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味地黄糖浆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1272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六味地黄制品,具体为一种六味地黄糖浆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其中主要使用人群为儿童。取六味中药材:熟地黄150~170g、山茱萸70~90g、牡丹皮50~70g、山药70~90g、茯苓50~70g、泽泻50~70g,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得清膏,按重量比清膏:蔗糖:炼蜜=(1~3):1:1加入蔗糖、炼蜜,混匀,煮沸20~40分钟;加水至1000ml,混匀,过滤,分装,即得。该六味地黄糖浆适合于儿童服用,针对儿童发音不全、行动迟缓、牙齿不长、囟门不合、头大额方、目昏神暗、面色无华等肾阴虚等症状,改善儿童体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六味地黄制品,具体为,属于中药领域,主要使用人群为儿童。
技术介绍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作为补阴代表方,原名地黄圆(丸),最早见于北宋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是北宋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其学术远溯《内》、《难》及仲景之说,近继《太平圣惠方》等医学成就,堪称儿科鼻祖,但其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儿科的范围。钱氏在五脏辨病时认识到,小儿肾病实证很少,同时他又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勿须补阳,只须补益肾阴,故应“地黄丸”。“地黄丸”即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从此地黄丸成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迄明,医学家薛己,对肾阴尤为注重,凡肾阴虚者,尽用地黄丸方。1529年,薛己在其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正式提出了“六味地黄丸”。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六”为成水之数,称为老阴;又因肾在人体位置居下,五行就将肾归属于水,“六”即为肾的代名词。“六味”从字义上讲,是六味药。1114年钱乙在立地黄丸方时选用的即是此六味药,当时钱氏没有直名“六味地黄丸”。自地黄丸问世至公元1529年养阴学派将地黄丸前面冠以“六味”,其间经历了四百余年。这一时期,医家对地黄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味地黄糖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六味中药材:熟地黄150~170g、山茱萸70~90g、牡丹皮50~70g、山药70~90g、茯苓50~70g、泽泻50~70g,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得清膏,按重量比清膏:蔗糖:炼蜜=(1~3):1:1加入蔗糖、炼蜜,混匀,煮沸20~40分钟;加水至1000ml,混匀,过滤,分装,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味地黄糖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六味中药材:熟地黄150~170g、山茱萸70~90g、牡丹皮50~70g、山药70~90g、茯苓50~70g、泽泻50~70g,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得清膏,按重量比清膏:鹿糖:炼蜜=(I~3):1:1加入鹿糖、炼蜜,混匀,煮沸20~40分钟;加水至1000ml,混匀,过滤,分装,即得。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味地黄糖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蔗糖、炼蜜的加入方式为,将蔗糖加入清膏中融化后,再加入嫩蜜。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味地黄糖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蔗糖、炼蜜的加入方式为,按重量比蔗糖:水=(1~3):1配制单糖浆,将单糖浆加入清膏中,再加入嫩蜜。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味地黄糖浆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元杨建会赵光燃王丹杨雪梅包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士力辽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