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结构以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651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结构以及电机,电机定子结构包括定子绕组以及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圈于定子齿上缠绕,于各定子铁芯的二端面上分别注塑有封装凸出部的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于各嵌线槽的槽口处均注塑有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贯穿二端面并与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连接;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绕组线圈具有凸出定子铁芯二端面的二凸出部,其采用模具注塑的方法在表面形成绝缘层,绝缘层封装二凸出部以及定子齿槽口,可实现各绕组线圈的固定,起到绝缘的目的,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绝缘层稳定性较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采用上述电机,可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的安全性,同时还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机,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结构以及电机,电机定子结构包括定子绕组以及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圈于定子齿上缠绕,于各定子铁芯的二端面上分别注塑有封装凸出部的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于各嵌线槽的槽口处均注塑有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贯穿二端面并与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连接;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结构。本技术的绕组线圈具有凸出定子铁芯二端面的二凸出部,其采用模具注塑的方法在表面形成绝缘层,绝缘层封装二凸出部以及定子齿槽口,可实现各绕组线圈的固定,起到绝缘的目的,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绝缘层稳定性较强;本技术的电机,采用上述电机,可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的安全性,同时还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电机效率。【专利说明】电机定子结构以及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结构以及电机。
技术介绍
定子是电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包括定子绕组以及定子铁芯两部分,定子绕组绕设于定子铁芯的定子齿内,通电后定子能够产生旋转磁场,其可与电机转子配合使得转子产生输出电流。在定子绕组沿定子铁芯缠绕时,其二端部需要固定并进行绝缘处理。在传统的电机中,一般采用机械绑线或人工绑线的方法将定子绕组的各线圈捆绑为一整体,起到固定的作用,而在对其进行绝缘处理时,则采用绝缘胶纸进行包裹,非常麻烦,需要大量的人力,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在电机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定子绕组各线圈之间的捆绑效果容易出现松散,同时绝缘槽纸也容易出现刮伤,进而引发电机短路,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结构,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电机定子在进行固定以及绝缘处理比较麻烦,而且绝缘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定子结构,包括定子绕组以及具有中心通孔的定子铁芯,所述中心通孔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二端面,所述定子铁芯上、沿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设有若干定子齿,相邻两所述定子齿之间形成嵌线槽,每一所述嵌线槽与所述中心通孔之间均开设有槽口,所述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圈缠绕于所述定子齿上,所述绕组线圈具有缠绕时凸出所述定子铁芯二端面的二凸出部,于各所述定子铁芯的二端面上分别注塑有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封装所述绕组线圈的二所述凸出部,各所述槽口处均注塑有第三绝缘层,相邻两所述槽口之间的定子齿齿顶部外露,所述第三绝缘层贯通所述定子铁芯的二端面并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围合密封所述定子绕组。具体地,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为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绕组线圈的其中一所述凸出部向外扩张呈喇叭状,所述绕组线圈的另一所述凸出部向内收拢呈碗状。进一步地,于各所述嵌线槽的内壁上贴合有绝缘槽纸,每一所述第三绝缘层贴合密封与其相对设置的所述绝缘槽纸。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结构还包括接线装置,所述接线装置设有使定子绕组的漆包线与电源线电连接的接线端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转子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定子结构,所述定子结构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转子组件适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中心通孔内。本技术具有下列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定子结构中,在定子铁芯上沿中心通孔的内壁设有若干定子齿,相邻定子齿之间形成嵌线槽,每一嵌线槽与中心通孔之间均开设有槽口,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圈缠绕于定子齿上,绕组线圈具有凸出定子铁芯二端面的二凸出部,在本技术中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在定子铁芯的二端面上分别形成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通过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封装绕组线圈的二凸出部,于各嵌线槽的槽口处也均注塑有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贯穿定子铁芯的二端面并于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连接,在密封后各定子齿的齿顶部外露,即第三绝缘层密封嵌线槽口时,在定子齿的齿顶部没有注塑第三绝缘层,每一第三绝缘层刚好密封与其相对应的嵌线槽的槽口,从而使得绕组线圈被完全密封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各第三绝缘层围合形成的空间内,起到良好的固定耐压效果以及绝缘效果;而且通过整体注塑形成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绝缘层,可取消传统的浸漆工序,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本技术的电机,采用了上述的定子结构,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电机工作的安全性,同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定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机定子结构的绕组线圈的凸出部为直线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电机定子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电机定子结构的绕组线圈的凸出部为倾斜设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部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结构,主要包括定子绕组I以及定子铁芯2,定子铁芯2具有中心通孔21,中心通孔21贯穿定子铁芯的二端面22,在定子铁芯2上且沿中心通孔21的内壁211设有若干定子齿23,相邻两定子齿23之间形成嵌线槽24,每一嵌线槽24与中心通孔21之间均开设槽口 241,定子绕组I的绕组线圈11缠绕于定子齿23上,绕组线圈11在缠绕定子铁芯2时,其均具有分别凸出定子铁芯2 二端面22的二凸出部111,在定子铁芯2的二端面22上分别设有第一绝缘层25以及第二绝缘层26,该第一绝缘层25以及第二绝缘层26均采用注塑的方法形成,且分别封装绕组线圈11的二凸出部111,在每一嵌线槽24的槽口 241处也均注塑有第三绝缘层27,且在第三绝缘层27注塑完成后各定子齿23的齿顶部外露,第三绝缘层27贯穿定子铁芯2的二端面22并与第一绝缘层25以及第二绝缘层26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绝缘层25、第二绝缘层26以及第三绝缘层27围设后密封定子绕组I。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注塑机在定子铁芯2的二端面22上分别形成第一绝缘层25以及第二绝缘层26,通过第一绝缘层25以及第二绝缘层26封装绕组线圈11的二凸出部111,同时注塑机还在每一嵌线槽24的槽口 241处注塑形成第三绝缘层27,使得第三绝缘层27密封嵌线槽24的槽口 241,在密封后各定子齿的齿顶部外露,即第三绝缘层密封嵌线槽口时,在定子齿的齿顶部没有注塑第三绝缘层,每一第三绝缘层刚好密封与其相对应的嵌线槽的槽口,这样绕组线圈11密封于第一绝缘层25、第二绝缘层26以及第三绝缘层27围设形成的空间内,对于绕组线圈11起到良好的固定耐压效果以及绝缘效果;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模具注塑之前,无需对定子绕组I的各绕组线圈11进行整形处理,也无需对绕组线圈11的凸出部111进行捆绑和绝缘处理,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通过整体注塑形成第一绝缘层25、第二绝缘层26以及第三绝缘层27,可取消传统的浸漆工序,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各绝缘层稳定性较强,长时间工作后也均不会轻易出现松动或脱落,绕组线圈11始终保持稳定状态,还可以避免出现绕组线圈11出现短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子结构,包括定子绕组以及具有中心通孔的定子铁芯,所述中心通孔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二端面,所述定子铁芯上、沿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设有若干定子齿,相邻两所述定子齿之间形成嵌线槽,每一所述嵌线槽与所述中心通孔之间均开设有槽口,所述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圈缠绕于所述定子齿上,所述绕组线圈具有缠绕时凸出所述定子铁芯二端面的二凸出部,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定子铁芯的二端面上分别注塑有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封装所述绕组线圈的二所述凸出部,各所述槽口处均注塑有第三绝缘层,相邻两所述槽口之间的定子齿齿顶部外露,所述第三绝缘层贯通所述定子铁芯的二端面并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围合密封所述定子绕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智淼范文陈可彬郑朝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