在上述孔处,处在辐条的头部和底壁之间。在EP2422959中描述的插入体允许由被紧固的辐条产生的应力分布在底壁的孔周围的接触区域上,其比没有插入体时大。因此,与不使用插入体的情况相比,底壁的厚度能够有利地更小。然而, 申请人:已经发现,能够改进底壁和插入体之间的接触。通过改进上述接触,能够改进由被紧固的辐条产生的应力在轮圈上的分布,以便进一步减小底壁的厚度,并且因此进一步使轮圈变轻。 申请人:已经发现,在不对称轮圈中,也存在减小壁的厚度的需要,以便使轮圈变轻,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特别关注由被紧固的辐条的附接头部在轮圈上产生的应力而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实现被紧固的辐条的张力在轮圈(对称或不对称的)上的最佳分布,以便能够减小轮圈的厚度,并且因而获得期望的重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其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部分,所述径向外部部分被构造成与自行车轮胎联接;径向内部部分,所述径向内部部分包括用于相应的辐条的多个附接孔,其中,所述径向内部部分包括对向的侧壁和底壁,在所述底壁中形成所述多个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内部部分包括第一曲率不连续处,所述第一曲率不连续处将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底壁分离,并且其中,所述底壁被构造用以在所述孔中的至少一些孔处容纳相应的穿孔插入体,用于保持所述辐条的头部。本专利技术在其第二方面涉及一种自行车车轮,所述自行车车轮包括上述轮圈。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表述“曲率不连续处”用于指示在沿给定轮廓的在曲率上的相当大的突然改变。在本说明书和之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当涉及辐条的头部时,包括如下两种构造,即:其中该头部通过加宽辐条的端部部分限定的构造;以及其中该头部由接头(nipple)限定的构造,该接头被螺纹旋拧到辐条的端部部分上(因而,该端部部分设置有螺纹,用于使接头螺纹旋拧到其上)。代替接头,能够使用能够以常规方式与辐条的端部部分关联的不同联接构件。有利地,在本专利技术的轮圈中提供上述第一曲率不连续处,使得能够容纳穿孔插入体,用于将辐条的头部保持在底壁处,并且能够与侧壁的轮廓或曲率无关地,根据被构造成与上述底壁联接的插入体的壁的曲率而选择该底壁的曲率。因此,该第一不连续处越明显,侧壁的曲率和底壁的期望曲率之间的差异就越大。因而,能够获得由被紧固的辐条在轮圈的底壁上产生的张力的最佳分布。因此,能够减小该底壁的厚度,以便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轮圈的强度和可靠性的情况下,产生期望的轻重量。特别地, 申请人:已经发现,当辐条被紧固时,第一曲率不连续处导致轮圈的底壁的收缩效果,并且与轮圈的径向内部部分的轮廓(以及因此对称和不对称轮圈)无关地获得该效果。由于这种效果,在穿孔插入体和底壁之间的互相接触面积增加,并且继而轮圈上的张力分布得到改进。 申请人:也已经发现,提供具有根据插入体的壁的曲率而选择的曲率的底壁,有利地允许定向辐条,以便获得期望的外倾角,同时保持穿孔插入体和底壁之间的最佳接触,继而获得在轮圈上的最佳应力分布。在上述方面中任意方面中,本专利技术都能够包括单独地或以组合方式获得的如下优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优选地,所述底壁具有预定轮廓,并且所述穿孔插入体中的每个包括联接壁,用于与所述底壁联接,其中,所述联接壁具有基本匹配所述预定轮廓的轮廓。更优选地,所述底壁具有基本圆形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预定的第一弯曲半径,并且所述穿孔插入体中的每个包括联接壁,用于与所述底壁联接,所述联接壁具有基本圆形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基本等于所述第一弯曲半径的弯曲半径。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表述“基本圆形的轮廓”用于指示如下轮廓,即:对于其大部分延伸部,该轮廓与圆弧的形状基本一致。有利地,以此方式,获得匹配表面之间的形状联接,即在穿孔插入体和底壁之间的接触是最佳的(继而获得最佳的轮圈上的应力分布),并且与为了获得期望的外倾角而赋予辐条的特定倾斜度无关地,保持最佳。在本专利技术的轮圈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内部部分关于所述轮圈的纵分中间平面对称。以此方式,做出对称轮圈。在本专利技术的轮圈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内部部分关于所述轮圈的纵分中间平面不对称。以此方式,做出不对称轮圈。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轮圈包括第二曲率不连续处,所述第二曲率不连续处将所述对向侧壁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底壁分离。在对称轮圈的情况下,该第二曲率不连续处当然关于上述纵分中间平面与上述第一曲率不连续处形成镜像。另一方面,在不对称轮圈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曲率不连续处能够不与上述第一曲率不连续处形成镜像,即上述第二曲率不连续处能够明显地大于或小于第一曲率不连续处,和/或上述第二曲率不连续处能够被布置在相对于第一曲率不连续处的不同径向位置中。 申请人:已经发现,与其形状和位置无关地,当辐条被紧固时,第二曲率不连续处导致轮圈的底壁收缩更大,继而在穿孔插入体和底壁之间的互相接触面积增大,并且改进张力在轮圈上的分布。这在对称和不对称轮圈两者中都发生。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具有基本圆形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弯曲半径的预定第二弯曲半径。替代地,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具有基本直线的轮廓。因此,由于提供了上述曲率不连续处,能够与侧壁的轮廓无关地,在底壁中做出期望的轮廓。在不对称轮圈的情况下,提供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对向侧壁中的一侧壁具有基本圆形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所述预定第二弯曲半径,并且所述对向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行车轮圈和相应的自行车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轮圈(10),包括:径向外部部分(12),所述径向外部部分(12)被构造成与自行车轮胎(100)联接;径向内部部分(14),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包括用于相应的辐条(17)的多个附接孔(16),其中,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包括对向的侧壁(14a、14b)和底壁(14c),在所述底壁(14c)中形成所述多个孔(16),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包括第一曲率不连续处(14d、14e),所述第一曲率不连续处(14d、14e)将所述侧壁(14a、14b)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底壁(14c)分离,并且其中,所述底壁(14c)被构造用以在所述孔(16)中的至少一些孔处容纳相应的穿孔插入体(18),用于保持所述辐条(17)的头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3 IT MI2013A0002011.一种自行车轮圈(10),包括: 径向外部部分(12),所述径向外部部分(12)被构造成与自行车轮胎(100)联接; 径向内部部分(14),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包括用于相应的辐条(17)的多个附接孔(16), 其中,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包括对向的侧壁(14a、14b)和底壁(14c),在所述底壁(14c)中形成所述多个孔(16), 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内部部分(14)包括第一曲率不连续处(14d、14e),所述第一曲率不连续处(14d、14e)将所述侧壁(14a、14b)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底壁(14c)分离,并且其中,所述底壁(14c)被构造用以在所述孔(16)中的至少一些孔处容纳相应的穿孔插入体(18),用于保持所述辐条(17)的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10),其中,所述底壁(14c)具有预定轮廓,并且所述穿孔插入体(18)中的每个包括联接壁(18a),用于与所述底壁(14c)联接,其中,所述联接壁(18a)具有基本匹配所述预定轮廓的轮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10),其中,所述底壁(14c)具有基本圆形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预定的第一弯曲半径,并且所述穿孔插入体(18)中的每个包括联接壁(18a),用于与所述底壁(14c)联接,且所述联接壁(18a)具有基本圆形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基本等于所述第一弯曲半径的弯曲半径。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里奥·梅焦兰
申请(专利权)人: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