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盖式SIM卡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437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盖式SIM卡座,包括盖体、塑胶本体和接触PIN脚,其特征在于:盖体末端与塑胶本体末端相铰接,在塑胶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接触PIN脚,在每个侧边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在其中一个侧边前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卡体,在每个卡合板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能够伸入对应侧侧边定位槽进行定位的定位扣,在顶板前端底部相向下延伸出一弯钩,弯钩与靠近一侧卡合板相对位置形成夹紧腔,在弯钩与卡合板相对位置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点,所述卡体能够伸入夹持腔,夹持腔通过对应的凸点与卡体外表面接触夹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盖体与塑胶本体不会松脱,使用可靠性较高的翻盖式SIM卡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翻盖式SIM卡座,包括盖体、塑胶本体和接触PIN脚,其特征在于:盖体末端与塑胶本体末端相铰接,在塑胶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接触PIN脚,在每个侧边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在其中一个侧边前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卡体,在每个卡合板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能够伸入对应侧侧边定位槽进行定位的定位扣,在顶板前端底部相向下延伸出一弯钩,弯钩与靠近一侧卡合板相对位置形成夹紧腔,在弯钩与卡合板相对位置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点,所述卡体能够伸入夹持腔,夹持腔通过对应的凸点与卡体外表面接触夹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盖体与塑胶本体不会松脱,使用可靠性较高的翻盖式SIM卡座。【专利说明】一种翻盖式SIM卡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SM座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翻盖式SM卡座。
技术介绍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它在一电脑芯片上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供GSM网络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现有的翻盖式SM卡座一般有8支PIN端子,与SM卡连接。但是目前的翻盖式SIM卡座在在安装SIM卡后,整个卡座不够稳定,在使用过程中,盖体与塑胶本体容易松开,影响SM卡的正常使用,同时翻盖式SIM卡,将盖体旋开,使得盖体与塑胶本体位于打开状态时,盖体由于没有限位十分容易从塑胶本体中滑落,需要重新安装,耽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翻盖式SIM卡盖体与塑胶本体容易松开,影响后续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盖体与塑胶本体不会松脱,使用可靠性较高的翻盖式SIM卡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盖式SIM卡座,包括盖体、塑胶本体和接触PIN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末端与塑胶本体末端相铰接,所述塑胶本体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边的侧边,在塑胶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接触PIN脚,在每个侧边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在其中一个侧边前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卡体,所述盖体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两侧的卡合板,在每个卡合板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能够伸入对应侧侧边定位槽进行定位的定位扣,在顶板前端底部相向下延伸出一弯钩,所述弯钩与靠近一侧卡合板相对位置形成夹紧腔,在弯钩与卡合板相对位置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点,所述卡体能够伸入夹持腔,夹持腔通过对应的凸点与卡体外表面接触夹持。前述的一种翻盖式SM卡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PIN脚和第二开关PIN脚,在设置卡体侧边对应的另外一侧边前端上设置有能够相互接触的第一开关PIN脚和第二开关PIN脚,在第二开关PIN脚的尾端设置有一伸出该另外一侧边外壁的悬臂,所述相对侧的卡合板内壁能够接触挤压悬臂,使得第一开关PIN脚和第二开关PIN脚相互接触导通。前述的一种翻盖式SIM卡座,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侧边的末端内向凹陷形成旋转孔,在每个卡合板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插入对应侧的旋转孔中活动连接。前述的一种翻盖式SM卡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凸台,所述旋转孔为八字型旋转孔,所述旋转臂插入八字型旋转孔的前旋转孔中,在每个侧边末端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伸入八字型旋转孔后孔中用于对旋转臂进行限位,在八字型旋转孔后孔下端设置有缺口。前述的一种翻盖式SM卡座,其特征在于:在塑胶本体上设置有8个接触PIN脚。前述的一种翻盖式S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扣上方的顶板和卡合板连接位置设置成镂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翻盖式SIM卡座,在每个卡合板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定位扣,通过定位扣与侧边的定位槽配合,使得SIM卡座在前后方向上不会移动,同时在顶板前端底部相向下延伸出一弯钩,所述弯钩与靠近一侧卡合板相对位置形成夹紧腔,所述卡体能够伸入夹持腔,夹持腔通过对应的凸点与卡体外表面接触夹持。通过夹持腔凸点与卡体的夹持,使得SM卡座在使用过程中,盖体不会向上旋转打开,通过上述结构使得SIM卡座在上下前后方向上均得到了固定,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另外本技术旋转臂插入八字型旋转孔的前旋转孔中,在每个侧边末端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伸入八字型旋转孔后孔中,这样盖体在打开状态时,由于其后端有限位凸台的限位,盖体也不会从八字型旋转孔中滑落出来,设计较为巧妙。【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翻盖式SIM卡座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翻盖式SIM卡座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翻盖式SM卡座第一闭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翻盖式SM卡座第二闭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翻盖式SIM卡座第一闭合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翻盖式SIM卡座第二闭合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翻盖式SM卡座,包括盖体1、塑胶本体2和接触PIN脚3,所述盖体I末端与塑胶本体2末端相铰接,所述塑胶本体2包括底板4和位于底板4两边的侧边5,在底板4上设置有8个接触PIN脚脚3,在每个侧边5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呈波浪形连接的第一定位槽6和第二定位槽7,在其中一个侧边5前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卡体12,所述盖体I包括顶板9和位于顶板9两侧的卡合板10,在每个卡合板10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能够伸入对应侧侧边定位槽进行定位的定位扣8,所述定位扣8上方的顶板9和卡合板10连接位置设置成镂空19,镂空19便于定位扣8定位槽的配合。在顶板9前端底部相向下延伸出一弯钩11,所述弯钩11与靠近一侧卡合板10相对位置形成夹紧腔20,在弯钩11与卡合板10相对位置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点,所述卡体12能够伸入夹持腔20,夹持腔20通过对应的凸点与卡体12外表面接触夹持。在设置卡体12侧边对应的另外一侧边5前端上设置有能够相互接触的第一开关PIN脚13和第二开关PIN脚14,在第二开关PIN脚14的尾端设置有一伸出该另外一侧边5外壁的悬臂15,所述相对侧的卡合板10内壁能够接触挤压悬臂15,使得第一开关PIN脚13和第二开关PIN脚14相互接触导通。在每个侧边5的末端内向凹陷形成八字型旋转孔17,在每个卡合板10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臂16,所述旋转臂16插入八字型旋转孔17的前旋转孔中,在每个侧边5末端设置有限位凸台18,所述限位凸台18伸入八字型旋转孔后孔17中用于对旋转臂16进行限位,在八字型旋转孔17后孔下端设置有缺口。本技术翻盖式SIM卡座,盖体I的两个旋转臂16通过八字型旋转孔17后孔中的缺口进入八字型旋转孔17中,并可在前孔中转动,所述卡合板10上的限位凸台伸入八字型旋转孔后孔17中用于对旋转臂16进行限位,防止翻盖式SM卡座打开时,盖体I从塑胶本体2脱离,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本技术翻盖式SM卡座,盖体I末端与塑胶本体2末端铰接后,将盖体I旋转与塑胶本体2闭合,弯钩11与卡合板10相对位置形成的夹紧腔20覆盖住卡体12,并利用凸点与卡体侧面摩擦进行压紧夹持,这样保证了 SIM卡座在上下方向上不会随意移动。本技术翻盖式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盖式SIM卡座,包括盖体、塑胶本体和接触PIN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末端与塑胶本体末端相铰接,所述塑胶本体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边的侧边,在塑胶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接触PIN脚,在每个侧边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在其中一个侧边前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卡体,所述盖体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两侧的卡合板,在每个卡合板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能够伸入对应侧侧边定位槽进行定位的定位扣,在顶板前端底部相向下延伸出一弯钩,所述弯钩与靠近一侧卡合板相对位置形成夹紧腔,在弯钩与卡合板相对位置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凸点,所述卡体能够伸入夹持腔,夹持腔通过对应的凸点与卡体外表面接触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庆何海斌刘利琦
申请(专利权)人:唯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