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8546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其能够改善卷绕于定子铁芯的极齿上的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的电绝缘性能,能够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11)的内周部,形成朝向定子铁芯(11)的径向内侧或轴向外侧突出的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31),并且在壁部(31)形成槽部(32),在槽部(32)内布置线圈(20)的绝缘膜电线(21)的缠绕始端或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其能够改善卷绕于定子铁芯的极齿上的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的电绝缘性能,能够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11)的内周部,形成朝向定子铁芯(11)的径向内侧或轴向外侧突出的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31),并且在壁部(31)形成槽部(32),在槽部(32)内布置线圈(20)的绝缘膜电线(21)的缠绕始端或终端。【专利说明】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卷绕于电动机的定子铁芯的极齿上的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的配线处理构造。
技术介绍
通过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的多个极齿上卷绕漆包线等绝缘膜电线,形成多个线圈。线圈的极间为了形成电动机的各相而用搭接电线连接。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在印刷配线基板上与外部电力线连结。将绝缘膜电线卷绕在极齿上的绕线用吐线嘴从定子铁芯的中心侧向外侧工作,因此,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顺着定子铁芯的内周部布置。在布置印刷配线基板后,该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在外缘部自线圈向该印刷配线基板上立起来。在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从线圈立起来的部位,不存在用于将定子铁芯和线圈进行电绝缘的绝缘树脂成型品(终形)。立起来的绝缘膜电线在印刷配线基板的外缘部向内折叠,钎焊(半田接合)于该印刷配线基板上的配线图案。在将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与印刷配线基板的配线图案结合时,形成于印刷配线基板外缘部的凹痕用于引导配线。线圈极间的搭接电线顺着定子铁芯的内周部布置,所以在印刷配线基板的外缘部使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立起来时,产生该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与搭接线交叉的部位。作为与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线端的配线处理构造相关的技术,公开有一种定子,其中在覆盖定子铁芯的极齿且将定子铁芯与绕线进行绝缘的端板上,设置连结极齿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槽,利用通过端板的槽的绝缘线捆扎仅仅绕线或捆扎绕线和绕线端处理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174337号公报但是,在现有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中,在印刷配线基板的外缘部折叠的部位的绝缘膜电线,由于在与邻接的金属壳体(罩)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电绝缘体,因此,存在不能确保绝缘所需要的爬电距离、电绝缘性能差的问题。在将各相的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与印刷配线基板的配线图案结合时,使用形成于印刷配线基板上的凹痕作为配线的引导部,但只使用凹痕时,绝缘膜电线易于从该凹痕脱落,不能可靠地定位。因此,存在如下问题,S卩,由于绝缘膜电线的位置偏离而产生钎焊的不良情况,且若由于结合作业的重复而过度加热时,电线的绝缘膜燃烧,电绝缘性能显著降低,成为短路的原因。当使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在印刷配线基板的外缘部立起来时,使得该绝缘膜电线与用于形成电动机的相的搭接线交叉、接触,存在不能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的问题。在按照安全标准等的要求必须确保对于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相交叉的电绝缘距离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在交叉、接触部位插入绝缘套管等对策。另外,专利文献I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廉价的定子,其通过用穿过对定子铁芯和绕线进行绝缘的端板的槽的绝缘线进行捆扎,提高线圈间的密合度,实现绕线端部或绕线端处理部的节省空间化和绕线端处理工时的减少。因此,专利文献I的技术对卷绕于定子铁芯的极齿上的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的电绝缘性能的改善、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的确保没有任何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该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能够改善卷绕于定子铁芯的极齿上的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的电绝缘性能,且能够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的内周部形成向该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或轴向外侧突出的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在该壁部形成槽部。在所述槽部内,布置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在定子铁芯的内周部形成向该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或轴向外侧突设的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在该壁部形成槽部。而且,在该槽部内布置有卷绕于定子铁芯的极齿上的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在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的槽部内,布置有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因此能够改善电绝缘性能,且能够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I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的正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的主要部分立体图。符号说明10 定子、11定子铁芯、20 线圈、21绝缘膜电线、22搭接电线、30绝缘树脂成型品、31 壁部、32 槽部、33上部槽、40配线基板、50 电力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I及实施方式2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I及实施方式2涉及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中,举出步进电动机的定子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适用于其它电动机的定子。实施方式I及实施方式2,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的内周部,形成向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或轴向外侧突出的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并且在该壁部形成槽部。在该槽部内布置有卷绕在定子铁芯的极齿上的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始端或终端。因此,根据实施方式I及实施方式2,可实现能够改善各相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的电绝缘性能且能够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实施方式I〕〈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实施方式I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I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的正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如图1所示,例如,步进电动机的定子10的定子铁芯11具有多个极齿13。在极齿13上卷绕有例如漆包线等绝缘膜电线21,形成多个线圈20。线圈20的极间利用搭接电线2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电动机的各相。定子铁芯11具有多个极齿13。定子铁芯11例如由硅钢板等软磁性金属形成。为了将定子铁芯11和未图示的转子(rotor)固定在目标位置,可使用未图示的金属制套筒。在金属制套筒的大致六边形的内周部,设有用于对定子铁芯11的极齿13与线圈20进行电绝缘的绝缘树脂成型品(终形,end form) 30。绝缘树脂成型品30以覆盖多个极齿13的方式布置,呈大致六边形的筒体状。在定子铁芯11的内周部,形成向该定子铁芯11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31。不限定于此,壁部31也可以以朝向该定子铁芯11的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定子铁芯11的内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树脂成型品30的内周的各角部,与该绝缘树脂成型品30 —体地形成壁部31。本实施方式的壁部31作为用于固定配线基板40的部件发挥作用,具有固定用的钩形状,但不限定于钩形状。配线基板40以利用壁部31从轴向的外侧覆盖线圈20的方式被固定。具体而言,进行向壁部31嵌入配线基板40,或者使壁部31变形而夹持配线基板40等,固定配线基板40。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配线基板40,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子线圈的配线处理构造,其中,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的内周部,形成向该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或轴向外侧突出的具有电绝缘性的壁部,并且在该壁部形成槽部,在所述槽部内布置有所述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幸夫大桥正明中武耕二
申请(专利权)人: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