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80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杆机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包括曲臂、摆杆、连杆和耕齿,曲臂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配合的孔,另一端设有第一轴头;连杆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的轴配合的轴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头;摆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曲臂上第一轴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孔、与连杆上第二轴头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摆杆上第二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耕齿通过紧固件和第三安装孔安装在摆杆的凸出部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连杆机构将减速箱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中耕机的中耕运动,实现中耕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杆机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连杆机构由于其构件的运动形式多样,如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内实现转动、摆动、移动等复杂运动,连杆机构普遍应用于各种机械、仪表和机电产品中。根据所需要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确定各连杆的长度和连接关系,使连杆机构的运转符合要求。根据连杆机构活动的多样性,人们开发、设计了多种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由于涉及存在的缺陷,连杆机构的强度不能适应过度板结及有石块等杂物的茶园,工作轴和曲臂的连接会因剪切力产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整体强度和耙齿工作动力的连杆机构。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包括曲臂、摆杆、连杆和耕齿,曲臂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配合的孔,另一端设有第一轴头;连杆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的轴配合的轴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头;摆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曲臂上第一轴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孔、与连杆上第二轴头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摆杆上第二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耕齿通过紧固件和第三安装孔安装在摆杆的凸出部的一侧。作为优选,耕齿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齿,齿呈弧形。作为优选,摆杆 的孔上设有键槽。作为优选,摆杆上第一轴头的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作为优选,连杆上第二轴头的端面设有第二螺纹孔。作为优选,摆杆杆身的两侧设有第一凹部。 作为优选,连杆杆身的两侧设有第二凹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机构简单,通过连杆机构将减速器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成中耕机的中耕运动,实现中耕效果。摆杆上的第一凹部和连杆上的第二凹部能减轻整体重量,较少能量的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曲臂和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采用键连接,安装方便,传动平稳。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用于安装紧定螺钉,保持零件的相对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曲臂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摆杆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中耕机上时一侧的局部视图。图中,1-曲臂,11-孔,12-第一轴头,13-键槽,14-第一螺纹孔,2_摆杆,21-第一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3-凸出部,24-第三安装孔,25-第一凹部,3-连杆,31-轴孔,32-第二轴头,33-第二螺纹孔,34-第二凹部,4-耕齿,41-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连杆机构包括曲臂1、摆杆2、连杆3和耕齿4。曲臂I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上动力输出轴配合安装的孔11,孔11上设有键槽12,另一端设有第一轴头12,轴头12端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4。摆杆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第一安装孔21和第一轴头12配合,设有第二安装孔22的一侧向外设有凸出部23,凸出部23上设有第三安装孔24,摆杆2杆身的两侧设有第一凹部25。耕齿4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齿41,齿41呈弧形。耕齿4通过紧固件、第三安装孔24安装在凸出部23的一侧。连杆3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上的轴配合的轴孔31,另一端设有与摆杆2上第二安装孔22配合的第二轴头32, 第二轴头32的端面设有第二螺纹孔33,连杆3杆身的两侧设有第二凹部34。曲臂I通过孔11安装在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上,动力输出轴上设有与键槽12配合的槽,键槽12和槽的位置处设有键,动力输出轴的端面上设有孔,曲臂I的第一轴头12安装在摆杆2上的第一安装孔21中。连杆3的轴孔31套装在减速箱的轴上,另一端的第二轴头32套装在摆杆2上的第二安装孔22中。耕齿安装在摆杆2上凸出部23的一侧。完成上述安装后,再在动力输出轴的孔中、第一轴头12上的第一螺纹孔14中、第二轴头32上的第二螺纹孔33中和安装连杆3 —端的轴上分别拧入紧定螺钉。工作时,中耕机的动力传动装置将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减速箱,经减速箱的调节后获得符合中耕机工作要求的转速,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出,带动曲臂I转动,曲臂I带动摆杆2运动,摆杆2带动连杆3以轴孔3的轴线为中心线上下摆动,摆杆2还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耕齿4实现中耕运动。本技术的机构简单,通过连杆机构将动力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中耕机需要的中耕运动,摆杆2上的第一凹部25和连杆3上的第二凹部34能减轻机构整体的重量。拧入的紧定螺钉能保持各零件运动时的相对位置。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包括曲臂(I)、摆杆(2)、连杆(3)和耕齿(4),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I)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配合的孔(11),另一端设有第一轴头(12);所述连杆(3)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的轴配合的轴孔(31),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头(32);所述摆杆(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曲臂上第一轴头(12)配合的第一安装孔(21)、与连杆(3)上第二轴头(32)配合的第二安装孔(22 ),摆杆(2 )上第二安装孔(22 )的外侧设有凸出部(23 ),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24);所述耕齿(4)通过紧固件和第三安装孔(24)安装在摆杆(2)上凸出部(2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耕齿(4)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齿(41),齿(41)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I)上孔(11)的内壁上设有键槽(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I)上第一轴头(12)的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上第二轴头(32)的端面设有第二螺纹孔(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2)杆身的两侧设有第一凹部(25)。7.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杆身的两侧设有第二凹部(3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连杆机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包括曲臂、摆杆、连杆和耕齿,曲臂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配合的孔,另一端设有第一轴头;连杆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的轴配合的轴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头;摆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曲臂上第一轴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孔、与连杆上第二轴头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摆杆上第二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耕齿通过紧固件和第三安装孔安装在摆杆的凸出部的一侧。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连杆机构将减速箱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中耕机的中耕运动,实现中耕效果。文档编号A01B39/20GK203086938SQ2013200844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王伯才 申请人:新昌县捷马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中耕机的连杆机构,包括曲臂(1)、摆杆(2)、连杆(3)和耕齿(4),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1)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动力输出轴配合的孔(11),另一端设有第一轴头(12);所述连杆(3)的一端设有与减速箱的轴配合的轴孔(31),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头(32);所述摆杆(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曲臂上第一轴头(12)配合的第一安装孔(21)、与连杆(3)上第二轴头(32)配合的第二安装孔(22),摆杆(2)上第二安装孔(22)的外侧设有凸出部(23),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24);所述耕齿(4)通过紧固件和第三安装孔(24)安装在摆杆(2)上凸出部(23)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伯才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捷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