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印刷记录介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24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背印刷记录介质,即使在打印机的送纸轮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害油墨透过层的油墨透过性,而且利用透射光观察油墨图像时,看不到送纸轮痕迹,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像。在透明基材1上形成油墨吸收层2,在油墨吸收层2上形成在粘合剂用树脂中分散填料而形成的多孔质的油墨透过层3,构成油墨透过层3的粘合剂用树脂使用玻璃化温度在10℃以上。且25℃下的肖氏硬度D为40以上的树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背印刷记录介质。作为喷墨记录方式中使用的记录介质的一种,目前已经知道有背印刷记录介质。一般的背印刷记录介质的结构是,在聚酯片材等透明基材上形成由可以吸附、粘着喷墨记录用油墨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油墨吸收层,再在其上面形成在粘合剂用树脂中分散填料而形成的多孔质结构的油墨透过层(特开平10-211763、特公平6-71822等)。对于这样的背印刷记录介质进行喷墨记录时,喷射到油墨透过层上的油墨,从油墨透过层的表面向内部渗透,到达油墨吸收层,被吸收、粘着在油墨吸收层上,在油墨吸收层上形成油墨图像。所形成的油墨图像,可以从透明基材一侧观察到。但是,在上述背印刷记录介质的场合,油墨透过层的涂膜强度不足,因此,用喷墨打印机在背印刷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时,受到打印机的送纸轮压力的部分的油墨透过层的多孔质结构受到损伤,该部分的油墨透过性降低,导致油墨图像的品质低下。利用透射光观察油墨图像时,油墨的透过性降低的部分(受压的部分)与未降低的部分(未受压的部分)之间的光透射性产生差异,油墨图像上的送纸轮痕迹十分明显。有人曾经考虑,通过增大油墨透过层中的粘合剂用树脂的含量,提高油墨透过层的涂膜强度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样一来,油墨透过层的油墨透过性降低,致使油墨吸收层中不能吸收到形成良好图像所需要的油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于背印刷记录介质来说,即使在受到打印机的送纸轮的压力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害油墨透过层的油墨透过性,而且利用透射光观察油墨图像时,看不到送纸轮的痕迹,可以形成良好的油墨图像。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背印刷记录介质的油墨透过层的油墨透过性和涂膜强度与粘合剂用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和肖氏硬度D存在密切的关系,基于这一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印刷记录介质,该背印刷记录介质是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油墨吸收层,在该油墨吸收层上形成在粘合剂用树脂中分散填料而形成的多孔质的油墨透过层而制成的背印刷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构成油墨透过层的粘合剂用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是10℃以上,并且25℃下的肖氏硬度D是40以上。其中,粘合剂用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优选的是130℃以下,肖氏硬度D(25℃)优选的是90以下。下面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背印刷记录介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背印刷记录介质10的结构为,在透明基材1上形成油墨吸收层2,在该油墨吸收层2上形成油墨透过层3。其中,油墨吸收层2是通过吸收、粘着油墨而在层内形成油墨图像的层。另外,油墨透过层3是使由外部供给的油墨透过层内、供给到油墨吸收层2的层,它具有在粘合剂用树脂中分散填料而形成的多孔质结构。构成油墨透过层3的粘合剂用树脂,其玻璃化温度是10℃以上,优选的是25℃以上,并且在25℃下的肖氏硬度D在40以上,优选的是50以上。玻璃化温度低于10℃时,油墨透过层3的涂膜强度低下,油墨图像上会出现送纸轮痕迹,因而不可取;反之,25℃下的肖氏硬度D(JIS Z-2246)低于40时,油墨透过层3的涂膜强度同样低下,油墨图像上产生送纸轮痕迹,因而也不可取。粘合剂用树脂的玻璃化温度过高时,油墨透过层3的柔软性丧失,因而在130℃以下为宜,优选的是100℃以下。另外,肖氏硬度D(25℃)过高时,油墨透过层3变脆,因而其数值在90以下为宜,优选的是80以下。在油墨透过层3中使用的具有上述特性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举出聚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醋酸乙烯酯、丁苯橡胶、丙烯酸树脂、丙烯酸乳液、聚酰胺树脂等。其中,从油墨吸收性低、涂膜强度高、柔软性高等角度考虑,优先选用聚酯系树脂。另外,在油墨透过层3中使用的填料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滑石、碳酸钙、塑料微粒子等。其中,从白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角度考虑,优先选用二氧化硅。填料的粒度过小时,涂装液的粘度升高,涂膜强度降低,反之,填料粒度过大时,会在涂装液中沉降,导致涂膜外观恶化,画质低下,因而其大小在0.5-30μm为宜。油墨透过层3中的粘合剂用树脂与填料的配合量,考虑到油墨透过性和涂膜强度,相对于100份(重量)填料来说,粘合剂树脂的配比在5-200份(重量)为宜。根据需要,在油墨透过层3中可以配入以往的背印刷记录介质的油墨透过层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白色化剂等)。油墨透过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是5-30μm。油墨吸收层2可以与以往的背印刷记录介质的油墨吸收层同样构成,例如可以使用由水溶性聚酯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乙醛、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丙烯酸树脂等形成的膜。根据需要,在油墨吸收层2中可以配合以往的背印刷记录介质的油墨吸收层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白色化剂等)。油墨吸收层2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是5-30μm。透明基材1可以与以往的背印刷记录介质的透明基材同样构成,例如可以举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的薄膜。透明基材1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是10-500μm。本专利技术的背印刷记录介质10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制造。例如,将油墨吸收层用的树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使用绕线棒刮涂器、考玛涂布器(コンマコ-タ-)等公知的涂布装置将该涂装液涂布到透明基材1上,干燥后形成油墨吸收层2,然后在该层上,用公知的涂布装置涂布将油墨透过层用的粘合剂树脂和填料与适当的溶剂一起均匀混合而得到的涂装液,干燥后形成油墨透过层3。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背印刷记录介质,特别适合用于喷墨记录方式,但在使用记录液的其它记录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例如可以在使用钢笔、毡笔、绘图笔等的记录方式中使用。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7和比较例1-3(油墨吸收层的形成)用缸式磨机将表1中的成分搅拌3小时,把所得到的油墨吸收层用涂装液用绕线棒刮涂器涂布在100μm厚的透明聚酯薄膜(コスモシャィン A4100,东洋纺公司制造)上,使之干燥厚度达到15μm,在120℃的热风循环式炉中干燥3分钟,形成油墨吸收层。表1(油墨透过层的形成)用溶解器搅拌表2和表3的成分中的溶剂,向其中添加下列的聚酯树脂A-G,再搅拌2小时,使聚酯树脂溶解,然后添加二氧化硅(ミズカシルP-527,水泽化学公司制造,平均粒径1.6μm,比表面积55m2/g,吸油量130),搅拌1小时,制成油墨透过层用涂装液。用梅亚棒(マィャ-バ-)将该油墨透过层用涂装液涂布在已形成的油墨吸收层上,使干燥厚度达到15μm,在120℃的热风循环式炉中干燥3分钟,形成油墨透过层,得到背印刷记录介质。聚酯树脂A数均分子量1.7万,肖氏硬度D(25℃)=80;玻璃化温度=65.8℃聚酯树脂B数均分子量2.2万,肖氏硬度D(25℃)=20;玻璃化温度=-9.4℃聚酯树脂C数均分子量2万,肖氏硬度D(25℃)=70;玻璃化温度=75℃聚酯树脂D数均分子量1.5万,肖氏硬度D(25℃)=70;玻璃化温度=65℃聚酯树脂E数均分子量2.0万,肖氏硬度D(25℃)=70;玻璃化温度=45℃聚酯树脂F数均分子量3.0万,肖氏硬度D(25℃)=60;玻璃化温度=35℃聚酯树脂G数均分子量2.5万,肖氏硬度D(25℃)=33;玻璃化温度=5℃另外,按下面所述测定所使用的聚酯树脂的肖氏硬度D(25℃)和玻璃化温度,结果示于表2和表3中。(肖氏硬度D)制备聚酯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背印刷记录介质,该背印刷记录介质是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油墨吸收层,在该油墨吸收层上形成在粘合剂用树脂中分散填料而形成的多孔质的油墨透过层而制成的背印刷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构成油墨透过层的粘合剂用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是10℃以上,并且25℃下的肖氏硬度D是4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纯野泽崇高桥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