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352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55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该电池包括:一具有相反的一受光面与一背面的基板、一位于该背面上并具有一开口部的钝化层及一位于该钝化层上并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背面的背面电极。其中,该开口部具有一沿该基板的周缘延伸并呈环状的第一开口图案、以及一被该第一开口图案所环绕并具有多个子开口的第二开口图案,该第一开口图案与该基板周缘的距离小于5mm。通过在该第二开口图案的外围设置该第一开口图案,而且第一开口图案邻近该基板的周缘而配置,可提升该背面电极与该基板之间的导电接触面积,进而提升电流收集效果与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硅晶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图2,已知的硅晶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一具有相反的一受光面911与一背面912的基板91、一位于该受光面911上的正面电极92、多个位于该背面912的局部背表面电场(LocalBackSurfaceField,简称LBSF)93、一位于该背面912上并具有多个开口941的钝化层94以及一位于该钝化层94上并可经由该多个开口941接触该背面912的背面电极95。该钝化层94用于填补、降低该基板91的表面缺陷,进而降低载流子在该基板91的背面912处的复合速率,以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该多个局部背表面电场93分别对应该多个开口941地位于该背面912处,局部背表面电场93的载流子浓度大于该基板91的载流子浓度,可帮助提升载流子收集效率及光电转换效率。此种具有钝化层94与局部背表面电场93的电池称为PERC电池(PassivatedEmitterandRearContactSolarCell),相较于传统未设有钝化层94的电池而言,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而该PERC电池的背面电极95与该基板91的背面912接触的面积,相当于该钝化层94的该多个开口941的面积,由于该多个开口941的面积有限,导致该背面电极95与该背面912接触的面积较少,因而造成该电池的串联电阻(Rs)过大,电流收集效果不佳。而且根据期刊IEEEJOURNALOFPHOTOVOLTAICS,VOL.1,NO.1,JULY2011,“EvaluationofSeriesResistanceLossesinScreen-PrintedSolarCellsWithLocalRearContacts”一文记载,该电池的背面912的四角部位913更容易发生高阻抗的问题,也就是期刊所提到的Redge较高,而且当该背面电极95通过该多个开口941而接触该背面912的面积愈小时,上述的高Redge现象愈显著,如此会导致填充因子(FillFactor)下降并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因此已知的PERC太阳能电池有待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电池的串联电阻并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包括:一个具有相反的一个受光面与一个背面的基板、一个位于该受光面上的正面电极、一个位于该背面上的钝化层及一个位于该钝化层上的背面电极。该钝化层具有一个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一个沿该基板的周缘延伸并呈环状的第一开口图案、以及一个被该第一开口图案所环绕并具有多个子开口的第二开口图案,该第一开口图案与该基板周缘的距离小于5mm;该背面电极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基板的背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一开口图案为虚线状的环状开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基板的周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两个相对且位于该两个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二侧边,该第一开口图案具有两个分别邻近该两个第一侧边的第一图案部、以及两个分别邻近该两个第二侧边的第二图案部,该两个第一图案部为直线状开口,该两个第二图案部为虚线状开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二开口图案的该多个子开口为相互平行的直线状开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一开口图案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开口图案的该多个子开口的宽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二开口图案的该多个子开口为岛状开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一个具有相反的一个受光面与一个背面的基板、一个位于该受光面上的正面电极、一个位于该背面上的钝化层及一个位于该钝化层上的背面电极。该基板为单晶硅基板,并且还具有四个间隔的长侧边、以及四个与该四个长侧边交错配置的短侧边。该钝化层具有一个开口部,该开口部包括一个第一开口图案与一个第二开口图案,该第一开口图案包括四个分别邻近该四个短侧边的第一线状开口,每一个第一线状开口的任一部位和与其对应的该短侧边的距离小于8mm,该第二开口图案包括多个子开口,每一个子开口和该四个短侧边中的任一个短侧边的最短距离大于8mm;该背面电极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基板的背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每一个第一线状开口的任一部位和与其对应的该短侧边的距离小于5mm,每一个子开口和该四个短侧边中的任一个短侧边的最短距离大于5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一开口图案还包括二个相对且分别沿该四个长侧边中的其中两个延伸的第二线状开口,每一个第二线状开口和与其对应的该长侧边的距离小于5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一开口图案还包括二个相对且分别沿该四个长侧边中的其中两个延伸的第二线状开口,而且每一个第一线状开口的宽度大于每一个第二线状开口的宽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二开口图案的该多个子开口为相互平行的直线状开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一开口图案的第一线状开口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开口图案的该多个子开口的宽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二开口图案的该多个子开口为岛状开口。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个第一板材与一个第二板材及一个位于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之间的封装材。该太阳能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排列于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之间并且如上述的太阳能电池。该封装材包覆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周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该第二开口图案的外围设置该第一开口图案,而且第一开口图案邻近该基板的周缘或四角而配置,从而可提升该背面电极与该基板之间的导电接触面积,以降低电池的串联电阻、提升电流收集效果与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已知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中将多个开口的所在区域以点状区域表示以方便辨识;图2是沿图1的A-A线所取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主要示意一钝化层的一开口部的图案设计,并且以点状区域示意该开口部以方便辨识;图中的假想线示意一背面电极;图5是沿图4的B-B线所取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十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图4、图5,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板材1与一第二板材2、多个阵列式排列于该第一板材1与该第二板材2间的太阳能电池3及至少一位于该第一板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一个具有相反的一个受光面与一个背面的基板、一个位于该受光面上的正面电极、一个位于该背面上的钝化层及一个位于该钝化层上的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具有一个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一个沿该基板的周缘延伸并呈环状的第一开口图案、以及一个被该第一开口图案所环绕并具有多个子开口的第二开口图案,该第一开口图案与该基板周缘的距离小于5mm;该背面电极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基板的背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7 TW 1021048391.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一个具有相反的一个受光面与一个背面的基板、一个位于该受光面上的正面电极、一个位于该背面上的钝化层及一个位于该钝化层上的背面电极,该基板为单晶硅基板,并且还具有四个间隔的长侧边、以及四个与该四个长侧边交错配置的短侧边,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具有一个开口部,该开口部包括一个第一开口图案与一个第二开口图案,该第一开口图案包括四个分别邻近该四个短侧边的第一线状开口,每一个第一线状开口的任一部位和与其对应的该短侧边的距离小于8mm,该第二开口图案包括多个子开口,每一个子开口和该四个短侧边中的任一个短侧边的最短距离大于8mm;该背面电极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基板的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线状开口的任一部位和与其对应的该短侧边的距离小于5mm,每一个子开口和该四个短侧边中的任一个短侧边的最短距离大于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伟赖俊文
申请(专利权)人: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