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279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橡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包括减速箱、内齿轮、长齿轮、短齿轮、第一调心滚子轴承、第一转子轴、转子、密炼室、支架、涡轮座、翻转圈、液压缸、驱动电机、第二调心滚子轴承和第二转子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双轴咬合型结构,能够及时对团状橡胶热料进行加硫混炼,达到降温的效果且效率高;2、采用双轴咬合型结构,不用使用开片机开片冷却,节省混炼步骤,无需停机待冷却后再混炼,能够一体完成现有的生产操作步骤,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及人力投入。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密炼机通过内部结构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等动作,达到塑料、混炼及终炼的目的,现有的密炼机其所对待加工的橡胶原料要求较高如温度,经过上一步处理的橡胶原料温度普遍达到120° -140° ,不能直接加硫硫化,团状橡胶原料温度必须达到密炼硫化标准(硫化温度80° ),否则不能进行相应的处理。当前所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开炼机进行出片冷却,同时开炼机工作中对产生热量对团状橡胶不仅不能降温而且相对来说,导致团状橡胶温度升高,严重影响冷却速度、连续自动生产线被迫打断,降低生产效率、造成人工与资源的浪费;若超过硫化温度的团状料不能加硫硫化,自然冷却太慢,水冷或者风冷从外表面冷却缓慢并且不均匀。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解决现有密炼机不能处理温度过高团状橡胶的硫化及因等待硫化降温而出现的生产线停工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杜绝人力及资源浪费。技术方案:一种咬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箱(1)、内齿轮(2)、长齿轮(3)、短齿轮(4)、第一调心滚子轴承(5)、第一转子轴(6)、第一转子(7)、密炼室(8)、支架(9)、涡轮座(10)、翻转圈(11)、液压缸(12)、驱动电机(13)、第二调心滚子轴承(14)和第二转子轴(15);所述减速箱(1)分别与驱动电机(13)和内齿轮(2)连接;所述内齿轮(2)与长齿轮(3)连接,其中长齿轮(3)与短齿轮(4)连接;所述第一转子轴(6)一端贯穿第一调心滚子轴承(5)、长齿轮(3)与内齿轮(2)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架(9)与涡轮座(10)连接;所述第二转子轴(15)一端贯穿第二调心滚子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箱(I)、内齿轮(2)、长齿 轮(3)、短齿轮(4)、第一调心滚子轴承(5)、第一转子轴(6)、第一转子(7)、密炼室(8)、支架(9)、涡轮座(10)、翻转圈(11)、液压缸(12)、驱动电机(13)、第二调心滚子轴承(14)和第二转子轴(15);所述减速箱(I)分别与驱动电机(13)和内齿轮(2)连接;所述内齿轮(2 )与长齿轮(3 )连接,其中长齿轮(3 )与短齿轮(4)连接;所述第一转子轴(6 ) —端贯穿第一调心滚子轴承(5)、长齿轮(3)与内齿轮(2)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架(9)与涡轮座(10)连接;所述第二转子轴(15) —端贯穿第二调心滚子轴承(14)与短齿轮(4)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架(9)并固定安装与支架(9)上;所述第一转子轴(6)和第二转子轴(15)上设置第一转子(7);所述第一转子(7)位于密炼室(8)内部,其中密炼室(8)位于支架(9)内;所述支架(9 )设置在翻转圈(11)上,其中一侧与液压缸(12 )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轴(6)和第二转子轴(15)转速相同、转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型翻转滚筒橡胶混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