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惰性气体搅拌功能的石墨坩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547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带惰性气体搅拌功能的石墨坩埚,包括石墨坩埚的本体及开设在本体上并作为熔炼容器的熔炼内筒,在所述本体上分别开设有六条通道;其中第一通道的外端为惰性气体接入端,其它通道的外端分别安装有石墨塞;第一通道内端与第二通道内端相通,第二通道还与第三通道的内端相通,第三通道还与第四通道相通,第四通道的内端与第五通道相通,第五通道的内端与第六通道相通,第六通道的内端与熔炼内筒相通。利用开设在本体上的通道,高纯惰性气体通过结晶器接入坩埚的熔炼内筒内部。依靠高纯惰性气体的吹搅,起到搅拌作用,使合金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惰性气体搅拌功能的石墨坩埚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搅拌功能的石墨坩埚。在键合丝生产过程中,主要用于多种金属的熔炼,并通过搅拌使合金混合更均匀。
技术介绍
在键合丝的生产过程中,熔炼是关键,熔炼过程中要求几种金属(钼、金、银、铜等)做成合金必须均匀,才能达到需要的性能,并且合金越均匀,合金的性能越稳定,可拉性更好,成品率高。目前,在键合丝的熔炼过程中,一般采用搅拌棒或者搅拌器对石墨坩埚内腔中的物料进行搅拌,其主要缺点是会造成贵金属损耗,而且会对金相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惰性气体搅拌功能的石墨坩埚,利用高纯惰性气体对熔炼物料实施有效搅拌,以克服现有搅拌方式易造成损耗和污染的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带惰性气体搅拌功能的石墨坩埚,包括石墨坩埚的本体及开设在本体上并作为熔炼容器的熔炼内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其中第一通道的外端为惰性气体接入端,其它通道的外端分别安装有石墨塞;第一通道内端与第二通道内端相通,第二通道还与第三通道的内端相通,第三通道还与第四通道相通,第四通道的内端与第五通道相通,第五通道的内端与第六通道相通,第六通道的内端与熔炼内筒相通。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利用开设在本体上的通道,高纯惰性气体通过结晶器接入坩埚的熔炼内筒内部。依靠高纯惰性气体的吹搅,起到搅拌作用,使合金混合更加均匀。第一、通入惰性气体不会对金属产生污染。第二、可通过调整气体的压力来控制搅拌力度。第三、惰性气体对石墨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防止石墨件的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本技术包括石墨坩埚的本体及开设在本体上并作为熔炼容器的熔炼内筒8,其中熔炼内筒8的开口端设置有端盖。在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将熔炼液体导出坩埚的导液管1,该导液管I的内端与所述熔炼内筒8的底端相通。本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在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6、第四通道5、第五通道7和第六通道4,其中第一通道2的外端为惰性气体接入端,其它通道的外端分别安装有石墨塞。第一通道2内端与第二通道3内端相通,第二通道3还与第三通道6的内端相通,第三通道6还与第四通道5相通,第四通道5的内端与第五通道7相通,第五通道7的内端与第六通道4相通,第六通道4的内端与熔炼内筒8相通。熔炼内筒8内装入金属并合上端盖后,高纯惰性气体通过结晶器接入坩埚,依次经过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6、第四通道5、第五通道7和第六通道4进入到熔炼内筒8内部。依靠高纯惰性气体的吹搅,起到搅拌作用,使合金混合更加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惰性气体搅拌功能的石墨坩锅,包括石墨坩埚的本体及开设在本体上并作为熔炼容器的熔炼内筒(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6)、第四通道(5)、第五通道(7)和第六通道(4);其中第一通道(2)的外端为惰性气体接入端,其它通道的外端分别安装有石墨塞;第一通道(2)内端与第二通道(3)内端相通,第二通道(3)还与第三通道(6)的内端相通,第三通道(6)还与第四通道(5)相通,第四通道(5)的内端与第五通道(7)相通,第五通道(7)的内端与第六通道(4)相通,第六通道(4)的内端与熔炼内筒(8)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惰性气体搅拌功能的石墨坩锅,包括石墨坩埚的本体及开设在本体上并作为熔炼容器的熔炼内筒(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6)、第四通道(5)、第五通道(7)和第六通道(4);其中第一通道(2)的外端为惰性气体接入端,其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一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