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控制电路、其驱动电路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控制电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其驱动电路及其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自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发表具实用潜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7OLED)元件至今,已吸引众多厂商投入OLED显示器的研究以及量产,彳严然已经被视为继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 LCD)后,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平面显示技术之一。其中,OLED具有自发光、高应答速度特性、省电、轻薄、广视角、广色域、低操作电压、高对比等优点,并且制程简单低成本、可应用于挠曲性面板等特色。OLED显示器大致可分为被动式矩阵(passive matrix) OLED显示器与主动式矩阵(active matrix)OLED显示器。主动式矩阵OLED显示器的主要驱动方式为用薄膜晶体管(TFT)元件,并且搭配电容来储存不同的数据电压,藉以控制面板上的各个像素的灰阶(grayscale)。换言之,主动式矩阵OLED显示器的驱动电路会提供多个扫描信号,以控制各个像素的电容储存对应的数据电压,以及提供多个发光信号控制各个像素依据对应的数据电压进行发光。当主动式矩阵OLED显示器的驱动电路提供越多的控制电压时,其电路面积会越大,以致于影响了显示面板的边框幅度。因此,主动式矩阵OLED显示器的驱动电路的设计大大的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其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控制电路,适用于一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发光控制单元,分别接收一第一时脉信号、一第二时脉信号、一栅极低电压及一栅极高电压,且用以提供多个发光信号至该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其中各所述发光控制单元依据该第一时脉信号及该第二时脉信号决定输出该栅极低电压或该栅极高电压作为对应的发光信号的电压电平。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2.14 TW 1031049121.一种发光控制电路,适用于一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不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发光控制单元,分别接收一第一时脉信号、一第二时脉信号、一栅极低电压及一栅极高电压,且用以提供多个发光信号至该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其中各所述发光控制单元依据该第一时脉信号及该第二时脉信号决定输出该栅极低电压或该栅极高电压作为对应的发光信号的电压电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I个发光控制单元接收一发光起始信号,第i个发光控制单元接收第i_l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i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光控制单元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一控制端,该第一端接收该发光起始信号或第1-Ι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该第一控制端接收该第一时脉信号;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三端、一第四端及一第二控制端,该第三端接收该栅极低电压,该第四端提供对应的发光信号,该第二控制端耦接该第二端; 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第五端、一第六端及一第三控制端,该第五端耦接该第二端,该第六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三控制端接收一逻辑控制信号; 一第四晶体管,具 有一第七端、一第八端及一第四控制端,该第七端耦接该第四端,该第八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四控制端接收该逻辑控制信号; 一第一电容,耦接于该第二时脉信号与该第二控制端之间;以及一逻辑控制单元,接收至少一参考信号,且耦接该第三控制端及该第四控制端以提供该逻辑控制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参考信号包括该发光起始信号或第i_l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以及该第一时脉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逻辑控制单元包括: 一第五晶体管,具有一第九端、一第十端及一第五控制端,该第十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五控制端接收该发光起始信号或第i_l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 一第六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一端、一第十二端及一第六控制端,该第十一端接收该栅极低电压,该第十二端提供该逻辑控制信号,该第六控制端耦接该第九端; 一第七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三端、一第十四端及一第七控制端,该第十三端耦接该第十二端,该第十四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七控制端接收该发光起始信号或第i_l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以及 一第二电容,耦接于该第一时脉信号与该第九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控制端及该第七控制端耦接该第二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控制端及该第七控制端耦接该第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控制端耦接该第一端,该第七控制端耦接该第二端。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逻辑控制单元还包括:一第八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五端、一第十六端及一第八控制端,该第十五端耦接该第一端,该第十六端耦接该第五控制端及该第七控制端,该第八控制端接收该第二时脉信号;以及 一第三电容,耦接于该第五控制端与该栅极高电压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时脉信号与该第二时脉信号的工作周期相同。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信号的脉波宽度反比于该第一时脉信号的工作比例。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信号的脉波宽度正比于该发光起始信号的脉波宽度。13.—种驱动电路,适用于一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发光控制电路,包括: 多个发光控制单元,分别接收一第一时脉信号、一第二时脉信号、一栅极低电压及一栅极高电压,且用以提供多个发光信号至该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其中各所述发光控制单元依据该第一时脉信号及该第二时脉信号决定输出该栅极低电压或该栅极高电压作为对应的发光信号的电压电平;以及一栅极驱动电路,包括: 多个位移暂存器,分别接收一第三时脉信号、一第四时脉信号、该栅极低电压及该栅极高电压,且用以提供多个栅极驱动信号至所述像素。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第I个发光控制单元接收一发光起始信号,第i个发光控制单元接收第i_l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i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光控制单元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一控制端,该第一端接收该发光起始信号或第1-Ι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该第一控制端接收该第一时脉信号;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三端、一第四端及一第二控制端,该第三端接收该栅极低电压,该第四端提供对应的发光信号,该第二控制端耦接该第二端; 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第五端、一第六端及一第三控制端,该第五端耦接该第二端,该第六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三控制端接收一逻辑控制信号; 一第四晶体管,具有一第七端、一第八端及一第四控制端,该第七端耦接该第四端,该第八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四控制端接收该逻辑控制信号; 一第一电容,耦接于该第二时脉信号与该第二控制端之间;以及一逻辑控制单元,接收至少一参考信号,且耦接该第三控制端及该第四控制端以提供该逻辑控制信号。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参考信号包括该发光起始信号或第i_l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以及该第一时脉信号。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逻辑控制单元包括: 一第五晶体管, 具有一第九端、一第十端及一第五控制端,该第十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五控制端接收该发光起始信号或第i_l个发光控制单元所提供的发光信号;一第六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一端、一第十二端及一第六控制端,该第十一端接收该栅极低电压,该第十二端提供该逻辑控制信号,该第六控制端耦接该第九端; 一第七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三端、一第十四端及一第七控制端,该第十三端耦接该第十二端,该第十四端接收该栅极高电压,该第七控制端接收该发光起始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匡祥,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