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基体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表面润湿性是工程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其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该材料的应用领域。衡量一种液体在某一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的好坏程度可通过接触角判断,它是液/气界面与固体表面之间(包括液体相部分)的夹角。超疏水表面是指静态接触角(CA)大于150°并且滚动角(SA)小于10°的表面,因其在自清洁、防水除湿、抗腐蚀耐氧化、抗结冰结霜、流体运输减阻、传热强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性取决于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相应地,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主要着眼于两点:在疏水材料上构建粗糙结构;对粗糙表面进行疏水化修饰。目前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主要采用刻蚀法、涂覆法、直接浸泡法、电化学法、喷砂法、氧化法等,研究者采用上述方法在某种金属或复合材料上实现了表面的超疏水性,如中国专利CN101476121A利用低压氧化法在铜表面制备了超疏水薄膜,CN102615036A采用浸泡法制备了钢基体的超疏水表面,CN101191227A经过喷砂和去砂处理制备出具有超疏水钛合金表面,CN101885257A及CN102310037A分别采用浸泡或淋涂法在铝和铝合金上实现了超疏水性,CN101830098A采用涂覆的方法在碳纤维等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上取得了超疏水效果。然而以上大部分工艺存在着成本昂贵、过程复杂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基体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除去表面油脂和氧化层;(2)电镀镀铜;(3)化学镀银;(4)将电镀镀铜、化学镀银后的基体金属表面进行修饰、热处理、冷却,得到超疏水金属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基体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除去表面油脂和氧化层;
(2)电镀镀铜;
(3)化学镀银;
(4)将电镀镀铜、化学镀银后的基体金属表面进行修饰、热处理、冷却,
得到超疏水金属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
紫铜、黄铜、不锈钢、镍、铁、铝、铝合金和通过化学镀方式覆盖有上述金属
的高分子型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中预处理为将金属表面抛光,依次用去离子水、有机溶剂、稀盐酸和去离子水
超声清洗以去除表面油脂和氧化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
剂为乙醇、丙酮、甲醇中任意一种,所述稀盐酸浓度为0.1~1.0mol/L,超声清洗
时间各为5~15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中电镀镀铜为将预处理后的基体作为阴极板,紫铜板作为阳极板置于电镀槽中
进行恒流电镀或脉冲电镀,其中,电镀镀铜的镀液为CuSO4·5H2O和浓H2SO4的混合溶液,其浓度分别为60~400g/L和40~150ml/L,电镀温度范围为15~45
℃,电镀时间5~30min;所述恒流电镀电流密度为0.05~0.50A/cm2,所述脉冲
电镀电流变换周期为6~20s,高低峰电流持续时间比为3:7~7:3,高峰电流密度
为0.10~0.50A/cm2,低峰电流密度为0.05~0.15A/cm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电
镀电流密度为0.06~0.22A/cm2,恒流电镀温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谦,曹凯,陈福明,吴思国,王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