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其包括机架、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行走系统、驾驶室、离心风机、集风罩、导风管和药液箱,所述的机架(11)为“∏”形;所述的药液箱(17)由箱盖、箱体、昆虫分离器和药液构成,害虫分离器(17c)为均布有筛孔的圆锥筒结构;害虫分离器通过箱盖(17a)悬置于药液箱内的药液(17d)上方,其上部与导风管(5b)连接,导风管与设置在“∏”形机架内侧上方的集风罩(5a)连通;药液箱右侧的接口与离心风机(16)外壳(18a)的进风口连接。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特别适用于大面积茶园的害虫防治。(*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其包括机架、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行走系统、驾驶室、离心风机、集风罩、导风管和药液箱,所述的机架(11)为“∏”形;所述的药液箱(17)由箱盖、箱体、昆虫分离器和药液构成,害虫分离器(17c)为均布有筛孔的圆锥筒结构;害虫分离器通过箱盖(17a)悬置于药液箱内的药液(17d)上方,其上部与导风管(5b)连接,导风管与设置在“∏”形机架内侧上方的集风罩(5a)连通;药液箱右侧的接口与离心风机(16)外壳(18a)的进风口连接。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特别适用于大面积茶园的害虫防治。【专利说明】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
本技术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园杀虫机,特别是一种基于气流、微波和超声波技术的乘座式茶园米茶机。
技术介绍
目前,茶园害虫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由于害虫自身抗药性的提高,使得杀虫剂用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造成我国茶叶农残较高,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及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也有学者进行了物理防治的研究,如采用灯光诱捕或粘蝇纸等,但这些设备还是一种“诱捕”的被动防治,其防治效果有限,防治面积较小,对于大面积茶园仅靠以上方法无法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目前茶园防治害虫还主要依赖于喷施杀虫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能够适用于大面积茶园害虫防治的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其技术方案是: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包括机架、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行走系统、驾驶室、离心风机、集风罩、导风管和药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为“Π”形;所述的药液箱由箱盖、箱体、昆虫分离器和药液构成,昆虫分离器为均布有筛孔的圆锥筒结构;昆虫分离器通过箱盖悬置于药液箱内的药液上方,其上部与导风管连接,导风管与设置在“Π”形机架内侧上方的集风罩连通;药液箱右侧的接口与离心风机外壳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导风管为内衬有钢丝的塑料波纹管。所述离心风机的功率为3kW,额定转速为5000rpm。其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茶园杀虫机,由于采用便于在茶树上方行驶作业的“Π”形机架,并在“Π”形机架内侧上方设置由离心风机提供高速气流的集风罩,从而将活动聚集在集风罩下方茶树上的昆虫,通过与集风罩连通的导风管吸入药液箱的昆虫分离器,再通过昆虫分离器上的筛孔作用,把昆虫引入药液箱内的药液将其杀死,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特别适用于大面积茶园的害虫防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药液箱与离心风机连接示意图;图5是离心风机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7是梳状微波抑制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石墨微波抑制器结构不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包括机架,由油箱1、发动机2、硅整流直流发电机3a、蓄电池3b、逆变器4构成的动力机构,由座位14和方向盘15构成的驾驶室以及传动机构、行走系统、离心风机、集风罩、导风管和药液箱。所述的机架11为“Π”形。所述的药液箱17由箱盖17a、箱体17b、害虫分离器17c和药液17d构成,害虫分离器17c为均布有直径2?5mm筛孔的圆锥筒结构,该圆锥筒的锥角为75?85°。害虫分离器通过箱盖17a悬置于药液箱内的药液17d上方,其上部与导风管5b连接,导风管与设置在“Π”形机架内侧上方的集风罩连通;药液箱右侧的接口与离心风机16外壳18a的进风口连接。上述导风管5b为内衬有钢丝的塑料波纹管。上述离心风机16的功率为3kW,额定转速为5000rpm,由动力机构中的发动机2通过传动机构直接驱动。茶园杀虫机作业时,发动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行驶系统中的左、右履带10a、10b在茶树的两行之间行走,设置在“Π”形机架内侧上方的集风罩则跨在两行茶树之间的上面作业,发动机带动离心风机的带轮18c及与其共轴的离心风机的叶片18b高速旋转,在集风罩下产生负压并形成25?40m/s的高速气流,含有昆虫的高速气流通过集风罩及导风管进入药液箱的昆虫分离器,通过其上的筛孔作用,把昆虫引入药液箱内的药液将其杀死。为了增强杀虫效果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上述“Π”形机架11的左、右两边的中部外侧分别安装一个功率为500W且开口向内的超声波发生器7a,7b。上述集风罩的前、后、左、右四个端面上分别安装一个功率均为750W、频率均为2450MHz且开口向下的微波发生器6a?6d。上述超声波发生器和微波发生器所需的电能,由发动机带动的硅整流直流发电机3a给蓄电池3b充电,蓄电池通过逆变器4产生220V的交流电压给其供电。在上述气流作用的同时,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及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对昆虫进行进一步的伤害,使昆虫在受到超声波及微波的刺激下产生蠕动或应激性跳动使其更容易被气流吸走,对于无法吸走的害虫,在较大功率的超声波及微波的作用下直接将其杀死或造成重伤。为了防止微波泄漏对驾驶人员造成的伤害,上述“Π”形机架的前方与后方均设有微波抑制器。微波抑制器采用梳状微波抑制器8和石墨微波抑制器9两种:上述梳状微波抑制器8 (见图7、8)由一块底板和设置在该底板上的四排铜棒8a_8d构成梳齿状,每排铜棒的高度相同,且四排铜棒的高度自里向外逐渐提高:第一排铜棒8a的高度为82mm,第二排铜棒8b的高度为91mm,第三排铜棒8c的高度为104臟,第四排铜棒8d的高度为117mm,所有相邻铜棒的间距为100mm。梳状微波抑制器分别安装在集风罩5a下方的“Π”形机架前部和后部的左、右及和上表面的内壁上。上述石墨微波抑制器9 (见图9、10)由塑料盒和装填在塑料盒内的石墨颗粒构成。塑料盒采用壁厚3mm的镀锌钢板制成“Π”形的空腔,空腔内装填直径为5?IOmm的石墨颗粒。石墨微波抑制器分别安装在集风罩5a下方的“Π”形机架前部和后部的左、右和上表面的内壁上安装的梳状微波抑制器8a的前方。 位于“ Π ”形机架前后两端的梳状微波抑制器与石墨微波抑制器主要对设置在该两端的微波、超声波发生器开口处泄漏的微波和超声波进行抑制,使其衰减到安全范围内,以确保驾驶人员的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包括机架、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行走系统、驾驶室、离心风机、集风罩、导风管和药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1)为“Π”形;所述的药液箱(17)由箱盖、箱体、昆虫分离器和药液构成,害虫分离器(17c)为均布有筛孔的圆锥筒结构;害虫分离器通过箱盖(17a)悬置于药液箱内的药液(17d)上方,其上部与导风管(5b)连接,导风管与设置在“Π”形机架内侧上方的集风罩(5a)连通;药液箱右侧的接口与离心风机(16)外壳(18a)的进风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5b)为内衬有钢丝的塑料波纹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16)的功率为3kW,额定转速为5000rp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Π”形机架(11)的左、右两边的中部外侧分别安装一个功率为500W的超声波发生器(7a,7b)。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座式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座式茶园杀虫机,包括机架、动力机构、传动机构、行走系统、驾驶室、离心风机、集风罩、导风管和药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1)为“∏”形;所述的药液箱(17)由箱盖、箱体、昆虫分离器和药液构成,害虫分离器(17c)为均布有筛孔的圆锥筒结构;害虫分离器通过箱盖(17a)悬置于药液箱内的药液(17d)上方,其上部与导风管(5b)连接,导风管与设置在“∏”形机架内侧上方的集风罩(5a)连通;药液箱右侧的接口与离心风机(16)外壳(18a)的进风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胡明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