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79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茶园中耕机,包括扶手架、动力机构、减速箱、传动机构、导向轮,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和行走轮,导向轮通过调节支座安装在减速箱箱体的前方,扶手架通过固定座安装在减速箱的上方,连杆机构安装在减速箱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上,连杆机构上安装有耙齿,行走轮安装在减速箱的第二动力输出轴上,传动机构将动力机构的运动方式传送到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提供了一种集松土、除草及施肥为一体的中耕机,要进行施肥时,将肥斗安装在耙齿的上方,肥料在随着中耕动作进入土壤,避免耕种后再施肥形成肥料流失,还能根据土壤板结情况通过调节支座调整导向轮的高度,进而调节中耕深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茶园中耕机
技术介绍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具有传统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为了提高茶园的茶叶产量及茶叶质量,对茶园加强培育管理极为重要,而茶园耕作是茶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茶园在生产季经过劳动者的踩踏,园地变得板结,硬化严重。生产季结束后,若不对茶园进行中耕,园地土壤的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不高;而经过中耕的茶园,由于耕作层有了相当的空隙度,土壤变得疏松,通透性和保肥保水能力提高,有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和持效性的增加。调查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条件下,中耕与不中耕的茶园比较,前者土壤疏松杂草少,中耕茶园的发芽密度较不中耕茶园增加6.7%,同时,中耕茶园的害虫率比不中耕茶园低,尤其是以蛹和茧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一直以来,茶园耕作都是以人畜为主,不仅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而且在劳作过程中易对茶树造成损伤,影响茶树生长,随着茶叶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及劳动成本的上升,茶园耕作管理机械化势在必行。目前,国外主要有日本的一款中耕机,其操作灵活轻便,比较适宜于中小型茶园,但其价格较高,配件昂贵,且不适用与土壤板结严重、有树根杂草的茶园。国内主要有微耕机和旋耕机,此两种机械不适用于坡度较大、面积较小的茶园内作业,不适于大面积推广使用。为了解决茶园耕种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效实用型茶园中耕机从事茶园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便于对茶园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的中耕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中耕机,包括扶手架、动力机构、减速箱、传动机构、导向轮,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和行走轮,导向轮通过调节支座安装在减速箱箱体的前方;扶手架安装在减速箱的上方;连杆机构安装在减速箱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上,连杆机构上安装有耙齿;行走轮安装在减速箱的第二动力输出轴上;传动机构用于将动力机构的运动方式传送到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作为优选,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之间安装有通过操作杆控制的离合器,操作杆安装在扶手架上,进一步,离合器采用摩擦片式离合器,动力机构采用柴油机。作为优选,连杆机构包括曲臂、摆杆和连杆,曲臂的一端和减速箱的第一动力输出轴组装,曲臂另一端和摆杆一端组装,耙齿安装在摆杆的另一端,连杆的一端安装在减速箱的轴上,另一端安装在摆杆上。作为优选,传动机构采用皮带传动,包括动力输出轮、皮带和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轮套装在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上,动力输入轮套装在减速箱的输入轴上,皮带套装在动力输出轮和动力输入轮上。 作为优选,导向轮上设有转向装置,通过扶手架控制。作为优选,减速箱上安装有肥斗。作为优选,行走轮的外壁上焊接有齿条,进一步,齿条呈“人”字形排列。作为优选,动力机构的启动开关设置在扶手架上。作为优选,减速箱箱体的材料采用球墨铸铁。作为优选,中耕机外面设有半封闭铁皮护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松土、除草及施肥为一体的中耕机,要进行施肥时,将肥斗安装在耙齿的上方,肥料在随着中耕动作进入土壤,避免耕种后再施肥形成肥料流失。2、动力机构输出轴上安装的离合器能使分离操作迅速、彻底,行走轮外圈上焊接的铁条能避免中耕机在作业时机体不稳发生侧翻的情况,增加了中耕机前进时的防滑力。3、中耕机外面设有半封闭铁皮护罩,能避免中耕机作业时在行进过程中伤及茶树,维护机器的正常运转。4、中耕里采用对称双耙齿进行挖掘,使中耕机适用于土地板结严重的茶园。5、减速箱采用球磨铸铁,缓冲耙齿在进行中耕时的上下锤击式运动对箱体造成的冲击力,减小箱体的变形。 6、导向轮上设置的转向装置便于中耕机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变向、掉头等动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7、可以根据茶园土地的情况,调节导向轮的高度,从而调整耙齿中耕的深度。8、传动机构采用皮带传动,传动较为平稳,具有缓冲、吸震的效果,遇到过载情况,带轮打滑,防止零部件损坏,起安全保护作用,皮带可及时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机构的结构图。图中,1-扶手架,2-操作杆,3-动力结构,4-固定座,5-动力输入轮,6_调节支座,7-导向轮,8-耙齿,9-连杆机构,91-曲臂,92-摆杆,93-连杆,10-行走轮,11-减速箱,12-皮带,13-动力输入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中耕机包括动力机构3、减速箱U、传动机构、操作杆2、导向轮7,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9和行走轮10。连杆结构9上固定安装有耙齿8,连杆机构9安装在减速箱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上,行走轮10与减速箱11的第二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导向轮7通过调节支座6安装在减速箱箱体的前方,操作杆2安装在扶手架I上,扶手架I通过固定座4安装在传动箱箱体的上部。传动机构将动力机构3的运动方式传送至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在动力机构3的输出端和传动机构之间设有离合器,操作杆2用于控制离合器,且操作杆安装在扶手架I上,控制动力机构3的启动开关亦设在扶手架上。本技术原理如下:通过操作杆2使离合器先处于分离状态,打开启动开关,动力机构3开始运转,再通过操作杆2使离合器逐渐接合,动力经传动机构传递到减速箱11的动力输入轴上,减速箱11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连杆机构9往复运动,连杆机构9带动耙齿8实现耙挖式往复运动,同时,减速箱11通过第二动力输出轴带动行走轮10转动,双手把住扶手架1,使中耕机向前运动。在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结构3采用柴油机;离合器采用摩擦片式离合器,且安装在减速箱的箱体内;传动机构采用皮带传动,包括动力输出轮13、皮带12和动力输入轮5,动力输出轮13安装在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动力输入轮5安装在减速箱11的输入端,皮带12套装在动力输出轮13和动力输入轮5上;连杆机构9包括曲臂91、摆杆92和连杆93,曲臂91的一端安装在减速箱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上,曲臂91的另一端和摆杆92的一端连接,耙齿8安装在摆杆92的另一端,连杆93的一端安装在摆杆92上,连杆93的另一端安装在减速箱的轴上;导向轮10上安装有转向装置,行走轮10的外壁上焊接有齿条;中耕机的外面设有半封闭式铁皮护罩,减速箱箱体采用球墨铸铁。工作时,根据园地情况,通过调节支座6调整导向轮7的高度,从而调节作业深度。先使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通过启动开关使动力机构3开始运转,通过操作杆2使离合器逐渐接合,动力结构3 的动力经传动机构传递到减速箱11的内部,减速箱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连杆机构9作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耙齿8进行耙挖式往复运动;减速箱通过第二输出轴带动行走轮10转动,双手把住扶手架1,推动中耕机向前运动。需要转向或掉头时,转动扶手架I,导向轮7转向,行走轮10也随之完成转向。在耙挖的同时需要进行施肥时,可以在减速箱11上安装肥斗,使肥斗的出肥口位于耙齿8的前方,将肥料置于肥斗中,中耕机在行进过程中,先完成施肥,通过耙齿8的耙挖使肥料进入土壤,防止肥料的流失。本技术的中耕机采用摩擦片式离合器,能保证传动机构和动力结构可靠结合,使动力机构将动力有效地传递给传动机构,在需要的时候又可以迅速与动力机构分离和平顺地结合,保证中耕机能平稳地起步,在紧急制动时,能防止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耕机,包括扶手架(1)、动力机构(3)、减速箱(11)、传动机构、导向轮(7),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9)和行走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7)通过调节支座(6)安装在减速箱箱体的前方;所述扶手架(1)通过固定座(4)安装在减速箱(11)的上方;所述连杆机构(9)安装在减速箱(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上,连杆机构上安装有耙齿(8);所述行走轮(10)安装在减速箱(11)的第二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传动机构将动力机构(3)的运动方式传送到所述减速箱的的动力输入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伯才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捷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