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环保型哺乳母猪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1069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环保型哺乳母猪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玉米40-50份,小麦20-30份,小麦麸皮3-5份,去皮大豆粕10-15份,鱼粉1-2份,生物豆粕3-5份,石粉1-1.2份,磷酸氢钙1.2-1.4份,食盐0.3-0.5份,豆油1.5-2.5份,赖氨酸0.4-0.45份,蛋氨酸0.04-0.06份,苏氨酸0.1-0.12份,复合酶制剂0.01-0.02份,微生态制剂0.06-0.1份,乳化剂0.03-0.06份,复合预混料1-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按预定比例称取各种原料,将玉米、小麦、小麦麸皮、去皮大豆粕、生物豆粕进行细粉碎→按比例直接加入卧式双轴桨叶式混合机混合→混合料投入制粒机进行制粒,温度为85℃使其糊化度达90%以上→制粒后冷却至不高于室温5℃→最后由自动打包机称重、装袋、封包。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哺乳母猪配合饲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玉米40-50份,小麦20-30份,小麦麸皮3-5份,去皮大豆粕10-15份,鱼粉1-2份,生物豆粕3-5份,石粉1-1.2份,磷酸氢钙1.2-1.4份,食盐0.3-0.5份,豆油1.5-2.5份,赖氨酸0.4-0.45份,蛋氨酸0.04-0.06份,苏氨酸0.1-0.12份,复合酶制剂0.01-0.02份,微生态制剂0.06-0.1份,乳化剂0.03-0.06份,复合预混料1-1.5份。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按预定比例称取各种原料,将玉米、小麦、小麦麸皮、去皮大豆粕、生物豆粕进行细粉碎→按比例直接加入卧式双轴桨叶式混合机混合→混合料投入制粒机进行制粒,温度为85℃使其糊化度达90%以上→制粒后冷却至不高于室温5℃→最后由自动打包机称重、装袋、封包。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哺乳母猪配合饲料。【专利说明】一种高效环保型晡乳母猪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本专利技术产品具有营养全面、易消化、易吸收,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等特点;能提高母猪采食量和仔猪初生重,使母猪泌乳量水足,母猪断奶失重小,发情间隔短,哺乳期仔猪生长快,黄白痢少。
技术介绍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的成活率和哺乳期间的生长情况影响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要使仔猪在哺乳期间获得良好的成活率和较大的断奶重,我们就应该努力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奶水的质量,使仔猪吃得好。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母猪的泌乳潜力,提高泌乳量,以满足乳猪的生长需要,预防乳猪肠炎及黄白痢的发生,促进仔猪的生长和成活,而且可以使母猪维持良好的体况,促进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尽早到来和提高繁殖性能。总的来说,在哺乳期间给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泌乳量、最大的仔猪增重和母猪以后良好的繁殖性能。小麦作为粮食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且产量很高。小麦的潜在营养价值较高,属于优质能量饲料,其消化能值、代谢能、净能比玉米略低,相当于玉米的91% -97%,且其蛋白质含量为12%左右,相当于玉米粗蛋白含量的125% -150%,赖氨酸含量0.31-0.37%,相当于玉米赖氨酸含量124% -148%,小麦中色氨酸、苏氨酸含量、必需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以及有效磷含量(小麦0.21%,玉米0.10% )也高于玉米。但小麦的粗脂肪含量略低于小麦,并且其中的NDF含量高于小麦。还有研究指出,小麦对猪的适口性比玉米强。研究发现,使猪分别选食小麦和玉米,其采食的小麦量明显地多于玉米。目前,小麦与东北玉米存在一定的差价,并且以后将有可能长期处于低于玉米的价位。因此,在猪料中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和部分豆柏,可减少蛋白质饲料和玉米的用量,降低饲料成本,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然而,小麦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β_葡聚糖等,不同品种小麦的木聚糖含量常在1%?10%,而猪消化道由于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营养作用。生物豆柏由多菌固态发酵大豆柏后干燥而成。产品有效地消除了豆柏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抗原、非淀粉多糖等抗营养因子;豆柏蛋白质在蛋白酶、肽酶的作用下被降解为蛋白小肽和氨基酸,更容易被动物消化道吸收,从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发酵豆柏中还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及益生菌代谢产物如乳酸、抗菌素、异黄酮等,对动物均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复合酶制剂是由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 -葡聚糖酶和植酸酶等组成。产品主要针对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木聚糖、β -葡聚糖,能被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等酶制剂降解为相应的还原糖被动物消化吸收,其中的木质素酶还能破坏细胞壁中的纤维素,释放营养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在猪日粮中,大量以植酸形式存在的磷无法被动物有效地吸收利用,导致这一丰富的磷资源大量浪费,而另一方面为了提供动物必需的而常规饲料无法满足的磷的营养需要,又不得不额外添加昂贵的无机磷。因此,提高饲料总磷的可消化利用率成为磷营养研究的重点。而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是其中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植酸酶的作用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分解植酸及植酸盐,释放其中的磷,从而增加可利用磷的供给,提高饲料原料中的磷利用率,减少外源磷的添加,降低磷的排放;另一方面植酸酶可以提升日粮的综合利用率,植酸及其盐类还会螯合一些矿物质并影响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等的消化和利用,加植酸酶后可综合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因此,复合酶制剂可以降低小肠食糜黏度和影响内源消化酶的活性和消化道组织营养分配,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动物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微生态制剂是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以微生态平衡、失调和调理为核心,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防止动物体内菌群失调,达到改善品质,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动物氮磷排泄的目的。在养殖业应用的微生态制剂称为益生素或促生素,主要有芽孢菌类、乳酸菌类、双歧菌类、酵母菌类、光合菌类以及由这些菌类复合而成的制剂。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以补充或恢复肠道内的优势微生物种群,使失调的微生态达到新的平衡;可以减少氨及其他腐败物质的生成,阻碍肠道内细菌产生氨,中和大肠杆菌内毒素等毒性物质,使得动物发病率低、生长正常。 乳化剂是由大豆磷脂(溶血大豆磷脂)石油醚提取物、抗氧化剂和米糠等复合而成。其中的主要作用成分为大豆磷脂(溶血大豆磷脂)石油醚提取物,能够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脂肪消化和吸收最大的困难是因为它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在水中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成油团,不能分散,从而影响到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脂肪只有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乳化的脂肪微粒才能和脂肪酶充分接触,从而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经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常规的哺乳母猪料生产加工工艺已很难满足现代高产母猪健康养殖的需求,同时由于动物源性饲料原料产品安全卫生隐患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哺乳母猪料配制和加工就显得更加具有重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全面、易消化、易吸收、能满足哺乳母猪营养需求、提高母猪免疫力、产奶量及奶水质量、减少母体失重、降低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同时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降低饲料成本及养殖成本的一种高效环保型哺乳母猪专用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哺乳母猪饲料及加工工艺等领域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环保型哺乳母猪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玉米40-50份,小麦20-30份,小麦麸皮3-5份,去皮大豆柏10-15份,鱼粉1-2份,生物豆柏3-5份,石粉1-1.2份,磷酸氢钙1.2-1.4份,食盐0.3-0.5份,豆油1.5-2.5份,赖氨酸0.4-0.45份,蛋氨酸0.04-0.06份,苏氨酸0.1-0.12份,复合酶制剂0.01-0.02份,微生态制剂0.06-0.1份,乳化剂0.03-0.06份,复合预混料1-1.5 份。 所述生物豆柏含粗蛋白质≥50%,水份< 10%,灰份< 7.5%,粗纤维< 7%,挥发性盐基氮< 100mgN/100g。所述复合酶制剂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 -葡聚糖酶和植酸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微生态制剂为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乳化剂为大豆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环保型哺乳母猪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玉米40‑50份,小麦20‑30份,小麦麸皮3‑5份,去皮大豆粕10‑15份,鱼粉1‑2份,生物豆粕3‑5份,石粉1‑1.2份,磷酸氢钙1.2‑1.4份,食盐0.3‑0.5份,豆油1.5‑2.5份,赖氨酸0.4‑0.45份,蛋氨酸0.04‑0.06份,苏氨酸0.1‑0.12份,复合酶制剂0.01‑0.02份,微生态制剂0.06‑0.1份,乳化剂0.03‑0.06份,复合预混料1‑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杰李俊波舒剑成邓敦
申请(专利权)人: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